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地区城市公园秋冬季节庆花卉应用研究

2019-04-28陆芷茵冯志坚翁殊斐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1期

陆芷茵 冯志坚 翁殊斐

摘 要 广州素有“花城”的美誉,节庆花卉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能营造喜庆气氛,增添城市色彩;而秋冬两季传统节日较为集中,布置的花卉景观较多且具备代表性。本文通过对广州市11个综合性公园秋冬两季节庆花卉的调研,明晰广州地区城市公园秋冬季花卉的种类及配置情况,并以问卷形式了解公众对节庆花卉的认识,以期为广州及珠三角地区城市公园的节庆花卉布置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显示:(1)应用花卉共41科68属76种,种类多样;(2)花卉应用频率在60%以上的种类有17种,同一节庆时期不同景观的主要用材一致性较高;(3)花卉色彩整体以暖色系为主,应用形式多样,组景主题鲜明;(4)问卷结果显示,公众对公园节庆花卉应用的认可度高。建议广州公园在节庆花卉应用上可进一步丰富主要花卉种类,增加花卉应用形式和针对不同节假日创新花卉景观主题。

关键词 节庆花卉 ;广州公园 ;花卉配置

中图分类号 S688.3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9.01.017

Abstract Guangzhou is known as the“Flower City”A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the urban landscape, festive flowers can create a festive atmosphere and make the city more colorful.Traditional festivals are more concentrated during autumn and winter, therefore there are more flower landscape arrangements which are typical.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11 city parks in Guangzhou,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types and configurations of festive flowers during autumn and winter, and learns about the public's understanding towards festive flowers by questionnaires,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festive flower arrangements of city parks in Guangzhou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The result shows that: (1)There are a total of 41 families, 68 genera and 76 species of flowers, which are rich in quantity; (2)There are 17 species of this kind of flowers whose application frequency is above 60%, which shows the main materials used in different landscapes during the same festival period are of high consistency; (3)The forms of flower applications are various; theme of the flower landscape is clear as well. Festive flowers are mostly in warm colors; (4) Questionnaires showed that the public has a high degree of recognition of the use of festive flowers in the parks.It is suggested that Guangzhou city parks should enrich the main materials in the selection of festive flowers, so as increase the amount of flowers' application forms, and innovate the theme of flower landscapes for different holidays.

Keywords festive flowers ; Guangzhou city parks ; floral configuration

廣州市具有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性海洋气候特征,全年水热同期,利于植物生长,自古就有“花城”的美誉。近年来广州致力打造世界花城品牌,将逐步建成“人在花中、花在城中”的“百花争艳的生态之城”。因此,以花坛、花境形式表现的节庆花卉作为该战略的重要元素[1],成为了公众对城市的直观印象。节庆花卉作为园林花卉的一种典型应用方式,指在节庆期间设置的表现节日、会议、庆祝活动等主题的植物。广州市在国庆、元旦、春节、广交会等重大节庆期间都会于城市公园及道路绿地的重要节点上布置应用大量的花卉。现有研究对西安、北京、广西、广东等地的节日用花进行应用分析[2-5],或对本地花境[6-7]及公园花卉养护管理[8]进行分析,大多仅概述节日花卉的特点或集中分析某种应用形式,综合调查分析节庆花卉的研究较少,未见对广州地区节庆用花的综合调研。本文在调研基础上重点梳理出节庆花卉的种类及其应用特点,以期为广州及珠三角地区城市公园的节庆花卉布置提供参考与建议。

1 调研内容和方法

1.1 调研内容

调研时间为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重点调研国庆、元旦2个秋冬节日,以及2017广州市国际花卉艺术展、2017年首届簕杜鹃花展、第58届羊城菊展、第3届黄花文化节等文化展示活动,调查对象为11个广州市城市公园的节庆花卉。主要调研的公园有:流花湖公园、越秀公园、人民公园、东山湖公园、海珠湖公园、文化公园、晓港公园、荔湾湖公园、黄花岗公园、天河公园、珠江公园。

1.2 调研方法

通过实地调研,记录节庆花卉种类和配置方式,并将记录所得数据及照片作为基础资料。在花卉应用频率计算中,参考借鉴了相关文献中的方法[9]:花卉种类在一处景观出现记为1,不出现记为0,用该种类出现次数的总和除以调查景观总数所得比率即为花卉的应用频率。根据数据,将结果划分为5个级别:应用频率≤20%对应“不常应用”;20%<应用频率≤40%对应“偶尔应用”;40%<应用频率≤60%对应“通常应用”;60%<应用频率≤80%对应“经常应用”;80%<应用频率≤100%对应“最常应用”(表1)。

笔者于2017年国庆期间进行公园采访,并在第58届羊城菊展期间设置纸质问卷调查,获得公众的反馈及评价。纸质问卷发放100份,收回100份,有效问卷99份。问卷内容包括赏花目的,花卉景观整体效果,对花卉的了解情况,花卉对烘托节庆气氛的作用,主题突出与否,广州市节庆花卉水平与其他城市的对比,节庆花卉应如何提升等方面。

2 结果与分析

2.1 节庆花卉种类组成

通过调研统计,广州市公园秋冬季节庆植物共有41科68属76种,种类丰富广泛。根据花卉景观中的主次位置不同,将调研记录的植物分为“主要花卉”和“辅助花卉”2大类。

“主要花卉”是指在节庆花卉应用时具有较好景观效果且充当主体部分的植物,主要为草本花卉和少数木本花卉。“辅助花卉”则是指充当衬托主要花卉作用的植物,主要由木本花卉构成。在秋冬季节庆花卉中,“主要花卉”共有21科36属40种。其中以菊科的种类最多,有9属10种,占25.0%;苋科植物、唇形科植物各有3属4种,各占10.0%;玄参科有3属3种,占7.5%;马鞭草科、凤仙花科各2种,占5.0%;其他15科各1属1种,分别占2.5%。这些植物基本遵循适地适花、花期较长、花色丰富的原则,并能满足不同景观主题的造型和用色需求,是秋冬季节庆用花的常用品种。

在最常应用的植物全部属主要花卉类(表1),鸡冠花和凤尾鸡冠被大部分公园用作夏秋2季的主要植物材料,常布置于入口及重要节点,同期的长春花多布置于阳光充足且干燥的花坛处;万寿菊与簕杜鹃由于花期长,抗耐性强,在秋冬2季常用作花境、花坛植物观赏;何氏凤仙与一串红常于深秋至初冬,布置于花境、花坛中充当主体材料。

应用频率低于40%的植物虽然出现频率不高,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节庆花卉的品种,其中也不乏具有自身特色的植物,色彩丰富的植物,如石竹、半支莲等;形态多样的植物,如虾衣花、蓝花鼠尾草等;株型优美的植物,如细叶芒、薰衣草等,能很好地体现节庆的热烈氛围,使植物具有生动、活泼的形象,形成一定的视觉冲击。

2.2 节庆花卉景观分析

广州市公园中节庆花卉主要以花境、花坛、缀花草坪等3种布置形式出现。

(1)在节庆期间使用的公园花境中,观花草本的应用频率最高,种类丰富,且颜色对比强烈,以半自然式种植形式布置于道路两侧,基本符合观叶灌木+观叶草本+观花草本、观花灌木+观叶灌木+观叶草本+观花草本模式。该花境位于海珠湖公园入口道路一侧(图1),以流线型色块组成:外围用植株较矮、色彩丰富的何氏凤仙镶边,与大片黄色万寿菊、白色龙吐珠及一串红形成对比,配合各色醉蝶花,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该花境植物种类丰富,以明亮的对比色沿道路走向布局,在一角配以黄蜡石,增加了整体景观效果。

(2)节庆花坛一般会布置在公园出入口以及重要节点处,一般规模较大、造型丰富,按植物的空间位置可分为平面花坛、斜面花坛与立体花坛。该立体花坛位于人民公园南门(图2),中间设置了由佛甲草与红草组成的“五朵金花”立体造型,借此宣传广州市花城品牌战略规划,其他植物呈同心圆分布,从外到内分别为碧冬茄、万寿菊、一串红与醉蝶花,色彩丰富,植物内高外低,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不会喧宾夺主。

(3)公園在节庆期间一般会将宿根花卉、花灌木带状或点状布置在草坪上,起到相互衬托的作用。该景观位于东山湖公园与市政道路分隔处(图3、图4)。主要草坪植物为马尼拉草。草本花卉采用条带状布置的粉色四季秋海棠和黄色三色堇,金边龙舌兰与鸡蛋花、宫粉羊蹄甲等乔木点状布置,配合白色的几何小鹿造型,草坪尽头是用鹅卵石营造的旱池,如同溪流汇入水池的景象,以静止的花卉营造出溪水的动感。

在广州公园秋冬季节庆运用的植物整体以暖色系为主,这与大部分节庆具备的热烈气氛相符合,其中也有少量的冷色系花卉以及中性色系花卉。据统计,色彩运用比例从高至低依次为红色系(18种)、紫色系(16种)、白色系(14种)、粉色系(13种)、黄色系(11种)、蓝色系(9种)、橙色系(6种)。

红色系植物通常是主景,品种多样;不同紫色给人感觉不同,浅紫属暖色系、深紫属冷色系,因此与其他颜色搭配协调,数量也较多;白色作为中性色系,常用于冷暖色系植物的过渡,大多还用作花境镶边植物及花坛外围点缀;粉色系花卉常与其他颜色花卉混搭,作为背景植物或栽植于花坛、花境边缘;黄色系一般与橙色系植物配合使用,菊科应用最多;蓝色系植物更多用于花坛作为点缀,以平衡色彩效果。

2.3 公众对节庆花卉应用的问卷分析

花卉景观作为城市美化的重要元素,归根到底要符合公众的审美标准。通过公众对节庆期间的赏花目的、整体效果、认识程度、烘托作用等方面的反馈,笔者归纳出公众对节庆花卉的直观印象。

在节庆期间,83.85%的公众会选择前往公园游玩赏花,因此做好节庆花卉的布置能够为公园带来一定数量的客流量,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85.7%的受访者比较认可目前公园的节庆花卉,并评价较高。在受访人群中,对植物认识3~5种的比例最大(占比46%),说明公园游客具备基本的植物常识,但涉及识别具体种类时,大多人都无法准确辨识,显示加强植物科普的必要性。15.2%的公众认为花卉对节庆的烘托作用大,且均来自同一个公园,说明该公园有着重表现出节庆主题,但在其他公园,可能由于主题不明确,让八成公众认为花卉对节庆的烘托氛围一般。79.6%的受訪者表示不了解其他城市的节庆花卉应用情况,而了解的人士则认为广州在节庆花卉应用方面有更多形式与变化;公众认为最需要提高的3个方面依次是:采用其他装饰品(81.6%)、提高养护管理水平(57.1%)和增加造型(48.9%),说明公众最关注的依然是节庆花卉的景观效果。部分受访者提出相关建议,如增加宣传牌简要介绍植物种类、增加一定数目的互动装置、增加动物造型雕塑或其他装饰物等,均对节庆花卉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群众取向参考。

羊城菊展作为广州市典型的传统文化展示活动,会场派发的问卷调查显示:63.3%受访者对花卉景观整体较为认可,在观赏同时也有对节庆花卉经济意义、社会价值的考量;75.5%受访者认为羊城菊展能很好地围绕主题设计布置,但部分只考虑节庆花卉的观赏价值,并不关注其主题。

3 建议

3.1 丰富主要花卉种类

广州市节庆花卉种类应用结构总体属于合理范畴,呈现随气候变化及时换植的趋势。然而应用频率在60%以上的种类合计仅17种,即在同一时期不同景观的主要用材不够丰富,如夏秋2季大量使用鸡冠花、凤尾鸡冠。而辅助花卉的应用情况良好,几乎每一处景观都有主次之分,起到较好的景观衬托效果。在节庆花卉应用时,可以通过引进或者培育新品种作为对原有植物种类的补充,使广州市节庆花卉呈现更加丰富多样的特点。调研发现,2017至2018年所获取节庆花卉数据与近5年广州主要节庆花卉的种类与配置基本相近。此外,广州市节庆期间应用的花卉种类与华南地区其他城市的花卉种类无明显区别,缺乏本土特色种类。以菊科植物为例,广州所应用的菊科植物多为外来栽培种类,目前应用的菊科植物均为草本,生长周期较短,需要相对精细的管理[10]。可通过品种筛选等科学手段,不断补充具有观赏价值且适应性强的花卉种类,不断丰富具备本土特色的花卉种类。

3.2 创新不同节假日的景观主题

由于节庆花卉是为特别时期专门而设的,节庆花卉景观最关键是要突显主题,同时又要求形式多样。切合主题是设计节庆花卉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在节庆大类中,通常只有文化展示活动的花卉景观才拥有较多新颖的设计主题;而在国庆、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时期,广州地区的城市公园虽普遍给予重视,紧紧围绕节日氛围设置花卉,但布置主题均与往年无太大变化,在主题创新上稍有欠缺。一些城市在节日花卉的主题设计上充分体现了时代属性和文化属性2个特征,在体现文化属性的时候,充分运用各种本土元素来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2],广州也可以在布置节庆花卉时适当加入骑楼、粤剧、南越王朝等本土历史文化元素,运用花卉景观来体现南粤风采。建议于每一年的重要节庆时期,各公园在明确主旨的同时拥有自己的景观主题特点,使每个公园的每处景观节点都拥有独一无二的观赏效果。

3.3 增加花卉应用形式

目前公园节庆花卉多以花境、花坛、缀花草坪等3种布置形式出现。根据问卷调查,不少受访者建议增加能让公众互动的节庆花卉装置,可见公众对于花卉的应用形式创新逐渐有了一定取向要求。节庆花卉能给人们带来美化、环保以及科普作用,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因此做出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庆花卉景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看花赏灯是公众近年的取向,因此应考虑到节庆花卉的夜景效果。主要造型一般应布置轮廓灯、投光灯、霓虹灯、草坪灯等,对于重要的点睛之处要着重设计[4]。第23届广州园林博览会依托新技术与工艺,在立体花坛应用上有多个技术创新点:通过采用100%绿化植物覆盖立体花坛、多肉多浆植物与沙生景观相结合、平面花坛应用多年生草本花卉等新颖造景手法,及3D扫描打印建模技术造型等新工艺[11],为本土节庆花卉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应结合节假日的特点,出现更多的花卉应用形式,如立体花坛、互动花卉组景等,努力体现节庆花卉景观中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张 芸,萨 娜,曹礼昆,等. 浅谈北京秋季节日花卉应用[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9):68-71.

[2] 陈 丽. 南宁市节日花卉应用调查与分析[D]. 南宁:广西大学,2013.

[3] 王嘉怡,高亦珂. 节日花坛的装饰特点与应用方式--以国庆西安、北京的花卉应用为例[J]. 中国园艺文摘,2014,30(1):145-146.

[4] 伍 勇. 东莞的节日花坛设计与营造[J]. 广东园林,2008(2):65-67,83-84.

[5] 唐遒冥,龚建英,林 茂,等. 广西彩叶树种的应用现状及对策[J]. 热带农业科学,2015,35(10):44-50.

[6] 罗 造,张 芬,周厚高. 广州地区花境植物资源初步研究[J]. 广东园林,2012,34(5):52-55.

[7] 欧阳舒怡,冼丽铧,翁殊斐,等. 广州公园花境植物种类和配置模式[J]. 林业与环境科学,2017,33(3):80-85.

[8] 朱曼嘉. 论花卉对公园日常养护管理的重要性[J]. 工程技术研究,2017(2):193-200.

[9] 张 波. 北京东城区草本花卉园林应用的调查与研究[D]. 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

[10] 王 瑶,林杏莉,庄雪影. 菊科观赏植物在广州城市公园中的应用[J]. 广东园林,2016,38(1):41-45.

[11] 谷胜春,刘兴跃. 立体花坛技术创新在广州园林博览会上的应用[J]. 广东园林,2017,39(3):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