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仁爱之心养成机制和培训路径研究

2019-04-27施芳芳赵倩倩

青年与社会 2019年9期

施芳芳 赵倩倩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进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仁爱之心在教育过程中所占的重量,所以文章从培养教师仁爱之心的内涵和意义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析教师仁爱之心的养成机制和培训路径,从根本上找到办法来提高教师仁爱之心的培养效率。

关键词:教师仁爱之心;养成机制;培训路径

引言:教师仁爱之心培养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是以人为本理念在高职教育过程得到贯彻落实的重要表现。教师的仁爱之心不仅是消除传统教学方法中老师和学生们之间隔阂的有效工具,还是将学生们和老师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桥梁,所以在培养老师们仁爱之心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

一、培养教师仁爱之心的内涵和意义

“仁爱之心”的意思是:有一颗仁义慈爱的心。仁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的“仁爱”以“信”为基础,与理想联系,人人皆有“仁爱”。“仁爱之心”的内涵是丰富的,仁爱之心是老师们在展开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职业素养,教师的“仁爱之心”,不仅是指教师之爱,即在没有血缘的基础上,教师依然愿意关爱学生们,这种爱不包含一丝功利,这种爱是理智的爱。

教师的仁爱之心不仅体现在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呵护、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上,还体现在满怀欣喜地期待学生健康成长。教师的仁爱之心是以教育成功为基础的,是教师用人格启迪人格,用真心换真情,是教师赢得学生信任、尊重之后而无往不胜的教育法宝。这是教师输出地对学生的爱。

二、教师仁爱之心的养成机制和培训路径

教师自身的“仁爱之心”并非从天而降,它也需要老师们的重视和培养。教师的对学生的爱不可能源源不断地单向付出,教师本人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尊重,教师的心灵也需要滋养,灵魂也需要升华,才可能有更多的爱心可以奉献出去。

(一)通过培训,培养老师们的仁爱之心

为了更好地培养老师们的仁爱之心,学校可以以专业为单位组织老师们展开仁爱之心主题学习大会,在本校寻找具有仁爱之心特征的教师,以讨论会的形式开展仁爱之心如何培养的讨论,让老师们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仁爱之心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了解并学习仁爱之心对于自己展开教学的意义,并为后期老师们将仁爱之心在学生们学习和日常生活之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关于仁爱之心的主题培训,将老师们分批送到专业的培训组织进行系统性的仁爱之心培训,借助校外培训的等资源来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师仁爱之心的养成机制和培训路径,老师们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交流之中,才能扩充自己对于仁爱之心的知识储备,也才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更加了解仁爱之心的內涵,这也是培养老师们仁爱之心的必经之路。

(二)通过实践,帮助老师们将仁爱之心应用到学生们的学习之中

学习是学生们进入高职院校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所以教师仁爱之心在学生们学习过程中的应用也是完善和优化教师仁爱之心养成机制和培训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提高老师们仁爱之心的培养效率,学校可以制定相关的要求帮助老师们在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中将自己所学习到的仁爱知识进行实践,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对学生们一视同仁,认真、有耐心的对待每一位同学,帮助孩子们在仁爱的大环境下健康成长,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影响下感受仁爱的意义,从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同情心、善良乐观的学生。

(三)通过扩展,帮助老师们将仁爱之心应用到学生们的生活之中

教师们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仁爱之心,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和学生们的日常相处之中,培养自己的仁爱之心。日常生活是规范学生们行为举止,培养学生们美好精神品质的主要阵地,做为一名合格老师,有必要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贯彻落实以仁爱为主题的教育理念。老师们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电话联系、以及问卷调查等形式来更加具体的了解自己班级体中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孩子们的信息,除此之外,老师们要时刻关注学生们的情感波动,尤其是三观正在形成时期的学生们,老师们要及时的对学生们进行正确的成长引导,帮助孩子们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素质人才。

(四)通过总结,引导老师们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总结是老师们仁爱之心培养体制中的关键部分,在这个环节中,要求老师们定期把自己对仁爱之心培养过程中的心灵感悟记录下来,并发布到学校的工作平台上,对于那些优秀的培训总结,校方要给予物质上或则精神上的鼓励,以此来激发老师们参与到仁爱之心培训过程中的兴趣,从根本上提高教师们仁爱之心的培养效率。

三、结语

教师仁爱之心是教师们开展各年龄阶段教学的重要职业素养要求,教师们在培养自己仁爱之心的时候可以从教师培训、课内实践、课外实践以及课后总结四个方面展开,循序渐进的补充自己仁爱知识,培养自己的仁爱素养。

参考文献

[1] 孙泽文.高校创新型教师的特征、成长路径及培养机制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4(01):50-54.

[2] 胡亚杰,李光华,高校实验教师培训制度与培养机制建设探讨[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04):13-16.

[3] 赵世杰,张茜,穆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和途径研究——以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中国培训,2016(02):22-23.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师仁爱之心养成机制和培训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K2016A0657)。

作者简介:施芳芳(1981- ),女,汉族,安徽巢湖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赵倩倩(1987- ),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