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PACK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2019-04-27周怡安

职业教育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

周怡安

摘要:针对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对某省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深度调研,分析现状与问题。基于TPACK理念,研究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将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和信息化技术知识有机结合,政府、学校和教师三方联动来实现。

关键词:TPACK;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9)03-0065-06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中提出“要加紧用信息技术改造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将其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标准”。国家“十三五规划”也提出“以职业教育和应用型高等教育为重点,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这表明,在“互联网+”时代,移动设备端、无线网络已成为教师教育教学主流工作和交流方式,职业院校要用信息化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推广知识,才能培养出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职业院校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1]。在TPACK理念中,强调技术应用,符合国家信息化教学推广方向,且突出教学法知识、学科知识与技术知识三者结合,凸显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发展与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升相得益彰。

关于信息化教学研究,国内外学术界主要集中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和对策等方面,代表性的成果或观点有: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成效不显著,通常情况下是手段和方法得以应用,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及教育革命的影响却微不足道[2];国内研究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对职业院校教师尤其是其个人影响因素领域的深入研究有所欠缺[3]。“互联网+”时代,教师工作的重心应该由传授知识转变为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个性化教学体系转型,即由讲透知识点转变为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教学或者学习引导[4]。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思路。本文基于TPACK理念,在某省职业院校235名在职教师深度调查的基础上,着力探讨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问题,以期为职业院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一、TPACK理念的提出及内涵与特征分析

TPACK是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缩写,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是美国学者科勒(Koehler)和米什拉(Mishra)于 2005 年在舒尔曼(Shulman)提出的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基础上提出的。此后,国内外学者对TPACK展开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并认为,对于TPACK的研究将有利于提高教师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师的TPACK能力是未来教师必备的能力[5]。

TPACK 框架,包含三个核心要素,即学科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和技术知识(TK);四个复合要素,即学科教学知识(P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在TPACK理念中,技术知识是教师在执教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与国家推广信息化教学的理念交相呼应,符合当前教育发展方向,但信息化技术本身不具备生命力,并不能直接决定最终的教学结果,教师要让它“活起来”,以现代化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为基础,用现代化技术使其具备生命力,有效地将学科知识、信息化教学技术以及教学方法整合,形成TPACK能力。正如有的学者所言,信息化教学,不是简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授课中,而是从教学技术层面上注重将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等一系列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更强调智能化和合理化。从教师应用层面上,强调信息化教学,以丰富的教育数字化资源为基础,具有快、广、大的特征[6]。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既要掌握部分工程技术,又要掌握充分的职业技术知识,还要能使用现代化技术,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7]。TPACK是技术、内容和方法三者的交叉和揉合,其模型结构见图1[8]。

TPACK理念特别强调“境脉”(学习主题确定和学科知识内容教学表征的情境脉络),即“一个班级由学生和教师组成,但其周边的物理环境(教室内软硬件设施)和学习心理因素(学生家庭和教育背景、心理感知度、班级学习氛围)等多方面元素协同作用产生的效应”[9]。简言之,就是“学习环境+学情”的融合。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的“学情”,采取合适的信息化教學手段,营造恰当的“学习环境”。

二、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一)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

为充分掌握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情况,制作某省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在职中职和高职教师为调研对象,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参赛教师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中确定的信息化教学“核心人群”为主体调研对象[10]。共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25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调查问卷235份,有效率94.75%。在问卷调查结束后,调查组对部分“核心人群”进行深度访谈,认真听取其对信息化教学的看法、意见或建议。

(二)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1.调查教师基本情况

本研究调查教师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校层次、学科分布、教龄结构、学历结构比例情况见表1。性别,女性多于男性;年龄,主要集中于31~40岁的青年教师;学校层次,高职多于中职;学科,以专业课为主;教龄,以6~15年的为最多;学历,以硕士最多。总体上看,调研教师的选取符合调研的要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相关术语的了解程度

从下页图2可知,调研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相关术语了解程度不一。其中,微课100%,翻转课堂79.76%,“互联网+教育”71.43%,慕课69.05%,云端课堂50%,基于创客式教育14.29%。该结果表明,教师对于微课这种具有普及性且较为简单的内容都知晓,对翻转课堂、慕课、“互联网+教育”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更具有深度的基于创客式课堂教育的了解不多,对于信息化教学的了解没有过度深入,停留于表面内容。

3.教师对较为常用信息化教学软件能力掌握情况

从图3可知,在七种较为常用的信息化教学软件中,教师对百度等搜索引擎、Power point等电脑自带的常规办公软件都颇为熟练,对某省主推的网络空间课堂世界大学城和诸如Camtasia Sutdio基础性录屏和视频编辑软件运用有一定基础,对虚拟仿真软件和专业软件使用率一般,对难度更大的FLASH动画制作软件使用率偏低。由此可见,职业院校教师大部分具备信息化技術应用基础,信息化应用能力中等,对一些较为高级的软件,因缺乏培训和应用,大有提升空间。

4.教师获取信息化知识途径情况

从图4可知,职业院校教师获取信息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接受培训和讲座,占86.9%,网络搜索方式占76.62%,同行推荐占69.05%,阅读书籍占29.76%,其他方式占25%。由此可见,职业院校教师倾向于通过受训和听讲座来不断丰富自身的信息化知识,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通过网络在线课堂或网络知识进行相关软件知识学习。此外,通过方便快捷的网络搜索途径弥补受训和听讲不足,而通过书籍这一传统方式比较少。这些说明,职业院校教师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和学生培养类型密切相关。

5.教师、学生具备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学习方式情况

从图5可知,教师完全具备电子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占58.33%,完全具备运用信息技术课堂讲授的占11.9%,完全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学习辅导的占15.48%,完全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布置和批改作业的占10.71;学生完全具备运用信息终端课后学习的占9.52%。由此可见,教师使用电子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已经比较普及,运用信息化技术课堂讲授、学习辅导、布置和批改作业以及学生运用信息终端课后学习效果一般。这些表明,职业院校注重信息化技术引入,但其作用的发挥远远不够,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

6.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使用情况

从下页图6可知,基于简易多媒体(投影+幕布)的教学方式基本得到普及,熟练使用率达到75%,而基于交互式多媒体(电子白板)的教学方式、基于微课程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基于慕课的教学方式熟练使用率均不高,分别为17.86%、8.33%和2.38%。教师虽然知晓多元化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较好地运用这些信息化教学手段。许多教师都简单地认为,信息化教学就是在教学中过程中,使用演示文稿或播放下视频,仍然局限于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罗列,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手段实际操作能力欠缺。

二、研究结论与原因分析

(一)研究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本研究结论为整体上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容乐观,处于中等水平,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相关术语了解程度还不够深,知晓一些主流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对信息化教学的内涵并没能深入理解;对较为常用信息化教学软件能力掌握不够牢,会使用简单的信息化教学软件,对于中高级软件掌握较少;获取信息化知识途径比较单一;具备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学习方式缺乏多样化,没有真正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使用率比较低;存在着重技术而轻教学法和教学内容的现象,单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

(二)原因分析

1.现有制度和管理政策,制约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和文化影响,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教学到2012年才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文件,已落后于本科教育和基础教育。尽管相应的发展规划纲要和文件都强调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每年的信息化教学大赛也如期的举行,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并且部分学校的硬件都不十分完善,从调研结果显示,教师的授课方式主要还是集中基于简易多媒体的教学方式。

2.信息化教学培训体系和模式不够完善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对一些熟悉的信息化名词都比较了解,但是对于一些中等偏难的软件掌握并不理想。调研过程中发现,培训是接受信息化教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培训的仍然处于传统的模式,特别对于一些年纪偏长的中老年教师,培训的效果并不能满足其知识获取的需要。

3.教师自我发展规划的欠缺

据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的教师大体上都能意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有意愿主动学习信息化教学的方法和新的信息技术,但对其应用到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不足,并没有持续学习和深入研究,有部分教师参加培训后未及时进行知识转化,没有及时用到教学上,导致一切又回到原点。

三、基于TPACK理念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对策

(一)健全规范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服务支撑机制

一是加强政策和标准制定。制定合理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营造一个有助于提升高职教师信息化能力的良好环境。二是建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各级教育管理的信息资料与途径,建立一个包含有事务管理、业务监管、信息动态监督与预测、决策探讨等在内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推进电子政务教育的有序开展,提升教育的实际效果,促进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与科学化,简化服务流程,重视信息化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做好统一的规划。对硬件环境统一管理,避免重复建设,结合地方职业教育发展特色搭建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共享优质资源。如某省的职教新干线,全省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均有账号,可在平台中交流和共享资源,并设置了云空间、直播课堂、作业系统和考试系统等,某省90%以上的学生在此平台上在线学习,打破了“师生”“生生”时间地域上的限制,做到以专业知识传递为基础,信息化技术平台为支撑,教学法知识为保障。三是组建信息化教学责任机构。除掌握信息化技术专业人员之外,还要设置职业教育专业人员和一线教师,使信息化教学应用落到实处。四是主推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不拘泥于形式,大到课程整体设计、一堂课教学设计,小到多媒体课件应用、教案编制、网络平台使用等项目,并可将信息化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指标之一。五是搭建中老年教师信息化平台。政府主管部门要关注中老年教师群体,要尽可能解决中老年教师传统教学方式与信息化教学方式矛盾,研发一些适合中老年教师使用的信息化平台,并针对该群体开展适合的培训。

(二)构建符合成人特点的特色化信息化培训模式

1.建立成人特色化培训模式

在访谈中,部分教师反映,尽管组织了一系列信息化教学培训,但受益者只是少部分,培训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教师培训依旧采用的是传统的集中面授方式,没有把重心集中在教师的学习风格上。

在培训过程中,给足教师选择权,根据教师自身不同的学习程度来进行内容选择,并进行开放式培训,培训内容不仅拘泥于课程体系规定内容,允许他们将自己的教学知识和经验带入课堂中,进一步转化成培训中的重要资源。在培训过程中,推广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强调教学能力建设的整体性,使培训者能充分发挥其个性,充分发挥TPACK视域中的三者结合。中青年对信息化技术较为敏感,比年长教师的培训更容易接受,中老年教师存在学过技术但是不能灵活使用的问题[11]。在培训中,中青年教师一组,老年教师一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

2.建立分专业分层化培训模式

对理工科专业教师如土建类专业,主要在于BIM模型建立、虚拟仿真系统应用等方面;对文科类专业可用白板、微电影等形式改善枯燥的教学;一些特殊专业如化工,主推微课,既避免了实验室危险,又能展现实验内容的信息化实现方式。根据不同的学科特色和要求,主抓学科教学特征,并结合学科教学场景和该教学科目的特征,以使用信息化技术来更好地进行学科教学为培训最终目标,组织开发适用于不同学科类型的特色教学培训模式。培训的开设应分层化,以TPACK理念为指导,将教师的TK、CK、PK充分结合,将学习内容模块化和个性设置,开设适合刚入门的初级教师学习的基础课程,针对具有一定基础教师的高级提升课程,依据不同学科类别和“境脉”的针对性课程,从而兼顾了不同领域和层级的教师发展需求[12]。

3.建立合理的信息化教学“境脉”基础

TPACK理念中强调学习的“境脉”,学校也要注意打造教师学习和教学的“境脉”基础——信息化教学环境。同步建立师资培训和适合学生学习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一般信息化教学硬件环境建设包括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录播室、技能实训室等教学场所。软件方面指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在一定的拟定情境中经历学习,努力创建与生产一线相符合的真实的教学环境。

(三)建立以教师为中心的自我发展模式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涵盖了TPACK理念中CK—信息化时代的专业能力、TK-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PK-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师自我发展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模式,即参加培训和请教老教师、聽课等方式,另一种是以网络为平台的自我学习信息化方式。教师个人在自身专业领域知识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和专业群的特点,选择合适可行的信息技术工具,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化,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系统合理地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提升教学效果。此外,教师信息化教学学习是终身的。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合理处理教学和学习关系,养成主动学习习惯,通过书籍、网络等媒介获取专业知识、教学法知识和信息化技术知识,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向和社会需求,及时更新学习专业领域的新方法、教学方法和模式以及适合教学的更为现代化的技术,并将其有机融合。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打造适合自身专业特色和学习特点的终身学习环境。主动参与专业建设和课题项目开发等教研教改活动,在学习和研究中不断探索新领域,挖掘新亮点,具有依靠信息化手段进行终身学习实现教学管理能力与个人素质不断提高的意识。必须能熟练掌握工程技术知识和职业技术知识,并能用信息化手段将这些知识在课堂种灵活呈现[13]。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教学中,在具体信息化教学中总结归纳,不断提升自身发展。要进行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基于经验的积累和教学反思,学习了新知识要反思,新知识在教学中的应用要反思,教学过后也要总结反思,对自身发展的整个过程要整体反思[14]。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推广并不能单纯依靠技术应用,应结合TPACK理念,基于学科知识、教学方法知识和技术知识,将信息化教学作为提升教师教学效果和传播知识的有效途径。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政府支持是前提,学校重视是保障,教师自我发展是灵魂,更需要整个教育体系协同合作才能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付亦宁.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之路—何克抗教授专访[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4):98-105.

[2]赵呈领,周玲,梁云真,等.信息化教学中职业院校教师个人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1):57-62.

[3]余胜泉,汪晓凤.“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供给转型与变革[J].开放教育研究,2017,23(1):29-36.

[4]姬琳.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14):42-45.

[5]Punya Mishra,Matthew J Koehler.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A Framework for Teacher Knowledge[J].Teachers College Record,2006,108(6):1017-1054.

[6]Matthew J Koehler,Punya Mishra,Kurnia Yahya.Tr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Knowledge in a Design Seminar:Integrating Content,Pedagogy and Technology[J].Computers & Education,2007,49(3):740-762.

[7]何克抗.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6(6):57-56.

[8]全美教师教育学院协会创新与技术委员会.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教育者手册[M].任友群,詹艺,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9]刘喆,尹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31-36.

[10]谢莉花,王建初.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技术能力及其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4):30-34.

[11]李雨潜.“互联网+”背景下师范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J].中国大学教学,2016(7):87-91.

[12]闫海红.TPACK视域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研究—以潜江市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13]邢南.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研分析与结构模型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學,2015.

[14]李天龙.大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途径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106-109.

Study on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Abili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PACK

——Based on the Survey of Va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ZHOU Yi -an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Engineering, Changsha Hunan 410100,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of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depth interview were used to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ability of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X province, and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ability of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PACK,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effective improvement of the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ability of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require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subject knowledge, pedagogical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nowledge, the government, schools and teachers should coordinate to achieve it.

Key words: TPACK;vocational colleges;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ability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试论职业院校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
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