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四十年人民军队的变与不变

2019-04-28王卫星

国防 2019年1期
关键词:人民军队我军强军

王卫星

内容提要:时光荏苒,百舸争流。改革开放40年,人民军队既有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体制编制、武器装备、军人生活水平的沧桑巨变,又有理想信念、铿锵军魂、战斗精神、政治本色的执着坚守。建设世界一流人民军队,必须打牢听党指挥的坚实基础,肩负能打胜仗的历史重任,练就作风优良的钢筋铁骨,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把准创新发展的时代脉搏,努力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伟大的中国人民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实现了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水平由40年前难以温饱走向全面小康。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也已发展成为由诸军兵种合成走向联合,具有相当现代化水平并加快向信息化迈进的强大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一、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随着国际形势实行战略性转变,但我军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不变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发生的重大变化,敏锐地预见到时代的主题已开始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及时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为适应这个主题,我军建设指导思想于20世纪80年代,从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转变到相对和平时期正常建设的轨道,充分利用大仗一时打不起来的机会,在服从国家建设大局的前提下加强军队自身建设,提出“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的总目标,领导实现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果断裁军100万,走上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向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大大前进了一步。江泽民同志着眼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确立我军建设“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改革目标,确定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军事战略方针,开启了我军军事体系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之路。胡锦涛同志着眼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以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体制、军事管理创新为抓手,确定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军事战略方针,努力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向广度深度拓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和历史起点,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最高利益,肃清郭伯雄、徐才厚的流毒影响,拨乱反正,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和强军思想,努力重振政治纲纪、重塑组织形态、重构建设布局、重树作风形象,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军队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把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和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革命军人,作为新时代强军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开创了强军兴军的新局面。

无论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怎么发展变化,人民军队永远是一个战斗队的根本职能没有变,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国梦,提供重要力量支撑和坚强安全保证的使命任务没有变,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始终没有变。

随着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人民军队也在国际安全与地区和平中发挥着更加积极、主动、高效的作用。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深化国际安全合作,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反恐合作、海外人道主义医学救援、国际护航和救灾行动,举行中外联演联训,积极承担相应的国际军事安全责任和义务,为国际安全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开展军事交往,每年有近400个中外军事代表团互访。截至2018年9月,中国累计派出3.6万人次维和人员,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出兵国和出资国。中国海军先后派出了30批护航编队,为中外6600余艘船只护航,有力保障了国际重要贸易航道安全。2014年以来,中国军队成建制派出6批次的卫勤力量,执行人道主义紧急救援任务,特别是赶赴利比里亚、塞拉利昂执行抗击埃博拉疫情任务,更加充分地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凡此种种,都是我党我军革命理想在新时代的弘扬升华和忠诚实践。虽然东欧剧变了、苏联解体了、许多国家发生了“颜色革命”,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越走越宽广,人民军队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越来越坚定。

二、人民军队体制编制随着时代要求不断重塑,但我军听党指挥的军魂永远不变

40年来,我军始终坚持走精兵之路。从1982年撤销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开始,先后经历1985年裁军100万、1997年裁军50万、2003年裁军20万和2015年裁军30万五次大裁军,迄今总规模200万人以内,完成了“消肿”“瘦身”“强体”的三步跨越。

40年来,我军不断探索优化体制编制。1985年前后,为适应现代战争要求,按照“精兵、合成、高效”的原则,将11个大军区调整合并为7个,将陆军的军全部改编为合成集团军。1992年后,顺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设立总装备部,建立联勤保障体制,探索进行陆军“师改旅”,扩大高技术军兵种比例。2003年后,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继续精简机关、直属单位和院校,优化军兵种部队编成结构,改善官兵比例,完善政策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推动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开启了我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整体性、革命性变革,人民军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015年到2016年,我军进行了从上到下、脱胎换骨的体制编制改革,改革军委总部体制,调整组建军委机关15个职能部门,实行军委多部门制;改革大陆军体制,更名火箭军,成立陆军领导机构、战略支援部队,健全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优化军兵种结构,形成了“军委—军种—部队”领导管理体系;改革大军区体制,重新调整划设5大战区、组建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形成了“军委—战区—部队”作战指挥体系;与新的领导指挥体制相适应,调整组建军委直属的联勤保障部队,建立具有我军特色的现代化联勤保障体制,使之成为实施联勤保障和战略战役支援保障的主体力量;调整武装警察部队指挥体制,实行“军委—武警部队—部队”领导指挥体制,全面落实党对全国武装力量统一的绝对领导。通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为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设强大人民军队,动力在改革,出路也在改革;而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则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是我军建设发展的命脉所系。从三湾改编确立“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的根本原则,到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鲜明底色;从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再到人民解放军,永远不变的是军魂。历史告诉我们,党指挥枪是保持人民军队本质和宗旨的根本保障,这是我们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强军征程上,三军将士信念如磐,脚步铿锵,只要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一声令下,全军上下不讲条件,坚决执行。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多次强调,我们的传统是军队听党的话,党要管军队,因为军队始终是党领导的。邓小平要求军队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的性质。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主席决定,在当年毛泽东同志铸造军魂之地的古田会议旧址,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是一次不忘初心、重铸军魂的战略性决策。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上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把“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写入党章,在全军官兵眼里,这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浓墨重彩的一笔,关乎旗帜道路方向、关乎党运国脉军魂。在这一轮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移防部署的部队,接到命令3天之内开拔;调整岗位的数百名将军,接到命令当天即去报到……。全军官兵在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决策指示中强化行动自觉,听令景从、令行禁止,用忠诚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实践证明,无论军队组织形态怎么调整,军队建设内外环境怎么变化,党对军队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实施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我军坚决听党指挥、保持一致、维护权威这个制胜法宝永远不会变、不能丢!

三、战争形态随着高新科技的不断涌现发生重大变化,但我军大无畏的战斗精神永远不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武器装备网络化、智能化、无人化趋势明显,制信息权成为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的核心,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40年来,党中央敏锐洞察到军事技术对战争形态、对国家安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及时调整军事战略方针,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我军进入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复合发展新阶段。

经过40年不懈努力,我军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有了长足进步,军事实力得到极大增强,科技兴军战略取得重大成效。一是常规武器装备实现系列化规模化,科技含量和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歼-20、运-20等新型军机陆续交付使用;首艘国产航母顺利下水海试;新一代中远程弹道导弹系统成建制列装。二是新概念新领域装备进入产品化实战化阶段,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体系化发展。无人机已在战略战役战术各层次、侦察炮兵通信等各兵种专业陆续列装;军用网络基础软硬件先后发展多个产品型号,可实现核心部件、核心设备、核心系统自主化;深海、太空、网络空间防御技术不断突破。三是适应新体制的作战理论逐渐成形,军事理论创新基础性、先导性作用逐渐凸显。根据国家安全形势和使命任务需要,调整军事战略指导方针;深入钻研信息化战争制胜机理,设计开发适合我军的核心作战概念和作战理论。

无论科学技术如何发展、武器装备如何更新、战争形态如何演变,人的因素始终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战斗精神是军人精神力量的集中体现,是决定军队战斗力能否持久顽强的核心要素。军人要有血性,血性就是战斗精神。人民军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军人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精神,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辈们发扬大无畏革命精神,不畏强敌、不畏霸权、不畏艰难险阻,始终保持战斗的姿态,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从胜利走向胜利;塑造了敢于压倒一切敌人、敢于征服一切艰难困苦的精神品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史上的奇迹。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审时度势,大胆革新、不畏挫折、勇于尝试,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精兵强军之路。

练兵先练胆,铸剑须砺锋。面对意识形态斗争领域的负面因素对军队战斗精神造成冲击的新形势,习主席强调指出,无论什么时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千万不能丢,在党、国家、人民需要的时刻,军队就是要有这股劲、这种精神。不畏肃清积弊、不畏重整重塑,纠治“和平积弊”,克服“骄娇”二气,磨砺战斗意志,培养官兵勇猛顽强、敢打必胜的血性胆魄,就是人民军队在当代对大无畏精神的创新和发展,是国防和军队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体现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在新时代建军治军的坚定决心。

四、军人生活水平随着国家的强盛有了显著提高,但我军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永远不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4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生活实现了小康,逐步富裕起来了。”改革开放40年,国家建设发展很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军人作为社会成员的一分子,也分享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实现了福利待遇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而逐步调整提高。军人工资福利制度先后实施了10余次调整改革,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军特色的薪资福利制度框架,为提升军人社会地位、稳定部队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从改革开放以后就开始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军队的住房制度改革也紧随其后。经过多年的探索和不断深化,我军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住房制度日趋完善,住房保障新体系逐步形成,初步建立起与社会同类制度相衔接、具有我军特色的住房保障新体系,对改善军队人员住房条件,凝聚军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相继建立完善了休假探亲疗养、家属随军就业、子女教育等相关福利制度。此外,无论是“餐桌上的革命”,还是军服从78式到07式的变化,都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军人在物质生活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人民军队在物质生活丰富多彩的社会中仍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不仅弘扬的是传统,而且确保的是本色。纵观古今中外,真正有战斗力的部队,不在于享有多么优越的物质条件,而在于是否始终坚守艰苦奋斗的精神,能否持之以恒地做到信念不动摇、思想不松懈、斗志不衰退、作风不涣散。在人民军队的成长史中,艰苦奋斗贯穿始终。在井冈山斗争中,毛泽东、朱德和战士们一起下山挑粮、上山种菜,一起吃红米饭、南瓜汤,谱写了红色根据地的光辉篇章。作为我党我军的传家宝,艰苦奋斗是党和军队事业朝气蓬勃、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永远是人民军队最亮丽的底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极短的时间内研制出“两弹一星”,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这一成就是在外部面临帝国主义武力威胁、国内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取得的,靠的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特别是在当时,他们没有大型计算机,就用算盘、手摇计算机日夜计算;没有办公室,就趴在水泥地上设计图纸;没有仪器,就自己制造,铝皮、三合板、蜡烛、手电筒等都成了设计的材料和工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审时度势,及时指出,长期和平环境对军人是个严峻考验,如果贪图享受,就会染上“和平病”,精神懈怠,意志衰退,滋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的传承。新时代下的艰苦奋斗,是坚定人民军队意志的磨刀石、炼钢炉,是革命军人必须坚守的传家宝、必须适应的新常态、必须树起的好样子。只有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才能打牢“听党指挥”的坚实基础,肩负“能打胜仗”的历史重任,练就“作风优良”的钢筋铁骨。可以说,我们距离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目标越近,就越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艰苦奋斗。

猜你喜欢

人民军队我军强军
我的科技强军梦
“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强军战歌
砥砺前行光明路 人民军队忠于党
从我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看联合作战卫勤动员准备
盛大国庆阅兵见证改革强军新时代
人民军队赞
雏鹰从这里起飞——记人民军队第一所航校
赞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