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2019-04-28杨梦蓓
杨梦蓓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034)
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发展,大批新兴产业涌现。劳动力市场对人才质量要求更高。社会急需大批既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有扎实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颁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表示要鼓励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应用型转型。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随着科学进步与经济发展,德国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FH)。“Fachhochschle”其实是把Fach(专业)与Hochschule(高等学校)进行整合,如果直接进行翻译,对应为“高等专科学校”,不过在引入国内以后,大家勿将其解读为“大专”。实际上,这两种概念不管是在入学条件、学习时间、课程设置,还是毕业时规定的基础学分、得到的学历等等,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不得混为一谈,将其看作为相同概念。[1]1998年9月18日,各联邦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审核通过,FH采用英文命名为应用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明确了办学理念,实现了精准定位。[2]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队伍等方面均有十分显著的特点。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培养目标定位十分清晰,它以学生未来从事的就业岗位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培养能够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和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的应用型人才。此目标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和“社会性”,它对学生培养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社会中遇到的问题,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二是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把课堂当中讲述的方法与工艺应用到实践当中;三是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善于开发新的科研项目; 四是要求学生形成社会服务的意识,用科学成果转化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有了以上四点要求作为支撑,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还被称之为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应用技术的“桥梁式的职业人才”。[3]
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专业设置非常灵活且针对性强,主要设置的专业有工程、经济、金融、艺术设计、工商管理、技术、农林、护理等。专业的设置会根据区域内企业的需求进行调整,比如:不莱梅为典型的港口城市,最著名的就是客车生产基地,所以该院校主要开设船舶制造、航海技术以及航空技术等等相关专业。 要确保课程的实践性,更加注重应用型的内容。具体课程设置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的,学生每周有三天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课程的学习,另外两天则在学校进行理论课的学习,即使是理论课程,也要在学习过程中与实践相结合。此外,像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会通过选修课的形式进行。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产教融合。每个学生有为期两学期的实践学期。在此期间,学生会到企业进行实习,负责某些生产与技术管理等任务,让大家亲身体验工作岗位与企业发展,将自身所掌握的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处理相关的问题。而在学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将实际生产环节出现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让学生进行学习,与之共同探讨研究,用项目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入。这样,不仅仅给企业提供了问题的解决方案,也把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通过案例来保证教学质量与水平。 让学生对企业的生产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思考。
德国应用技科技大学教师队伍的“双师性”突出。按照德国《高等教育法》的有关制度,就职于应用科技大学的老师,除了考取博士学位,大学授课资格等条件外,还必须拥有五年有关的从业经验,并且最少三年时间在高校系统外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因此能够担任应用科技大学的教授不仅拥有丰厚的理论基础,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除此之外,聘请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者或者技术人员作为特聘教师,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在德国,所有企业界都有不成文的规定,经常单独资助或者联合其他的企业,在应用科技大学开设基金教授席位。
美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美国社会向来具有推崇“实用主义”哲学理论的传统。从19世纪中期开始,美国大学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服务,强化大学的服务社会职能。[4]到20世纪初期,美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雏形已经形成,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美国大学非常看重办学的特色,各所高校都制定有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辛辛那提大学的“工学交替”模式、麻省理工学院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模式、百森商学院的“创业实践”模式、加州大学“个人专业”模式、哈佛大学“校企合作”模式、斯坦福大学“产学研合作”模式等等。下面以“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主体多元化。其涉及的主体有高校、企业、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多个利益相关者,通过各主体的相互合作与联系来培养符合培养目标的应用型人才。
在培养目标方面,高校和企业有着根本性的区别。美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始终以培养能够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为目标,主要培养工程型、技术型应用人才。而对于企业来说,其目标是盈利,切实提升人才资源与知识资源的占比,进而培养市场核心竞争力,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实用主义影响下,专业和课程设置以实用为主。专业设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课程设置以专业课和实践课为主。美国大学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会将企业实习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并且规定了最低学分。
美国应用型高校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十分灵活,主要有“共建实习基地”、“订单式培养”、“共建研发中心”等。“共建实习基地”指的是在校园内部开设培训中心,校园外部设立学习基地。双管齐下,让学生不仅仅掌握基础知识,也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订单式培养”是指企业以“下订单的”方式,和高校联合起来制定培养规划与方案。学生不仅仅要听从高校的安排,也要服从企业的管理,不仅要保证学习相关的课程,也要参与企业开设的课程与培训项目,便于步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在短时间内胜任岗位。“共建研发中心”是高校与企业合作成立研发中心,主要工作是完成国家重大课题,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和科研开发。主要成员包含:教授、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师,当然也会有博士、硕士以及本科生等参与进来,促进科学成果的转化。此外还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等。
在“产教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政府、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政府主要起到主导作用,推动产学研实践的进行。同时,政府还是管理者,通过制定各种计划、法案、政策对各主体进行管理,使之更加规范和协调。中介机构的主要作用是沟通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技术流动,其主要是为了构建信息网络平台,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撑,同时构建风险投资平台等。[5]金融机构主要为产学研人才培养解决资金问题。
德国、美国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培养能体现区域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由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看出,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制定培养目标时非常注重结合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所在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目标。同时,学校的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也是以需求为导向,发展什么样的经济,相对应的就开设与之相关联的专业与课程。这既体现了区域特色又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省份拥有不同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从自己所在地的特色产业出发,培养能够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例如吉林的支柱产业是汽车(工业制造)化工,陕西的支柱产业是能源,深圳的支柱产业其中之一是电子信息产业。那么这些地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结合本地的这些特色产业,分别加强对机械设计、电气自动化、石油能源、信息技术、计算机等专业的重视程度,逐渐使这些专业成为特色专业。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实践性
德国和美国的应用型高校都十分重视实践性教学,校企合作程度非常深刻。高校和企业同时承担着培养学生的责任,学生有比较多的机会进入企业内部进行实习培训。
我国也有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但不管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都没有上述国家优秀,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加强与地方企业的联系程度,积极与企业沟通。同时,地方企业应主动靠近高校,与高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等。校企合作更加紧密,更有利于开展实践教学。通过校内加校外合作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突出政府的引导作用
德国和美国应用型院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大力支持。政府通过颁发法律法规、提出各类计划、法案等方式促进了高校与企业以及一些社会机构的密切联系,使应用型本科院校蓬勃发展。
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迫切的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政府要抓好顶层设计,建立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法律保障机制,确定在开展校企合作时,合作双方需要承担的责任与履行的义务,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津贴补偿等方式刺激企业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
提升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
培养人才关键看师资。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对教师的要求相当严格,教师不仅要有丰厚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相当丰厚的实践经验。而且教师来源多样化,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有一大部分的老师为成功企业的特聘教师,很多情况下,高校特聘教师数量占比大于全职教授。
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大多数都考取了博士或硕士学历。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不过实践能力相对短缺。因此,急需提高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高校可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派一部分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内部进行实践探索,提高实践水平。也可定期聘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资深技术人员来学校开设讲座或培训,鼓励教师多参加此类活动,提高自身的实践素养。除此之外,要积极创新,引入更加先进的人才选聘体系。凭借校企合作的优势,通过企业来选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特聘教师或指导顾问等等。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和美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对转型时期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成熟化意义非凡。转型时期,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从实际需求出发,抓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接着才能根据培养目标进行专业与课程的设置。培养应用型人才尤其要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企业、政府三方联动,促进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探索能力。教师也要努力提高自身实践素养,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有条件的可以申请进入企业进行短期的实习培训,丰富自身实践经验。总之,通过对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和美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给具体的实践活动提供良好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