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治理视野下高职学生社团参与社会服务的几点思考

2019-04-27柳彩霞王笑

青年与社会 2019年8期
关键词:社会服务学生社团社区治理

柳彩霞 王笑

摘 要: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背景下,高职学生社团作为专业化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是志愿者队伍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积极有序参与社会服务,对社区、社团和学生均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访谈法,了解学生社团在开展社会服务中的特征、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及常见困难,并提出通过机制建设、平台搭建、项目设计等方式引导学生社团更好地开展社会服务,助力社区治理。

关键词:学生社团;社区治理;社会服务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促进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健康发展”。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推进社区、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的“三社联动”,促进社区发展。青年社团是高校人才培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通过引导高职青年学生社团积极有序参与社会服务,既为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满足提供优质资源,又能为青年社团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为了了解高职学生社团参与社会服务的现状,项目组分别选取了9个典型高校青年学生社团的社团负责人进行访谈。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根据高职学生社团类型、功能,在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青年职业学院两所高职院校中分别对近20位学生社团的负责人或干部进行了调查筛选,选取了其中9人参与社区服务的学生社团负责人作为深度访谈对象。

(二)方法

(1)调查对象选择 根据《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高校学生社团一般分为思想政治类、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类、文化体育类、志愿公益类、自律互助类及其他类等。结合社团参与社会服务的具体情况,分别选择公益类社团2个,文化体育类社团4个,学术科技类社团2个,自律互助类社团1个,共9人接受访谈。

(2)访谈提纲 访谈提纲主要包括如下问题:①社团的筹办发展经历了什么过程?②社团在成立之初是如何定位的?③社团在活动组织、管理方面的做法或者制度?④社团在社区中经常举办哪些活动?⑤具体介绍一项组织参与的社区服务(包括进入社区方式、活动设计考虑因素、活动开展过程及效果评估)⑥你认为好的服务社区的项目有哪些特点?⑦社团在服务社区中有什么困难?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支持?

(3)统计分析 根据上述访谈的资料进行分析,对关键词进行分类汇总。

二、结果

(一)基本情况

(二)访谈对象对学生社团基本特征的认知

受访对象回顾社团发展和服务定位中指出,社团发展历史均超过5年,个别社团已经有10余年历史。社团规模呈现中型化特点,一般有50-100人,一大一新生和大二学生为主。组织结构相对稳定,管理制度比较完善,如设立项目策划部、秘书部、财务部、宣传部、外联部、义工部、组织部等。

(三)高职学生社团进入社区开展服务的方式

受访社团负责人指出,学生社团获取服务信息的方式有多种方式。如学院或系团委统一发布信息、通过指导老师及行业协会平台发布社区志愿服务需求、与相对固定的社区、街道长期合作、依托社区教育项目开展社会服务、与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工站)开展义工合作、熟人邀约参加、社团主动外联寻找、校际合作等。

(四)高职学生社团开展的社会服务项目

项目组初期进行摸排过程中发现,就高职学生社团参与社区服务的程度来说,参与的广泛度不高。约两成学生表示很少通过社团参加社区举办的社会服务;约四成社团成员表示参加社团的社区服务次数较少,每学期约1-2次;社区服务内容方面,目前学生社团主要以兴趣类为主,如插花、折纸等;依托专业优势,提供文化娱乐服务,如英语学习;公益服务类社团参与社区服务在所有类型社团中服务频率最高,服务项目多表现在参与社区调查、开展居民尤其是长者的入户探访、提供长者、兒童、残疾人等心理陪护等;还有部分社团的社会服务来自于政府、学院的统一安排,如禁毒志愿服务、“三下乡”活动等。另外,大多数社团开展的社会服务多以对某社区提供单次活动为主,活动较少延续以及延伸到其他社区。

(五)高职学生社团开展社会服务的常见困难

受访对象普遍表示,学生社团在服务社区中遇到的问题包括:资金有限带来的物资缺乏;学校支持力度不够、人员管理安全;与社区的对接不通畅或者社区领导不支持;社区居民不配合;以及专业技术知识不足等问题。如“三下乡”活动中需要大量物资,但是资金有限,导致有些物资无法购买齐全;禁毒志愿服务专业性强,需要指导老师的专业知识支持;如果服务地区偏僻,交通和安全必须考虑;与社区协调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与不同工作人员沟通结果不一致导致状况频出;另外也会出现我们提供的服务居民不感兴趣,社团成员积极性受挫等。

三、讨论

(一)完善引导高职学生社团开展社会服务的“四社联动”机制

所谓“四社联动”,指在原有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的基础上,增强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以推动基层管理体系现代化的探索。高职学生社团作为专业化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是志愿者队伍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生社团获取社会服务信息中存在不对称的情况。一方面,学生社团希望不要“打一枪换个地方”,少一些随意安排,多一些稳定且相关程度高的服务,真正将服务提供给需要的群体,提高实践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另一方面,社区工作者希望学生社团在特定的时间,精准围绕社区需求,开展社区服务。因此,通过联动机制,有利于学生志愿社团等组织在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指导下,深入社区,开展真正服务于社区,为社区居民所需要的社会服务。

以某社工协会在某老龄化社区参与的居家养老服务为例。从学生社团中培养一批专业的志愿者,通过对志愿者的探访技巧训练,有计划的安排探访、开展具有社工专业元素的小组活动,提升居家养老长者的生活技能等。

(二)搭建高职学生社团参与社会服务的平台

根据服务项目特点,通过线上与线下不同途径完善信息发布平台。首先,线上平台操作方式以青年学生熟悉的i志愿系统为例。该系统主要收集志愿服务需求信息,限定服务区域、志愿者范围,满足个体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需求以及进行信息汇总。因此,利用信息化平台,搭建社区服务志愿需求信息发布平台,根据社会服务项目的特点,甄选适合的学生社团,青年学生从参与社区服务的“散兵”到学生社团的“团体战”;其次,利用大数据分析,对学生团体擅长的社会服务与社区服务需求的匹配度分析,建立稳定长效的合作机制,以保证服务的延续性和提升服务水平;另外,通过平台数据的跟踪、汇总统计,产生一批优秀的学生社团,运用社会团体、学院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进行激励肯定,形成良性的学生社团志愿服务氛围。

线下实现信息资源有效对接的方式有多种。目前实施效果较好的有高校校际联盟合作的协会。另外,广州社区教育指导中心与区级社区学院和街道的长期稳定合作,送课程进社区,该模式运行成熟,可以逐步在学生社团参与社区服务中进行有效推广。社区与社团“订单式”社会服务模式,一方面提高社团服务品质,另一方面服务更具针对性,强化社区教育功能。

通过合理引导青年学生以社会团体等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社会服务,参与社区治理,真正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一代。

(三)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对社会服务项目进行设计

高职学生社团在提供社会服务的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短缺、管理松散,严重制约了社团的持续发展;从长远来看,社会服务活动内容随意性大、缺乏延续性、重复性高等问题影响了社会服务质量的提升,无法真正回应社区需要,提高居民的社区服务满意度。因此,针对专业程度要求高,且需要连续性的社会服务,不能停留在单次活动层面,须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区特色服务需求运用项目管理思维设计服务。高职专业性学生社团也应该根据自身功能定位选择合适的服务项目。通过社区提供必要的物资、场地支持,以一定时间为服务周期,设计具有层次梯度,面向不同社区类型和服务群体的服务,真正做到通过社区服务影响社区、改变社区,从而切实取得社区基层治理成效。

以笔者参与的禁毒宣传志愿服务项目为例。该项目旨在普及禁毒知识、禁毒政策宣讲等,提升村居民识毒、防毒、御毒、拒毒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因其专业性强、服务面广、涉及政社校多个层面等,宜采取项目管理方式予以运作。项目运行周期为三年,项目參与成员为学生社团,参与方式由校团委统筹、禁毒办提供政策资源支持、专业指导老师全程指导。项目前期主要培养学生社团禁毒志愿骨干,然后由志愿骨干培养社团成员。项目执行分阶段实施。先选择学生熟悉的社区,联动社区禁毒力量和社工站,利用体验、宣传等形式开展禁毒知识宣传。项目运行过程中,一方面将禁毒宣传内容往纵深发展,另一方面延伸禁毒宣传的范围。项目后期将禁毒宣传融入到地区的特色性活动中,创造地区特色和品牌。

参考文献

[1] 张妍妍.善治视角下高校学生社团参与社区服务工作的路径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25-227.

[2] 李欣等.高校专业性学生社团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轻工科技,2018(34):131-140.

[3] 丁玉梅.高职社团参与社区教育的必要性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13-14.

基金项目:“基于服务学习的高职大学生进社区服务的项目开发研究与实践”社区教育项目。

作者简介:柳彩霞(1978- ),女,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社区教育;王笑(1981- ),女,广东青年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社会服务学生社团社区治理
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