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灸穴位按摩结合常规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呃逆体会

2019-04-28刘美玲李燕孙静丽王国芳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穴位按摩艾灸脑卒中

刘美玲 李燕 孙静丽 王国芳

【摘要】目的:探讨艾灸穴位按摩结合常规治疗脑卒中患者呃逆的疗效。方法:30例脑卒中后呃逆患者,以治疗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15例行艾灸穴位按摩结合常规治疗,对照组15例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复发率为0对照组复发率66.6%,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艾灸穴位按摩结合常规治疗脑卒中患者呃逆患者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有较高应用价值,应推广应用。

【关键词】艾灸;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呃逆

呃逆即打嗝,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从喉间发出声音,声音短促而频繁,自己无法控制,患者非常痛苦。中医认为呃逆的发生与寒冷刺激及与脾、胃、肺、肝、肾及三焦等脏腑有关Ⅲ,持续48小时为顽固性呃逆。反复发作控制不利,不仅影响患者的饮食休息还有可能加重原发病的病情。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根据艾的特性,利用艾灸结合常规药物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呃逆及顽固性呃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脑卒中患者中发生呃逆患者30例,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其中治疗组男性为13人,女性2人,年龄35188岁,平均61.20岁,其中顽固性呃逆患者5例,其余为呃逆时间在48小时以内;对照组男性12人,女性3人,年龄35.5187岁,平均63岁,其中顽固性呃逆患者6例,其余为呃逆时间在48小时以内,其中16例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4例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仍然采取常规方法,脑卒中患者呃逆时,临床医生采取镇静,止吐,解痉等西医对症处理,具体来讲就是胃复安l0mg肌注,安定10mg口服,654-2肌注等。而治疗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采取观察病情、麦粒灸、艾条熏灸、穴位按摩、健康宣教、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等整体、多途径的综合治疗护理方法。

1.2.1观察病情

神经外科患者无论出血性或是缺血性脑卒中病情都较重,发生呃逆的时间一般是昏迷清醒后一周左右,或者是清醒患者入院5-7天容易发生。观察呃逆发生频率与强度,昼夜有什么不同,有无诱发因素(是否进食的温度、时间不适宜等)。

1.2.2利用艾的温热特性

进行艾绒麦粒灸和艾条熏灸,具体方法将米粒大小的艾绒直接放置在患者的中脘、上脘及沿膈肌走形的阿是穴灸疗,每次灸3遍;然后用艾条熏灸20分钟,并给予相应的镇静、和胃等治疗。

1.2.3穴位按摩

穴位选择攒竹、内关、外关、足三里、三阴交。方法:以拇指指腹按压穴位,用力均匀,柔和,由轻到重,以患者自觉酸、胀能承受的力量为佳,再由重到轻。每个穴位一次按压持续约30-60s,轮流按摩每穴,重复3-6次。穴位按摩注意事项:

(1)穴位定位要准确。如内关穴定位:位于腕臂内侧,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纹上2寸。足三里穴定位:位于外膝眼下4横指,胫骨外侧1横指。

(2)注意手法应均匀、柔和,避免手法过重,引起患者不适。

(3)告知患者在按摩时出现酸、胀、重感属于正常反应,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4)按摩时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自我感觉,呃逆是否减轻或消失等,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胸闷不适等情况时,应停止按摩,对症处理。

1.2.4加强情志护理

呃逆尤其是顽固性呃逆使患者疾病的稳定与恢复受到严重影响,比如血压忽高忽低,心率不稳等,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的焦虑、抑郁情绪。因此,在我们治疗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交流时应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告知患者呃逆症状,结合中医治疗护理的方法和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以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说明保持良好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的意义。在对患者进行交流及灸疗及穴位按摩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指导其保持乐观情绪,避免生气和精神紧张,强调情志舒畅,则气机畅,阴阳调。

1.2.5饮食护理

脑出血卒中患者或者脑缺血卒中患者由于较长时间的禁食水,胃部处于静息状态,开始进食后,胃部突然的负担加重、刺激,比如过快、过凉、过急、过辣都比较容易发生呃逆。所以,对于解禁后初进食的患者,应进食清淡少盐饮食,流食应温热适宜,普食宜细嚼慢咽,少量多餐,以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进食水果类宜加热后食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进食有温胃通气止呃作用的食物,如生姜、韭菜类;也可食用具有疏肝理氣功能的食物,如绿豆百合汤、山药粥、陈皮苏子粳米粥、橘皮饮等;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2结果

疗效评价标准治疗组经首次麦粒灸和艾条熏灸及穴位按摩30-45min后,其中6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呃逆频率明显减慢强度明显减弱,经再次治疗后6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呃逆全部停止,其余9例呃逆患者经麦粒灸和艾条灸疗及穴位按摩一次后呃逆均停止,并且没有复发。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采取了多途径的护理方法,不仅有效地治疗呃逆及顽固性呃逆,而且还对患者的原发病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8例报病重患者呃逆停止后两天,4例停了病重,2例5天后出院。对照组经常规治疗胃复安10mg肌注,安定10mg口服,654-2肌注等后,15患者全部停止呃逆,但13例患者第二天复发,经再次常规治疗,第三天仍然复发有10例,3例患者一周仍然呃逆。治疗组复发率为0对照组复发率66.6%,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结论

在综合性医院的疾病治疗护理中,往往以西医为主,比如采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药物来治疗疾病。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总认为西医治疗护理见效快,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很多疾病来说,中医治疗护理也可以有非常好的疗效,本治疗组对呃逆及顽固性呃逆患者的治疗护理,就是很好的例证。

在该组顽固性呃逆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艾灸治疗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艾草苦燥辛散,属温热,它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解痉挛;穴位按摩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攒竹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因足太阳膀胱经挟脊,与膈、脾、胃相连,有调整气机升降出入、宽膈降逆止呃的作用;内关穴属心包经,外关穴属三焦经,有宽胸理气利膈的作用;足三里穴属胃经,有降逆疏通胃气,恢复内脏神经正常传导而止嗝的作用;三阴交穴是足部三条阴经的交汇,具有调节阴阳的作用。通过这些穴位的按摩,起到了很好的止呃逆效果。

在对患者的治疗护理中,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护理,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本治疗组患者从患者发生呃逆开始,即对患者容易发生呃逆的时间、呃逆发生的时间长短频率强度等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进行了麦粒灸、艾条熏灸治疗护理、穴位按摩治疗、饮食护理、情志护理,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通过比较治疗组的治疗护理方法见效快,既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又减少了住院时间,而且呃逆复发率远低于单纯的常规西药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科室护理质量。

(通讯作者:王国芳)

猜你喜欢

穴位按摩艾灸脑卒中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婆婆迷上了艾灸
千万“别”艾灸
罗浮山百草油穴位按摩缓解头痛86例疗效观察
穴位按摩配合头皮花针治疗化疗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