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发展特征及其转型升级
2019-04-28金丹赵松林
金丹 赵松林
摘 要 海南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呈现出与国家重大政策融合发展、服务体系多元化与网络化、服务内容多样化的特征。当前海南农业科技110面临品牌生存发展、投入机制需要创新、服务依托载体需要发展升级、科技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升的突出问题。因此,应优化农业科技110服务布局,做大做强农业科技110;围绕产业和市场需求,丰富科技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与能力;完善激励机制,壮大农业科技服务队伍;推进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升级,擦亮海南农业科技110服务品牌。
关键词 农业科技110 ;服务体系 ;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 G20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9.01.020
Abstract Hain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10 service system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jor national policies, the diversification and networking of service systems,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service content. At present, Hain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10 faces the problem of brand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nvestment mechanism innovation, service carrier upgrading, and overall quality improvement of technical personnel. Therefore, we should optimize the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and make it stronger. We should focus on industry and market demand, enrich the cont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ability. We should improve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 the team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We shoul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Hain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10 service system and polish Hainan brand.
Keyword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10 ; service system ;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十八大以来,农业科技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由2012年的53.5%提高到2017年的57.5%[1]。同时,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方式也不断创新。农业科技110是为适应现代农业对科技服务的需求,借鉴公安部门报警服务的准确、快速反应机制,利用互联网技术、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和服务,提供技术、农资、信息、农产品销售、小额信贷、气象等服务的科技服务模式[2]。农业科技110于1998年发端于浙江衢州,但在后来发展中海南农业科技110的社会影响力远远超过原创地。早在2002年,海南省创办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率先在省域范围内得以迅速推广实施,并成为全国学习典型,也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农业科技110为海南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科技支撑力量,特别是在新技术新产品推广、技术培训、农资服务等方面,同时,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为海南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作出了科技贡献[3]。然而,经过10多年发展,海南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出现了服务站良莠不齐、农技人员整体专业性不强、运营经费紧张等问题。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海南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面临着110品牌生存发展挑战、投入机制需创新、服务依托载体需发展升级、科技人员整体素质需提升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关应对建议。
1 海南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发展特征
1.1 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与国家重大政策融合化
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与科技特派员政策相结合。农业科技110服务是海南省农业科技服务体制和机制的重大创新,从一开始就与科技特派员制度、中西部市县科技副乡镇长派遣计划紧密结合在一起。《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意见(琼府办〔2017〕16号)》要求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建成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以农业科技110专家团和服务站技术人员为科技特派员,以农业科技110示范基地为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在实践中,以海南产业与农户科技需求为导向,将农业科技110服务培训与科技特派员队伍培养相结合,突出科技特派企业基地示范带领功能,发挥中西部市县挂职科技副乡镇长技术指导作用,重点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了“科技特派员+公司+农户”、“科技特派員+农户”、“科技特派员+农民合作社”等模式,为海南农村科技服务作出了贡献。
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与脱贫攻坚政策任务相结合。十八大以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扶贫开始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新时期,“大水漫灌”的扶贫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如何顺利推进精准扶贫成为当下扶贫的主题。海南省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农业科技110扶贫,整合和完善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开展科技特派员结对帮扶脱贫行动的通知(琼科〔2017〕260号)》规定,从2017年至2020年,在全省市县开展科技特派员结对帮扶脱贫行动,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及其技术人员必须: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培养1户以上科技示范户、脱贫致富带头人,重点加强技术扶持,协助当地扶贫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科技服务,掌握当地动植物疫情动态信息,现场指导解决病虫害问题或上报科技管理部门组织专家会诊等。
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海南抓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战略契机,积极推进农业科技110转型升级,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行动,面向农业产业,围绕土地产出率、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水平,推动科学研究、基地建设、人才队伍一体化发展,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4],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科技动力。
1.2 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多元化与网络化
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需要相应的组织、平台载体与技术人员。农业科技110服务站为海南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承接点与扩散点,也是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网络布局的落实点,服务站建设成为海南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指标。根据国家政策要求、海南产业发展状况、农民科技需求、服务半径等因素,海南农业科技110服务网络不断调整与扩展。省市县均设立农业科技110指挥中心,服务覆盖范围广,全省19县市以及农垦系统都已建立服务网络。服务领域覆盖种植业、林业、水产、畜牧业等多个产业[5]。
海南农业科技110服务站依托载体多种多样,依托涉农企业、农技部门、专业技术协会、科研院所等载体运营建设,通过“政府指导、企业运作、技物结合”机制,服务站实行企业化管理,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这样就形成了海南特色的“企业加盟型”、“农技机构改制型”、“农技协会联合型”“科研机构带动型”等服务站设立模式。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服务站依托的农业企业,它们的运作经营成效明显强于其他模式设立的服务站。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海南农业科技110服务载体也不断信息化与现代化。海南农博网整合农业微博及信息农庄推广应用、百科知识服务系统、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等现代信息服务平台,以服务站为中介载体,搭起面向农业、农民、市场的现代农业科技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搭建农业科技110微信服务平台,推行“微信平台+微信群”农业科技服务新模式;发布科技、气象、物价等信息,实现了网上培训、专家咨询、科技信息发布与查询等功能[6]。
1.3 农业科技110服务内容与形式多样化
农业科技110的一项重要服务内容是举办技术培训班。根据当地种养产业结构,依托省市专家、服务站技术人员、高校科研院所专家,采取集中培训、基地实践教学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深入乡镇,组织种养专业户、农场主和科技示范村村民进行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科学种养技能和文化素质。许多地方会适时举办冬季瓜菜、橡胶、槟榔等种植技术培训班。除了集中培训之外,有针对性的、零散的技术咨询与指导服务,解决农户生产中的难题,也是技术服务内容之一。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遇农业生产技术问题,可拨电话或上微信寻求帮助方案。服务站技术人员在接到农户求助后,根据问题轻重,能通过电话微信方式解决的就以此方式解决,不能解决的就到田间地头直接指导。
向农户提供农用物资,是农业科技110服务站主要服务内容之一。服务站将农资销售与技术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农民提供有品质保障的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同时提供免费技术服务。澄迈县建立“澄迈农资一卡通”管理平台,借助一卡通,农民可在指定服务站购买到放心优质农资,获得农业投入品使用方面的技术指导,并得到相应的二维码作为使用安全农资标识,提升产品信誉度;该系统记录农药、肥料的购买和使用情况,在收购时做到可追溯,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产品直接从一级批发商购进,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运营成本从而也降低了销售价格;能够防止伪劣产品进入该县市场销售,特别是高剧毒农药销售[7]。
参与精准扶贫是当下农村科技110服务的重要内容,其扶贫模式也是多种多样。调查中发现,农业科技110扶贫主要依托服务站及其负责人,有的县按照就近就地原则,安排1个服务站与一个脱贫村结成帮扶对子,明确扶贫目标。服务站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开发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带动农户生产脱贫。如澄迈县就建立桥沙地瓜、无籽蜜柚等5个科技示范基地,带动与帮扶贫困户。许多县市服务站通过向贫困户赊销农资方式,进行扶贫帮困。
此外,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在指导农户技术、农药、化肥使用的同时,开展农产品收购、运销、冷藏,聯系大宗农产品收购商等服务,帮助农户解决产销对接的难题。
2 海南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
2.1 农业科技110品牌生存发展的挑战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曾经是全国学习典型的海南农业科技110品牌功能开始弱化,已跟不上海南农业发展步伐。农业科技110主要提供技术服务、农资服务、信息服务、农产品销售服务、小额信用贷款服务以及精准扶贫等服务。近几年来,农业科技110服务越来越依赖农资及赊销服务,而在市场信息服务、科技救灾、热带特色农业重大瓶颈问题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却没有跟上产业转型发展,这已不能适应海南农业发展要求。
海南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曾拨打全省热线服务电话963110求助升级到整合互联网、信息发布、远程视频和电话服务四位一体的海南特色农业科技110服务模式,但因科技110服务体系自身问题、农民对农业科技需求的加大、消费结构升级等原因,现在这一模式却难以为继。海南农博网上线运行后,各服务站的信息发布量相对太少,技术员和信息员对农博网的使用仅限于上网浏览新闻信息,参与度较低,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务有限。如何通过海南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转型升级,擦亮海南农业科技110品牌,在更高水平上提供更加优质的农业科技服务,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更是海南农业科技110品牌生存发展面临的挑战。
2.2 农业科技投入机制需要创新
海南科技110服务经费投入主要有企业事业单位投入。中央财政投入、省财政投入、市县财政投入及农垦系统投入等形式。财政投入部分主要用于农业科技110设施与信息化建设以及考核奖励方面。如临高县2016年以来县财政共投入135万元建设5个标准化服务站,创建4个农业科技培训中心,核减4个服务站,新增2个服务站[8],显然,全县每年平均45万元的农业科技110投入太少。当然,这与县财政约束有关,也与县领导重视程度有关。
省科技部门以年终考核形式,分别给予合格、优秀、龙头服务站2万至6万元不等的奖励支持。2008年至2012年,农业科技110被列入海南省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每年有1 000万元经费,从2013年起便无这笔经费,2015年专项经费仅480万元,2016年有530万元,平均分摊到每个服务站不足2万元[9]。这对于规模较大的、经营效益较好的服务站,激励作用并不大,并且往往会促成部分服务站套取奖金现象,而对经营一般的、科技服务布点需要的服务站,显然这些奖励投入偏少。对于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也需要项目资金的支持,目前许多服务站缺乏项目的申报实施。
服务站经费投入主要是企业自主投入部分,用于生产经营和免费科技服务。依托企业的服务站以售卖农资产品为收入来源,并提供赊购农资、农资入股等服务。收入途径单一,增收手段缺乏,售卖农资成为许多服务站主要收入来源。由于服务站提供赊购农资的服务,导致在农作物收获前服务站无法获得其他收入,资金垫付压力较大,对服务站可持续经营产生影响。如昌江县五联服务站,在农户因市场价格下跌、收益微薄、无力偿还欠款的情况下,损失超过100万元。因而,怎样创新科技投入机制,激励市场主体投入科技110服务,是当前海南农业科技110需要应对的问题。
2.3 农业科技服务载体需要发展升级
作为海南农业科技110服务重要载体的服务站,数量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经营状况也参差不齐,有些服务站完全被市场淘汰。由2002年1个开始,农业科技110服务网络发展很快,2007年发展到156个,2010年达到302个,2013年初农业科技110服务站总数为312个。近些年来,服务站出现调整与减少,根据《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做好2017年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工作考核和2018年农业科技110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琼科〔2017〕290号)》内容,2017年底纳入科技部门考核的服务站全省有215个。调查中发现,服务站经营良莠不齐,科技部门考核为优秀的服务站,其管理服务能力较强、市场盈利能力也强,能够及时高质量地服务农户及产业。东方大田、乐东尖峰服务站年营收能达1 000万元以上。一些服务站经营状况较差,服务内容越来越集中在农资销售方面,而这一块服务也遭遇淘宝等电商的冲击,加上乡村农资市场竞争激烈,其市场份额正在被侵蚀。一些挂靠农资店的服务站面临市场生存压力,农业科技110服务变成有名无实,甚至有些服务站已自行摘牌,连名也没有了。服务站大部分由涉农企业投入,主要靠销售农资产品来维持运行,其逐利目的容易产生为推销农资产品损害农户利益的情况,服务出现负效应。
服务站建设主要在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等方面,建站初期投入较大,比如电脑、手机、摩托车等设备,这些设备老化而可用性差,有的成了摆设,影响了服务能力。有些服务站缺少年度技术培训计划,服务记录内容不够规范,在考核中发现服务站的服务记录多用手写,没有使用电脑记录。有些服务站由于组织管理、服务内容、创收较低等问题未解决,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难保证,完全体现不了110快速服务的特点。农业科技110要助力海南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就需要解决服务站服务的发展升级。
2.4 农业科技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升
据农博网统计,2011年农业科技110省级专家团专家610人,市县专家团专家760人,服务站技术人员2 500人,乡土人才7 000人[10]。截止2017年初,全省农业科技110服务站拥有省级专家团专家610人,市县专家团专家302人,服务站技术人员800多人,乡土人才8 000多人,科技特派员1 410多人加入服务队伍[6]。科技110服务人员数量上变化不大,但结构上有所变化,基层服务站技术人员有所减少。省市专家团本可弥补基层技术服务能力欠缺以及人才的不足,但专家团与基层合作机制不够顺畅,请专家下乡难,请来之后多为临时指导,没有系统性提高基层服务人员的水平,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基层技术人员水平提高的难题。
服务站技术人员不足,无法应对规模化生产服务,导致工作效率難以提高,生产科技需求无法及时满足。相对省市县专家团专家而言,布点在乡镇的服务站科技人员队伍不健全,有些服务站达不到建站规范标准要求的3名技术人员,同时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知识结构陈旧,缺少系统的培训与学习,表现在农户出现的生产技术困难不能当场解决,进而影响服务站在农户中的信誉。琼中什运服务站技术人员缺乏种桑养蚕方面的专业知识,无法满足养蚕农户的需求。显然,这些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不足,不易及时解决农户生产难题。由于对服务站的监管不到位,部分服务站没有积极配合,导致农业科技110队伍出现散漫、疏散现象,工作人员不思技术上的进取,服务水平跟不上。与产业发展、农民科技需求相比,农业科技110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需要提升[11]。
3 积极推进海南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转型升级
3.1 优化海南农业科技110服务布局,做大做强做优农业科技110
依托经营主体,优化服务载体布点。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发挥其科技吸收、创新与推广的优势,适时适度与这些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合与共同创业机制,创建一批科技110服务站,做大海南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
坚持市场导向,优化服务站点布网。以“扶强不扶弱”为原则,对经营能力差的、科技辐射带动范围小的服务站坚决给予淘汰,对发展潜力较大的、服务站负责人能力较强并有自办优势企业支撑的服务站坚决给予扶持,重新整合基层服务站力量,做强海南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
立足区域经济,优化区域服务分布。立足海南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建设完善北部、南部、西部农业科技110区域中心,优化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布局,做优海南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
3.2 丰富农业科技服务内容,提高农业科技110服务质量
以农业科技需求为导向,利用现代科技信息、大数据技术,提供农产品生产、市场销售信息服务,提供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风灾、水灾、旱灾之后抢救农作物、农产品的技術,切实提高农业科技110服务有效性。
以农业生产问题为导向,利用科技下乡活动、专题技术培训班、现场技术指导与示范、微信电话等现代通信联络手段,提供及时的专业技术服务,比如,选种育种知识、丰产栽培技术、绿色防控、化肥减量增效以及水肥一体化等,提高农业科技110服务精准性。
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导向,利用农业科技企业、农业科技院所的研发力量,完善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机制,推广成熟的科学技术与现代管理方法,推广丰产质优的新品种,提高农业科技110服务持续性。
3.3 围绕海南产业与市场需求,提升农业科技110服务能力
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加大海南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服务应在农产品标准化、特色化、质量安全方面,在农业信息化、追溯监管方面发挥作用,并以具体技术实施展开来提升科技服务产业的能力。近些年来海南槟榔种植规模扩大,如何防治黄化病就是农业科技需要解决的问题。
围绕农产品消费市场要求,看准消费结构升级内容,科技服务应朝从增产到提质方向努力与行动,为消费者提供品质优良的农产品。农业科技应对农产品从投入生产到走上餐桌的品质具有全程把控能力。
围绕海南热带产业重点难点,科技部门应加大科学研究攻关与成果转化,提升农业科技110服务海南特色产业的能力。海南淡季瓜菜生产、槟榔黄化病防治、三角梅品种选育、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使用、撂荒地复耕等,都需要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能力来解决。
3.4 改善科技服务激励机制,壮大农业科技110服务队伍
改善培育机制。农业科技知识日新月异,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农技人员的知识结构很容易陈旧,需要加大培训投入,创新培育形式,及时为他们充电。
改善协作机制。完善科技项目、计划制度,将农业科技110服务人员与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中的科技人员、中西部市县科技副乡镇长结合起来,共同协力农业科技服务,发展壮大活跃在农村基层的科技人员队伍。
改善分配机制。摸清市场科技需求,拓展农业科技服务形式,建立有偿农业技术服务机制,改善过去卖农资送技术、免费技术服务的状况,比如,对在微信群里有效回答农户问题的技术专家可以给予相应额度奖励,激发农技人员和农业专家的积极性,保证农业科技110服务队伍的稳定与高效。
改善整合机制。利用当前党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机遇,改变科技部门、农业部门、乡镇政府对农业科技110服务管理交叉的现状,理清管理权责,归口农业部门管理,整合科技与农技推广团队。
3.5 推进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升级,擦亮海南农业科技110服务品牌
创新投入机制。县市领导要重视科技110经费预算,以项目制形式,创新投入机制,加强合同管理能力,激发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强化企业投入主体作用,开放社会投入渠道,为农业科技110服务转型升级提供多元化资金支持。
升级科技服务。根据产业与市场需求,从侧重种植技术服务升级转向为侧重农产品信息化、市场化服务。建立农业科技110服务内容、对象、专家的全省数据库,便于根据海南产业发展状况调整与优化科技服务。建立预测农业生产销售信息的数据库,解决产销对接问题,推进科技服务体系转型升级。
借鉴外地做法。向山东、天津、内蒙古等地学习,学习科技特派员与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建立的共同创业与共担风险做法,建立起海南科技服务主体之间共生共荣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激发科技服务动力,促进科技服务体系转型升级。
提高准入门槛。更新现有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制度,提高服务站准入门槛,政策重点倾斜那些善于经营的、资金雄厚的农业企业办站,淘汰经营不善的服务站,重新擦亮海南农业科技110服务这块金字招牌。
参考文献
[1]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57.5%[EB/OL].[2018-03-29].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803/29/t20180329_28661386.shtml.
[2] 陈 竹. 海南省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及其绩效评价研究——以海南省农业科技110为例[D]. 海口: 海南大学, 2012: 17.
[3] 陈 竹,王圣俊,戴 珂. 海南省农业科技110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热带农业,2011(5): 25.
[4] 海南省科学技术厅. 关于贯彻海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实施意见(琼科〔2018〕409号)[Z].2018.
[5] 郑维全,庄辉发,符之学. 海南农业科技110优势与服务形式[J]. 热带农业科技,2013,36(4):44.
[6] 孙 洁. 信息扶贫:搭建农民与科技的朋友圈[J]. 中国农村科技,2017(9): 76-77.
[7] 澄迈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农业科技110近三年工作总结[R]. 2018.
[8] 临高县科学技术局. 发挥科技引领 助力脱贫攻坚——临高县“十三五”以来农业科技110工作总结[R]. 2018.
[9] 王玉洁. 农业科技110如何重振雄风[N]. 海南日报,2016-04-13(005).
[10] 海南农博网. 服务机制[EB/OL].http://www.963110.com.cn/wcm/index.php?m=content&c=idex&a=lists&catid=215.
[11] 岑美婷,肖春雷,罗 丰,等. 三亚市农业科技110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J]. 热带农业科学, 2013,33(8):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