河神朱之锡
2019-04-28叶英盛
自从盘古分天地,天灾人祸难预计,水火无情要牢牢记,治理水患是个大难题。黄河淮河运河是个重灾区,洪水泛滥冲毁河坝缺了堤,黎民损失伤亡难统计,满目凄凉残骸遍地。山河破碎急坏了顺治帝,几次派出朝廷大臣到灾区,拨出库银一批批,最终还是无法来治理。朱之锡奉旨到灾区,先把贪官污吏严肃来整治,灾民的疾苦痛心里,哪里有险情就往哪里去。
表 朱之锡是浙江义乌陇头朱人,清朝顺治年间因才华突出,被封为兵部尚书,总督河道,坐镇山东济宁。
唱 朱之锡为民解忧费心机,为治理三河想方设法解难题,忘了夫人需要保胎养身体,忘了老母重病在床里。
表 朱之锡的母亲一来上了年纪,二来水土不服,身患疾病,虽经名医郎中医治,仍无见效。
唱 之锡儿啦,母亲!看来为娘的毛病已经无法医,怕只怕与侬要阴阳两分离,愁只愁为娘的尸骨要丢外地,为娘真是越想越孤凄。之锡儿啦,母亲!侬为国操劳為娘不能拖累你,朱家祖宗七代都很满意,理该奏本朝廷求旨意,先将为娘送回陇头朱。劝母亲休要来焦急,良药苦口能够把病医,何况治理三河正在关键期,怎能够抛下国事把君欺。朱之锡日夜奔波在灾区,顾不上母亲高堂和恩爱的贤妻,可怜老母年纪六十几,口眼勿闭命归西。悲痛欲绝的朱之锡,跪地哭拜痛流泪,养育之恩无法报,天下不孝是我朱之锡。寒窗苦读明礼义,忠孝节义牢牢记,理应奏本朝廷顺治帝,护送姆妈遗体回到陇头朱。一道奏章为难了顺治帝,若是此本准了朱之锡,治理三河无人可代替,不可以啊绝对不可以。顺治只好下旨劝之锡,山河社稷重整治,国事为重牢牢记,为朕解忧只好委屈你。汹涌的波涛浪花飞,灾民的声声呼救撕心又裂肺,身为总督河道不能把水患来治理,枉受君恩对不住黎民。朱之锡含悲忍痛遵旨意,灵位面前哭拜跪到地,母亲啊对不住啊对不住,自古忠孝不能两双全,求拜母亲原谅我之锡。一连三道奏章未允许,朱之锡忠心为国无怨气,为官一任就要干到底,为治理三河坚守在灾区。
表 朱之锡第四道奏章才得到恩准,扶柩护送老母尊体还乡。朱之锡母亲的尸体安放在棺材之内,时过三年,肉体烂光只留下残骨。
唱 朱之锡手扶灵柩哭啼啼,今天不孝孩儿送您回家去,请母亲千万别生气,孩儿来生再来报答您。
白 请母亲一路走好。
表 朱之锡历经曲折,披麻戴孝将老母送回陇头朱,安葬入土,魂归故里。
唱 这就是中国河神朱之锡,为治理三河费心机,不为名来不为利,忠君爱国留奇迹。三河区域造庙宇,焚香敬祭朱之锡,河神精神垂青史,世世代代怀念朱之锡。
点评:
朱之锡(1622-1666)是清初治河名臣,浙江义乌陇头朱山头下人。义乌道情是浙江古老的说唱艺术,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该作品用本土曲艺义乌道情来唱本土名人(老百姓心中的“河神”),是一大亮点。通过朱之锡鞠躬尽瘁治三河(黄河、淮河、运河),母病逝却不能奉母棺归葬故里,塑造了一位清廉勤政、为民造福的一代名臣形象。
作者叶英盛是我尊敬的义乌道情表演艺术家。他舞台表演经验丰富,也创编有多部(本)道情作品,是一位集创作、表演于一身的艺术家。《河神朱之锡》以唱为主,中间插入说白,语言生动流畅,叙事抒情,安排得当(如作品开篇是叙事,中间娘儿对唱“之锡儿啦……”为抒情唱段)。作品用义乌方言“衣欺韵”一韵到底,其唱词基本句式为七字齐言句,这样既便于演唱,也富于音乐性,如开篇“自从盘古分天地,天灾人祸难预计”,接下来“水火无情要牢牢记,(“要”字是附带的,主干还是七字:水火无情牢牢记),“治理水患是个大难题,(附带两字“是个”),“黄河淮河运河是个重灾区,洪水泛滥冲毁河坝缺了堤”(此处运用重复手法,基本句式还是“黄河是个重灾区”),既保持了七字句 “四加三”或“二加二加三”的句式,也增加了对比和变化。又如,采用七字句“加头”的方法:朱之锡为民解忧费心机,“朱之锡”三字为“加头”(民间或称“加逗”),主体还是七字句,“为民解忧费心机”,这样的安排,正符合义乌道情“文体全为整齐句的韵文,在音乐上它基本不使用繁杂的曲牌,因而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兼容性”的特点,也可看出作者的匠心与功力。
曲艺作为说唱,不光是指其中有说有唱,更重要的是那些“似说似唱”、语调性的旋律,也是初学者比较难以掌握之处,看似简单,像说话一样,往往是其韵味、精髓所在。当然,离开唱词谈音乐与离开音乐谈唱词,都不是完整的。相信在舞台上,我们听到叶英盛先生演唱的《河神朱之锡》,将更为生动传神,细腻感人。
如果能对朱之锡清廉节俭“暑不张伞盖,冬不穿皮袍”、爱民亲民“严禁官吏虐待民工”、勤于职守“劳瘁过度,卒于任上”多添些笔墨,作品主题将会有所升华。另外,愚以为历史题材作品,最好不要囿于“忠君爱国”的老调,特别是唱词中直接出现的“忠君爱国留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