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学视域下新时代高职院校“四个自信”教育研究

2019-04-27史君榕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四个自信心理学

史君榕

[摘 要] 在健康人格框架下,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四个自信”是指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判断和能力的确信。文章从心理学为视角,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为载体,从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等方面,探讨提升“四个自信”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四个自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理学;高职院校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3-00108-02

心理学认为,自信是指习得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做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从行为特征上看,往往表现为趋向、喜爱、接纳、认同等。从社会心理学领域来看,自信是描绘中华民族精神面貌,表达国民心态等社会心理现象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笔者认为,在健康人格框架下,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四个自信”是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判断和能力的确信,与其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有关,受环境因素的调节或制约。这是当下对高职院校学生政治精神态度的新要求,是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与命运的新命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主渠道。高职院校学生是新时代建设的栋梁之材,应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坚定捍卫者和忠诚的践行者。自信不是“任性”,是正能量,是积极心态之根本,是对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性思考和责任担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是高职院校学生入校后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本文拟以心理学为视角,以“基础”课教学为载体,从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等方面,探讨提升“四个自信”的有效路径。

一 建立认知调节,引导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获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精神正能量

车丽萍、高健等的研究表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自信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三年级自信程度明显低于一年级[1],研究发现,随着年级的上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呈现由高到低的发展趋势[2]。高职院校学生入校第一学期开设“基础”课,我们尝试运用心理学相关的认知调节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对有效提升大学生“四个自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2018年版新教材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的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的ABC理论,引导学生寻找自我不合理的信念和思维,继之以崇高信念、远大理想替代,从而获得政治精神的正能量。

艾利斯的ABC理论又称之为认知行为疗法。他认为,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不会直接导致个体的情绪,个体的情绪是由人们对于特定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信念, C代表结果。艾利斯认为A不直接导致C,有一个中介因素即信念B在A与C之间起作用,即是个体对A的认知、信仰、评价。教学中教师可首先举一例:从前两个秀才进京赶考,途中遇见一户人家抬着棺材出殡,甲秀才看见后心里“咯噔”一沉,凉了半截。他想:真倒霉,进京赶考竟然碰到棺材。心情郁闷之极,进了考场完全不在状态,最终名落孙山。当时乙秀才也看见了这一幕,一开始时他也“咯噔”一下,不过他又一想:棺材,不就是让我既能当大“官”又能發大“财” 吗? 今天我真是红运当头,好兆头!他情绪兴奋,斗志昂扬地来到考场,发挥出色,金榜题名。经过此事,甲乙两秀才都说:“棺材”太灵验了。接着,教师提问:这两个秀才为什么都觉得“好灵”?学生们回答: 甲秀才名落孙山,是由于他觉得看到棺材“触霉头”。乙秀才金榜题名,是由于他看到令他感到“好兆头”的官(棺)财(材)。教师总结:事物本身是客观存在的,最后的结果往往取决于我们每个人内心对它的信念、认知和评价。接着,教师可进行“四个自信”的体验调查:你认为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难度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谈谈近年来国家、社会、你的家乡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对此,你的自信心方面有何收获?哪些方面受到挑战?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直接接触到一些具体问题如就业难、就医难、腐败现象、民族地区家乡的落后、家庭经济贫困、对现实环境的不适应等,导致产生消极心理,有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信仰危机,对理想、信念抱有偏见,游戏理想,把理想等同为“利想”。教师回应:依据ABC理论,不合理观念的表现特征主要有,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将“希望”“想要”等看成“必须”“应该”等绝对化的要求,或是常常把“有时”“某些”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过分概括化倾向。同学们在对国家发展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这些不合理心理认知。接着教师可采用说服性的言语沟通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阐述国家保障民生,创新社会管理,促进人的发展的唯物史观思想。并指出在中国处于改革攻坚克难时代背景下,要善于正确分析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复杂现象,在自我理想信念上坚定“四个自信”,其本质就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信任。理想信念就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精神之“钙”,缺乏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会患“软骨病”,导致精神上“缺钙”。引导学生产生积极情绪,构建情感与意识层面的政治归属感。

二 设置情感体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素养和道德修为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设定的情境条件下,个体会被团队、场景、情绪所诱导,形成心理共鸣,进而产生影响个体认知的结果。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由低级到高级水平共分为五级: 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价值或价值体系的性格化[3]。性格化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即个体形成较为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情感体验是“基础”课教学中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提高政治素养和道德修为,从而促其形成高尚人格的重要方式。

例如在2018年版新教材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的教学中,教师发挥多媒体教学功能,让学生于课前收集图片、手机制作微视频,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渲染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展示一组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风景图片,配以脍炙人口的诗词,与学生一起背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时学生关注度高,反应好,情绪获得渲染。作为在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学生,他们的民族认同度普遍较高,教师可播放一些少数民族“四月八”“六月六”“端节”等节庆习俗的视频,让学生上讲台说说家乡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地方政府近年来实施的“美丽乡村、四在农家”“优美小城镇建设”,学生的家国情怀油然而生。教师回应:国家给个人成长创造条件,我们要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就要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怀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我们有义务维护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做忠诚的爱国者。接着,教师播放手语版《感恩的心》视频,带领学生一起表演。通过情感体验,使学生表达了正性情绪,获得自信认同。又如2018年版新教材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的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群体氛围、团队思辨,设计了“山洪逃生模仿”策略。首先让学生想象因短时阵雨引发山洪,河水猛涨,一米多高的洪水卷着大浪头,轰轰隆隆地响着从山上冲下来,大石散落在水道里,你们一行人躲在地形复杂、山势陡峭的峡谷地带,眼看着就要被塌方困住,忽然,你们发现了一条狭窄的通道,越靠前的人,他得救的机率越大。教师说:好,现在同学们一个个来说说为什么要排在前面的理由,比如,想活下去是为了什么,活下去你能为别人贡献什么……每个人在倾听了别人的理由后,投票决定走出通道的顺序。在这一策略的体验中,学生通过选择、获得赞赏,既触及了自己原有的价值观,也了解了同伴的价值观,不同价值观的辨析,能够促成学生三观的健康发展。

三 强化行为养成,激励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提出的期望理论认为:活动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内部潜力的强度取决于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大小,即期望值[4]。根据这一理论,在行为养成的训练中,教师于新生入学后“基础”开课的第一周进行“大学新生政治思想状况和适应性”问卷调查,对其思想动态、适应性、期望值了解把控,有效组织开展活动,并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使学生获得成就感,重新审视自己的政治精神态度,对《基础》课的学习增强了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中我们采用符合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的“案例分析”“舞台剧表演” “模拟场景调查”“榜样示范”等活动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构建自信行为。2018年版新教材第三章第二節关于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在讲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反对“台独”时,教师以案例“课堂上的交锋”为切入点,讲述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法国巴黎大学就读时受到教授的“挑战”,而他以机敏、自尊、坚定的爱国情怀获得了教授的“脱帽致敬”。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营造好课堂氛围,注意使用点拨、提示、鼓励等策略,还要进行总结,从案例和实现的契合点上加以评析,使学生从中得到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授2018年版新教材第四章,教师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发展目标,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舞台剧表演,学生积极性高涨,他们自创了“青春无悔”“我的医学梦”“乡医”“医德何在”等剧目。剧目选取简单但极富幽默趣味的工作场景,夹杂少数民族地区方言,表演效果好,课堂上掌声不断。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到激励 ,要将“乡医”情怀展现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2018年版新教材第五章讲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时,教师于课前设计了“校园道德实验”的场景,把一把大扫帚摆放在教学楼道台阶中间、明显妨碍行走,实验者在暗处隐蔽观察并录像,在一个小时之内有大约150名学生经过,但只有12人将它扶起。课堂上教师播放了这段“被漠视的扫帚”视频,引发了学生自主的、此起彼伏的讨论、辩论,使他们深刻领会到道德品质应在道德实践中培养,重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践行。

参考文献:

[1]车丽萍.大学生自信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4):661-666.

[2]高健等.大学生自信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9):797-800.

[3]B.S布卢姆,等.教育目标分类学,手册2:情感的领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武忠远,马勇.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张宏玉)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学生四个自信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与教育方式分析及阐释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