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课堂,让践行《公约》更接地气
2019-04-27陈明典
陈明典
德育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阵地,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育和倡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合格的中职生是德育课堂中心任务。2016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内容包涵八个方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在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具有指导性作用,因此,倡导学生学习和践行《公约》也就成为了德育课堂的教育任务。动员学生学习、践行《公约》与《经济政治与社会》内容有机结合,增强了德育教育的时代性,丰富的德育内容,教育效果更佳。《公约》内容简明扼要,读起来朗朗上口,与德育课相结合,使德育课堂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统一步调、统一目标,让践行《公约》不会留于形式、喊口号,而更加实在,接地气。
在2016级、2017级两个年级的学生中,通过德育课堂把《公约》深入、细致地贯彻到学生学习生活当中,取得良好效果,实现预期目标。
一、有机结合,让学生愉悦地接纳《公约》。
德育课程《经济政治与社会》内容覆盖面广,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德育课程的理论知识分别与《公约》的各条内容结合到一起,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教育效果更好,收益更大。
《琳琅商品和神奇货币》的重点内容之一是“货币的本质”,通过学习,认清金钱的本质,建立正确的金钱观——人是金钱的主人,劳动创造财富。在此基础引入《公约》的第三条:爱劳动,图自强。《企业的生产经营与新时代的劳动者》的学习过程把《公约》第五条“遵法纪,守规章”、第二条“爱学习,有专长”和第七条“强体魄,保健康”糅合到学习内容中。
通过《我国的政治制度》的学习体会到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爱国情感,安排了《公约》第一条“爱祖国,有梦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志存高远,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本次课的总结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把《公约》的第四条“讲文明,重修养”和第六条“辨美丑,立形象”结合到《繁荣社会和谐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当中,教学效果让人满意。
为了渲染浓烈的课堂学习氛围,增强感染力,采取不同形式的诵读办法,有个人诵读,或宿舍集体诵读,或课前全班诵读,其中课前每次诵读两条已形成一种习惯。学生诵读热情饱满,感情丰富,看出绝大多数同学能接纳《公约》,把《公约》看作是必学的内容。
二、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公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为了加强《公约》宣传力度,巩固学习成果,班级都成立学习小组,利用学习小组的堡垒战斗作用来承担各项活动任务。首先,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硬笔字书写《公约》活动,要求学习小组来负责跟踪落实,做好评比工作,并把活动与班级管理结合到一起,对表现积极,完成效果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奖励操行分。活动开展顺利进行,大部分班级都能按照要求完成任务,一些班级还把优秀作品展示在公告栏。在学习《公约》的后期,还组织了以宿舍单位的黑板报出版比赛活动。为了提高作品的质量,减轻学生的工作量,由教师提供A3纸的半成品的手抄报,由学生填充完整。每个宿舍完成一张,最终个别宿舍马虎应付,上交的作品完成质量差别较大。为了弘扬先进鞭策后进,将优秀作品在所有班级课堂上展示,要求各班级进一步完善作品,把手抄报粘贴到墙壁上。在完成手抄报方面护理2016级护理5A班同学最为认真,作品最精。除此以外,每次上课前《公约》背诵检查成为必备环节,课间穿插背诵《公约》也是家常便饭。有表演性背诵和任务性完成背诵的多种形式。
三、开展评价,让《公约》成为学习、生活的指南。
践行《公约》就是要把它作为生活的准则,前进的方向,要在生活中兑现诺言,发挥《公约》的纲领性作用。除了多方位宣传号召以外,期中期末,组织了两场践行《公约》的自我评价活动,动员学生实实在在地参与践行《公约》自我评价活动。活动采取填写表格方式完成,为了了解到践行《公约》实际情况最真实的一面,教师详细的对学生讲解了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并且告诉学生除了自我评价意外,还将组织小组评价,要求认真对待。从完成的效果看来,护理四班最为真实,能达到预期目标。分成两次评价目的在于希望学生对照《公约》自我调整、自我修复,能有所改进,提高修养。
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组织了班级学习小组逐一对每一位同学进行评价,同样采取表格式评价,逐项点评,每人一张表格,要求小组成员细心考虑,大胆评价,秉着公平公正,客观真实,准确定位,对同学负责的态度,进行评议,最终把结果交还给被评议的同学,告诉被评议的同学,要把结果当作是一面镜子,知道自己在他人眼里的形象,对于指出来的缺点和不足,教师引导学生真确对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熟记《公约》内容,把《公约》结合到课本学习内容,相得欲彰,以《公约》为学习生活准则,行为的纲领,落实到行动当中,让践行《公约》落到實处,跟接地气,也让德育课向课外延生,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揭阳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