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传染病带给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思考探究
2019-04-28李锋
李锋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人们对于医疗行业的要求开始变得越来越高。在新发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控制与预防传染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便是健康教育。通过对于新发传染病的研究,针对传染病的实际情况与特点,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并开展相应的健康宣教工作,不但能够阻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同时还能够提高人们的自护能力,以此来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本文着重对新发传染病带给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研究展开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新发传染病;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
新发传染病主要是指曾经未发现,近年来才确定病原体的传染性疾病,这种疾病又称为新出现的传染病。根据传染病的过完传染史,有学者将新发传染病分为三种类型:一、过去不存在,近年来才出现的传染病;如艾滋、霍乱等;二、过去已经存在,但未被人们所认知,近年来才被人们所认知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军团病、莱姆病等;三、过去存在且己经被人们所认知,但为确认病原体,近年来病原体才得到明确;如突发性玫瑰疹、消化性溃疡以及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等。
1新发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现状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医疗卫生意识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卫生保健工作现在己经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尤其是在疫苗的研制中,我国现己经实行了大规模的计划疫苗,这种计划疫苗不但改善了我国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现象,同时也使得大量的传染病得到控制,传染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目前,在传染病的控制中,以经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控制效果最好;其次以呼吸道进行传播的传染病。但由于我国人口较多,且各地的人口流动量较大,同时受到人们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在血液与性传播方面的疾病显著增加。现阶段我国传染病谱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过去传统的百日咳、白喉等疾病的病发率显著降低,而病毒性肝炎、sARs以及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的发病率则得到了显著的增高。此外,近年来所发生的猪流感以及各种传染性疾病不但对经济、政治以及人身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同时也对传染病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2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2.1疾病的潜伏期较长
新发传染病的传播速度较快且危害性较大,在疾病预防与诊治中较为困难;同时大部分传染病的潜伏期较长,临床诊断较为困难。
2.2流行范围广,影响因素多
如SARS、莱姆病以及军团病等疾病,在全球均有分布;而如疯牛病等疾病在欧美与北美等地均非常流行。且由于受到社会、生物以及自然等因素的影响,新发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变得更为广泛;例如在非洲地区出现的西尼罗病毒脑炎与猴痘等疾病,却在美国出现大规模的流行。
2.3传染性较强,传播方式复杂
SARS等疾病主要是通过唾液进行传播,而西尼罗病毒脑炎与登革热则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进行传播;西尼罗河出现热病毒主要是由鸟类迁徙进行传播。疾病传播方式的复杂使得疾病难以进行预防。
2.4与动物的联系较为紧密
目前新发传染病大部分均匀动物有关传染病主要是由动物携带病原体,在与人类接触后出现变化,进而使得人类受到感染。例如,禽流感、疯牛病以及猪流感等疾病。
2.5疾病的危害较大
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以及军团病等疾病的病死率较高,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为人们的经济与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3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健康教育工作策略
3.1健康教育的原则
在针对新发传染病采取健康教育进行预防与控制中,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群众性原则:在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中,首先需要根据人们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健康教育;这也就需要在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部门在开展健康教育前,需要率先做好调查与研究工作。同时,还需要对群众的需求以及人们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健康教育,随后再逐渐向较深的层次进行引入。例如在针对少数民族进行健康教育是,需要根据当地人的文化特点与生活习惯,将健康教育逐渐通俗化,促使儿童与老人能够更加容易理解;
(2)科学性原则:在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科学性的原则。在对群众进行健康教育是需要实事求是,不能够过于浮夸,根据实际情况向群众讲述健康教育的知识。不能够将实际情况过分夸大,否则很容易误导群众对于健康教育的正确理解。例如,在艾滋病的健康宣教中,虽然艾滋病的病情较为严重且缺乏相应的治疗措施,但其传统途径却被人们所熟知;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需要告知群众相关的预防措施,促使其能够自觉对疾病进行预防;
(3)感染性原则: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健康宣教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感染性与渗透性;在进行宣教时可以对语言进行适当的加工,促使健康教育更加生动易理解,让人们能够了解疾病预防的重要性,体会到健康教育所带来的好处,进而实现健康教育的目的。
3.2提高公共卫生的基础建设工作
新发传染病的影响因素主要包含了自然、社会以及生物等多种因素,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需要根据疾病的传播方式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强相应的公共卫生建设工作。例如,可以通过加强环境卫生、改善安全饮水以及食品安全等方式,提高公共卫生的宣传力度,促使城市中的整体卫生水平能够得到提高。此外,还需要定期对公共卫生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工作,建立综合素质较高的疾病预防与控制队伍,当出现了新发传染病时,能够及时、正确的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3.3完善法律法规与监督管理制度
政府部分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对于传染病的防范力度;疾病预防的工作人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采取相应的疾病预防与管理措施。此外,还需要建立传染病的监测管理制度,随时了解疾病的疫情与发生过程,进而提供早期的预防策略。例如,可以建立相应的传染病监测网络系统,通过网络连续性的收集与分析新发传染病,时刻对病情的发生进行监测,当病情出现后,能够根据设定好的程序,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病情进行科学的控制,将危害降到最低。
3.4确保疾病信息的正确性
当新发传染病暴发后,人们往往会出现恐慌、不安等不良心理情绪,进而使得有关各种疾病的谣言出现,大胆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性,同时也使得信息的准确性受到影响。例如,在2003年非典暴发与2009年猪流感暴发时,就出现过多种谣言,如板蓝根能够治疗传染病等,进而引发人们的抢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城乡结合部的健康宣教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滞后性。在我国的保障体制还没有得到完善是,人们缺少对抗疾病的信心与意识,在疾病发生后很容易出现“病急乱投医”的情况发生。因此,在健康教育时,健康宣教人员首先需要确保疾病信息的正确性与权威性,告知人们有关疾病的正确的预防措施与传播途径,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让群众能够了解到真实的信息。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帮助群众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可以通过播报疾病的研究進展与研究成果等方式,让群众能够了解到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而提高其对抗疾病的信心。
3.5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以预防为导向
健康教育属于卫生保健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体现在创建城市公共卫生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方面,同时也是控制疾病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在进行健康宣教的工作时,应当要以疾病的预防为导向。详细告知居民有关疾病的传播途径、疾病出现后的临床症状以及各项预防措施,促使居民能够在生活中注重自身的行为习惯,远离疾病源,从根本上杜绝疾病的发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卫生与保健意识的提高,现阶段新发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已经成为了社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而由于新发传染病具有传播途径复杂、传染性强以及危害大等特点,在疾病预防时必须要采取良好的健康宣教工作,促使群众能够通过健康宣教了解疾病,注重自身的各项行为,提高自身的自护能力,以此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