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指导在产后访视工作中的重要性
2019-04-28杨璐嘉
杨璐嘉
【摘要】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在产后访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母乳率。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建册产妇8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7例,对照组产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母乳指导,两组产妇出院后访视工作(1-6)月。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对照组p<0.05。结论:母乳喂养指导可有效减少因乳头皲裂、乳汁淤积、母乳不足、心理、喂养方式等因素导致的母乳喂养失败,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关键词】母乳喂养;产后;成功率
母亲的乳汁是婴儿无可替代的天然营养品,素有“白色血液”之称,母乳内含有乳铁蛋白、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和牛磺酸等,除了供给宝宝身体热量之外,还满足宝宝身体发育所需的脂肪,降低感染及慢性病的发生,有助于婴儿脑部及心智发育。因此产后母乳指导显得十分重要,而母乳喂养成功率与产后医护人员的喂养指导有着重要的关系,为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我院对834例产妇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提供科学数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建册产妇8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7例,其中对照组年龄16~43岁,初产妇318人,经产妇99人,孕周35.-42周,自然分娩299人,剖宫产118人,观察组年龄16~43岁,初产妇309人,经产妇108人,孕周34-42周,自然分娩308人,剖宫产99人,两组产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基础护理:定期对产妇体温、血压进行检测,阴道恶露量、色、味有无异常,腹部或会阴切口愈合情况,子宫复旧情况、适当运动,减少宫腔积血;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对不良情绪的产妇给予心理辅导,关注产妇睡眠、休息等情况,有利于产后恢复。
1.2.1饮食指导
入院前根据饮食资料对产妇及其家属给予饮食宣教,讲解产后饮食与饮食对母乳的影响,禁食生冷、油腻、强烈刺激食物,主要以清淡易消化而又营养丰富的食物。剖宫产患者在3日后应食用含高蛋白质食物,如鱼、鲜奶、肉类等,有利于帮助组织修复;并对产妇每日进食情况以及食物的种类进行了解,根据产妇个人情况给予指导,注意饮食健康,对产妇所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并与产妇家属密切沟通,对产妇需求给予满足。
1.2.2母乳指导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母乳指导,产后产妇乳房出现明显的胀痛感,此时应当尽早哺乳。早期哺乳时初乳量较少,通过新生儿吸吮和哺乳次数频繁刺激泌乳,母乳逐渐增多,鼓励坚持夜间喂哺,夜间催乳激素分泌活跃,利于乳汁的分泌。指导哺乳时采取正确的体位,将新生儿抱在怀中,手掌及手指托住新生儿,使新生儿头部与身体保持一直线,食指到小指托在乳房根部的胸壁上,将整个乳房托起,大拇指放在乳房上方,以免乳房压迫新生儿鼻部影响呼吸。每次哺乳后,应将新生儿抱起,轻拍背部1~2分钟,排出胃内空气,以防溢乳。
1.2.3产后访视
产后访视中,对母乳喂养困难、便秘、痔疮等问题及时处理,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良、感染,妊娠合并症未恢复及有产后抑郁倾向者及时治疗及心理支持,严重者予入院诊治。
2結果
(1)对两组产妇实施1~6个月的访视工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两组产妇非母乳喂养人数为191例,其中因乳头皲裂12例占6.3%,乳汁淤积45例占23.6%,母乳不足36例占18.8%,心理因素43例占22.5%,喂养方式29例占15.2%,其他26例占13.6%。
3探讨
母乳营养丰富,含有多种蛋白质,氨基酸等维生素,有利于婴儿的消化吸收,可以满足4-6个月内婴儿的生长发育需要,乳喂养是十分重要的。分娩后母亲虽然能够用母乳喂养孩子,可在喂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医务人员的及时指导以及精神上的支持鼓励,就难以使她们树立起母乳喂养成功的信心,产妇对泌乳机制及喂养方法,技术尚缺乏应有的知识就难以处理好母乳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尤其是母婴患病时不掌握哺乳的禁忌症,往往会盲目断奶,从而人为地导致母乳喂养失败。本研究表明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是促进母乳喂养的主要措施,乳头皲裂、乳汁淤积、母乳不足、心理、喂养方式等因素对母乳喂养起到一定的影响,观察组在产后接受母乳喂养指导,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可此得出,提高母乳喂养率与母乳指导有着重要关系,文献表明:母乳含有丰富的抗体,能增强婴儿抗病能力,患病机会低于用代乳品喂养者5倍,患腹泻致死的人数要少15倍,母乳喂养的优点具有科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