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再生稻生产技术
2019-04-27谢学智
谢学智
摘 要:该文从无公害再生稻的选种、育秧、栽培、病虫害、水肥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无公害再生稻高效生产技术。
关键词:再生稻;生产技术;无公害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7-0037-02
无公害再生稻生产技术是指对农药、施肥和环境污染等因素进行有效控制,选择远离“三废”的土壤环境作生产基地,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和选择合适的施肥施药措施,减少稻谷中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并达到无公害稻谷标准。为提高农田的复种指数,指导怀宁县再生水稻生产,提高水稻总产量,本文总结了无公害再生水稻生产技术,以供参考。
1 基地选择
无公害再生水稻基地应远离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至少5km,距主干公路边150m,灌溉水源清洁,环境符合NY 5332的要求。
2 头季稻生产技术
2.1 品种选择 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经审定并具有抗病抗虫特性、口感好、再生力强的品种(组合),如准两优608、丰两优香1号、天优华占等。
2.2 播种与育秧
2.2.1 播种期 为使无公害再生稻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期处于适宜的气候条件下,选择适宜的播种期至关重要。根据怀宁县的气候特点,再生稻的首季一般在3月20日前后开始播种,秧龄控制在25~30d。
2.2.2 播种量 头季稻大田秧床面积保持在300m2/hm2以上,播种量在100g/m2左右。
2.2.3 播前种子处理 播种前选择晴天进行晒种,以提高种子发芽势,一般晒种1~2d。用80%使百克乳油1500倍浸种8~10h消毒。种子消毒后,过清水沥干,再温水催芽。播种前按每2kg种子拌1袋(10g)10%吡虫啉,预防秧田稻蓟马等刺吸式害虫的危害。
2.2.4 苗床选择及准备覆盖土 秧床应选择土壤有机质丰富,质地疏松,地下水位低,排水条件良好,管理方便的旱地、低龄果园、桑园及常年菜地;也可选择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的本田作苗床。避免石灰性土壤作苗床,同时注意多施腐熟有机肥进行床土培肥。覆盖土宜选择泥质土,有利于稻谷播后保温、保湿、防露籽。也可选择砂性较轻的本田土做覆盖土。
2.2.5 施壮秧剂及苗床肥 水稻壮秧剂具有消毒、营养、调酸及化学调控“四合一”的作用。一般苗床期施用22.5kg/300m2便可满足秧苗4叶期前的营养需求,拔秧前5~6d追施1次起身肥。
2.2.6 提高播种质量,确保全苗壮苗 苗床使用肥料和壮秧剂后应浇足水,使苗床充分湿润,浇水后用塑料布包板轻轻压平畦面,然后播种、塌谷、盖种。盖种后喷足水,再盖膜。出苗前保证苗床湿润出齐苗,出苗后至2叶1心期则要尽量保持床土干燥,促进根系生长,2.5叶后可适当增加浇水量(以夜间叶片不发生萎蔫为准)。拔秧前1d,苗床浇足水,减轻拔秧对秧苗造成的损伤程度。此外,适时揭膜炼苗,防止高温烧苗,保证齐苗、足苗、壮苗。
2.3 移栽
2.3.1 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通过耕、耙、耖等耕作措施,形成深厚、平整的耕作层,为再生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在整地的基础上,根据“底面结合,迟速兼备”的原则施足基肥,一般每hm2施用腐熟的有机肥11250~15000kg,每hm2施化肥总量:纯N1500~1800kg,P2O5900~1050kg,K2O450~675kg,氮、磷、钾的比例为1∶0.4∶0.9。有机肥于翻耕前施入,化肥其中氮肥总量的50%~60%、钾肥的60%、磷肥的100%作基肥。
2.3.2 合理密植,提高移栽质量 再生稻生产既要注重米质提高,又要兼顾产量不减,因此,要合理密植,并且提倡宽行窄株栽培,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轻病虫的危害,实现高产优质。具体为:行距26.67cm,株距11.67cm,密度掌握在30萬~33万株/hm2。落田苗一般应控制在60万~75万株/hm2,移栽质量掌握“浅、直、匀、牢”标准。插秧期根据育秧方式及秧龄长短来确定,适龄移栽,可采用旱育抛秧或机械插秧。
2.4 返青分蘖期
2.4.1 栽培目标 促进早发,搭好丰产架,为足穗、大穗奠定基础。
2.4.2 栽培措施
2.4.2.1 深水返青,浅水分蘖 秧苗移栽后适当增加灌水深度,有利于秧苗返青活棵。返青后实行浅水灌溉,待其自然落干后再灌,灌露结合。浅灌可以提高水温和土温,增加土壤氧气和有效养分,有利于分蘖早生快发和形成强大根系,促进个体发育和群体稳长。
2.4.2.2 早施分蘖肥促早发 再生稻首季分蘖期间由于气温和土温相对较低,养分转化慢,分蘖肥可于移栽后6~8d施用,一般施用尿素90~120kg/hm2,可结合除草剂化学除草一道进行。
2.4.2.3 防治病害草害 分蘖期的病虫害主要有稻蓟马、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大螟及纹枯病等,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用药防治。
2.5 拔节孕穗期
2.5.1 栽培目标 保蘖增穗,壮秆攻大穗,防徒长,防倒伏。
2.5.2 栽培措施 再生稻首季中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栽培管理措施要以肥水管理为主,采用促控结合的办法,狠抓适时搁田、巧施穗肥、灌好“养胎水”、做好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2.5.2.1 适时搁田 搁田主要是通过调节土壤中水、肥、气3个方面来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达到增气促根、减肥控蘖、壮秆抗倒、控水减病作用。生产上搁田应遵循“三看”原则,一看苗情定先后,也就是“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当总茎蘖数达到预定有效穗数的80%时及时搁田,或者当水稻进入幼穗分化初期时,不管苗数多少都应立即排水搁田;二看田脚定轻重,一般烂糊田要多搁重搁;三看天气定时间,阴雨天多则搁田时间长些,反之则短些。具体搁田标准为脚不陷田,土不发白,稻叶挺笃,叶色转淡,白根露面。
2.5.2.2 巧施穗肥 根据施肥时期和作用的不同,穗肥可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2种,穗肥用量占氮肥总量的30%左右。促花肥用尿素900~1125kg/hm2+氯化钾1125kg/hm2,保花肥用尿素900~1125kg/hm2。
2.5.2.3 足水“养胎”,浅水抽穗 幼穗分化期间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尤其是水稻幼穗分化减数分裂期,对水分最为敏感。一般应在搁田后及时灌浅水“养胎”。抽穗前排水轻搁2~3d,改善土壤环境,增强根系后期活力,并促使叶色褪淡“破肚黄”。抽穗扬花期应保持浅水层,有利于抽穗整齐。遇35℃以上高温或17℃以下低温时,采取短时间灌深水护苗,以水调温避灾。
2.5.2.4 防治病虫害 水稻拔节孕穗期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和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等为害,要及时防治,合理用药并确保安全间隔期。
2.6 抽穗灌浆期 从抽穗到成熟是决定实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
2.6.1 栽培目标 养根保叶防早衰,增粒增重促高产。
2.6.2 栽培措施
2.6.2.1 浅水勤灌,湿润灌浆 抽穗扬花期应保持田间有水层,灌浆期宜干干湿湿,以湿为主。成熟期不宜断水过早,以免茎叶早枯,影响粒重和米质。收获前5~7d断水,以促进成熟和便于收割。
2.6.2.2 施好促芽肥 齐穗期追肥能延长叶片的功能期,维持根系活力。此时对叶色偏黄、剑叶较短小的田块,在齐穗后15~20d内追施“促芽肥”,施尿素150~225kg/hm2,这是再生季高产的关键措施,结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加少量尿素,以促进再生芽的萌发生长。
2.6.2.3 防治病虫害 该时期病虫为害对产量影响较大,要注意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细条病、穗颈瘟等病虫为害,及时做好防治工作。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合理用药,确保安全间隔期。
2.7 适期收获 若收割过早,青谷多,出米率低;收割过迟,易造成损失。一般掌握90%的谷粒呈金黄色时为收获的适期。再生稻头季宜在8月20日前后收割。
3 再生稻生产技术
3.1 稻留桩高度 首季稻适宜的留桩高度要根据品种再生芽的特性,头季稻生育期间的气候条件,以及肥水管理水平而定。一般株高較高的品种,留桩高度在35~40cm较适合,以保留倒2、倒3节位为准。在晴天上午,按留桩高度要求收割头季稻,割后移到田外脱粒,尽量避免踩、压稻桩,以便于再生芽的速发、快长和整齐。
3.2 肥水管理 头季稻收割前10d施尿素225kg/hm2。收割后及时施用“发苗肥”,一般在头季稻收割后1~2d内施尿素75kg/hm2,肥力水平低的稻田可多施22.5kg/hm2。在苗期和破口期,采用根外追肥和喷施生长调节剂,如磷酸二氢钾,在低温来临前对未齐穗喷施“九二○”等,以促进再生分蘖生长、茎秆伸长,穗形增大,穗粒数多。水分管理上,根据再生稻谷怕淹怕干的特点,一般在头季稻收割后灌1次浅水,结合追施“发苗肥”。其他生育阶段应经常保持湿润,切勿长期淹水。
3.3 病虫害防治 再生稻的病虫害防治应从防治头季稻的病虫害着手,减轻头季稻的病源和虫口基数,尤其要加强对头季稻纹枯病、稻瘟病、螟虫和飞虱的防治。
3.4 及时收获 再生稻因各节再生芽生长发育先后不一,成熟期也参差不齐,青黄相间,不能收割太早,也不要收割太迟,以免影响产量。一般在90%以上芽穗成熟时即可收获。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