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洛伐克总统大选之公众议程设置产生的原因及借鉴

2019-04-28安媛

时代人物 2019年35期
关键词:斯洛伐克议程公众

安媛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 北京市 10086)

序言

议程设置理论一直是中国专家学者所热议的术语,尤其在人们讨论热点话题时。马克斯维尔·麦库姆斯(Maxwell E.McCombs)曾指出:“什么是公众应该关注并采取行动的核心问题,‘议程设置’一词概括了所有社群就这一问题的持续对话与辩论。”由一条被称为“继1989年天鹅绒革命最大的一次反抗集会”的新闻进入了笔者视野,直到持续关注该国2019年总统大选结果,种种细节使人思考所产生巨大议程设置的原因。

斯洛伐克总统大选始末

2019年3月30日,当春日的和煦暖阳铺洒在大地上,斯洛伐克共和国(以下简称斯洛伐克)公众通过自己的选票表达了对国家政界的愤怒,亦反抗成功:迎来新当选的女总统——没有担任过公职也无政治经验的硬派女律师苏珊娜·卡普托娃(Zuzanaaputová),她以58%的公众投票率击败对手。“不与恐惧或威胁为伍,带着充满建设性的对话和更积极的态度,斯洛伐克将有更多实际的效果和希望。”这位新总统在当选后,对一个过于保守的天主教国家公众这样谈到。要记得仅在一年之前,因记者简·库恰克(Ján Kuciak)和其未婚妻于2018年2月25日在自己家中被枪杀,该记者被杀时正在调查斯洛伐克政府多年贪腐行为和与意大利黑手党的权钱关系。此案件激起了斯洛伐克公众对言论自由和民主精神被威胁的空前恐慌,人们纷纷于2018年4月15日晚走向街头,仅首都布拉提斯拉法市中心就聚集了3万多人举行大型反抗集会,斯洛伐克各城镇和世界多地聚集活动也同时进行。作为公众议程设置传播媒介的

各方媒体(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将这大型反抗集会描述为自1989年天鹅绒革命以来最大的反抗活动,还使得时任总理罗伯特·菲佐(Robert Fico)引咎辞职,一年后纪念活动仍在持续,一系列事件备受全球关注。

斯洛伐克的公众议程设置产生的原因

应当注意的是,公众议程设置的酝酿是这场旷日持久的反抗到投票运动中最不容忽视的,它持续扩大公众议程上升为国家政策议程的路径,致使斯洛伐克政府感受到来自公众的重重压力,不仅推动了总统竞选主题定为“公正、公平、平等”、竞选口号“对抗罪恶”,也促成其出任斯洛伐克历史上第一任女总统。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曾说过:“比强大军队的足音更为重要的是一种其时代已经到来的思想。”笔者认为无论是通过媒介对政界报道的注意力导向还是2018年斯洛伐克大型反抗集会这单一事件,这些议程建立过程使问题的范围缩小到那些真正成为关注焦点的问题,只是起到了对议程发展助推力的作用。在回顾整个过程中,无从推断公众的思想初衷源自哪里,因为思想可以来自任何地方;又无法得知在何时,公众将一个事件起落情况放大到极其重要之位置,因思想并非起源一种模式;也无法探寻哪个对象发动了整个过程,因公众思想无法被某个个体所领导。所以通过梳理,笔者认为基于以下原因去探究是什么影响这一系列议程设置的发生,必须阐明的一点为这些原因往往是一同出现的联合效应。

政治:1993年,斯洛伐克共和国正式宣布成立,这一时期的总统选举按照斯洛伐克宪法(stava Slovenskej republiky)规定为代议制民主选举,人民没有直接的权利选出他们心中的总统,而是由议会中的150名议员选出。6年里,公众越发不关心国家活动,淡漠总统选举及国家决策制定,期望也始终未能满足。根据相关资料表明,在1993至1998年,时任总理梅恰尔(Vladimír Me iar)使大量国有资产非正常私有化,而他身边的亲友和支持者因此致富,同时与时任总统科瓦奇之间矛盾激化,政界不稳。1998年议会选举是历史上参会率最高的一次,共有84.24%的人投出了自己的一票,从而获得了修改宪法的机会。1999年1月宪法修正案生效,人民终于从间接选举改为直接选举。随后2004年、2009年、2014年总统选举成为全民式参与,公众一次次参与投票为事关民主进程发声,也促进了国家法治、经济进程的发展,并于2006年该国挺进发达国家行列。

历史: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苏东巨变的爆发,捷克斯洛伐克天鹅绒革命(Velvet Revolution)和平抗议活动展开。1989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国民议会宣布撤销宪法中关于共产党在国家和社会中领导地位的条款。斯洛伐克与捷克在没有经过剧烈社会动荡和暴力冲突的情况下,高层领导通过和平谈判实现解体,从而掀起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世界各国民族主义浪潮。

地理与民族:斯洛伐克地处欧洲中部,北邻波兰、东至乌克兰、南到匈牙利、西靠奥地利和捷克,领土面积4.9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面积山地,5百多万人口。根据人口普查,除2%不知自身民族的人群,常驻斯洛伐克民族占86%,匈牙利民族占10%,其他民族占2%。斯洛伐克民族曾多次在受人统御和争取独立之间转换。斯洛伐克著名心理学教授安东尼·尤洛夫(Anton Jurovsk)曾指出:“斯洛伐克人表达感情的能力强,他们习惯通过手势、演讲和其他行为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较为敏感,他们只需相对小的外界剌激就会触动感情。”第二,由于长期受奥匈帝国、二战时期德国占领等国家形态影响,在民族性格塑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和防御性。第三,它是长达上千年历史的天主教国家,宗教使公众具有团结意识和集体归属感,重视民族利益,要求社会平等和公正。第四,事实证明从民族复兴运动领袖路德维托·史都尔(udovít túr,1815.10.28-1856.1.12)、建国者将军米兰·雷斯提斯拉夫·什特凡尼(Milan Rastislav tefánik, 1880-1919)、政治家布拉格之春的领导者亚历山大·杜布切克(Alexander Dub ek,1921.11.27-1992.11.7),前总理梅恰尔(Vladimír Me iar,1942.7.26-),公众需要强硬派领导人物作为他们的代表。

文化教育:这片土地自中世纪起便有着学术研究传统和高层次教育水准。一战和二战前后,教育是有效融合民族多样化的最主要手段。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在过去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历史、文学教育等内容。独立后,斯洛伐克实施6至16岁十年义务基础教育,其法律规定凡适龄学生必须在校完成。高等教育分为公立、州立、私立三类,学位按级别分为学士、硕士、工程硕士、博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学习项目。欧盟职业培训发展中心曾于2018年发布《斯洛伐克职业教育和培训》专题报告,指出斯洛伐克是一个有着强大职业教育与培训(VET)传统的国家,70%的高中及以上的学习者参与过该项目,并在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上做了很大贡献。在如此教育环境下,公众大多偏向于理性选择利益关系。

传播媒介:媒介是传播信息的“桥梁”,更是一种手段,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除了传统媒介如报纸、电视、广播以外,由信息化时代的新媒体应用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为各利益诉求提供表达空间,提高了公众对社会环境的感知力和事件的理解力,具有广泛地时效性、普遍性、开放性、导向性。当事物需要被宣传和讨论时,媒介潜移默化地引领公众去思考、去认识、去感觉。

综上,公众的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共同体中漂浮,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相互结合,可能在其中酝酿了数年,可能一刻没有停止。没有基于以上原因的塑造过程,即使是有利时机下提出的议程也可能会没有人响应。

对中国公众议程设置的借鉴

虽然中西方从政治文化、政策活动者等方面不同,但斯洛伐克的这场好戏给我国公众议程设置带来何种借鉴呢?第一,在公众议程设置中,良好的教育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积极作用,而公众自身的政治参与技能也有效地保证了议程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如果没有了优良的文化教育氛围,公众议程设置也就没有了根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发展教育的重要意义,强调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政府要一如既往的做到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努力重视和发展教育之路径,让公众广泛参与到对公共政策的建言献策中。第二,我国有将近15亿人口,党和政府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过程中,要避免产生政治事件不稳定因素,掷地有声地打造“公开”、“透明”的政府执政理念,扎实做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路线,大力争取公众信任,健全和扩展政府与公众的对话沟通渠道,引领和树牢公众正确政治价值取向,创建理性而有序的多方参与环境。第三,媒介一直发挥着对议程设置推动力之作用,政府作为公共事业的管理方,要不断重视和培养各媒介从业者的专业素养,确保公众传播事件的客观真实,公平公正的讲述好中国自己的故事。第四,为人民服务是政府最核心任务,从中要理清权责关系,完善政务信息公开机制、回应机制等一系列配套的法律规章制度,提升自我执行政务工作效率,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去了解议程真相,遇事不闪躲、不推诿,避免发生缺位、错位和越位的现象。

猜你喜欢

斯洛伐克议程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下体育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议程
超短程“地铁”
会面议程
独立20年来捷克与斯洛伐克社会发展的异同
20年后捷克与斯洛伐克各界对联邦解体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