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时政资源培育政治学科素养探微
2019-04-27陈芸芸
摘 要:如何让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平稳落地,如何增强政治课堂的时代性、开放性和实效性,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高中政治是一门与时政知识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探索运用时政资源来帮助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时政;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主阵地的作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性学科课程”,并凝练提出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4个核心素养。如何让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平稳落地,如何增强政治课堂的时代性、开放性和实效性,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高中政治是一门与时政知识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探索运用时政资源来帮助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仰·激发时政资源的价值内核
信仰,《哲学大辞典》定义为“人对某种理论、思想学说的心悦诚服,并从此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可以说他是个体的最高价值标准,行为的核心动力,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我国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科学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应的正是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政治认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尤其是让青年一代知而信,信而用,用而行,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政治教师、思想政治课最高的价值追求。
(一)筛选正能量时政资源,让信仰有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的普及,自媒体的兴盛,流量当道,点击量为王的社会乱象冲击着我国的价值认同,思想观念交汇激荡、百川汇流,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定型的青年一代产生了严重的错误引导。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侧重强调理论学习,忽视教学过程中趣味性与实效性的政治课传统教学模式被冠以“说教”的刻板映象。高效益、高品质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符合学生价值形成的规律,以多样化、互动化、实践化的时政素材,唤醒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将政治认同的生成融入到学生自身发展、集体发展、家国情怀之中。选用正能量的时政资源,能够在时代的强劲脉动中,激浊扬清,形成强大的引领之力,并催发激励学生,催发出学生身上强大而恒久的正能量,让学生的信仰凝聚中国之魂。例如在《新时代的劳动者》课堂中,选用大国工匠王伟敲出中国大飞机精美弧线的事例,王伟在岗位上的坚守、钻研、勤奋传承工匠精神,助力中国梦让学生为新时代中国劳动者的精神所感染,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还有中国的精神航标黄大年、钟洋、王继才的先锋事迹、中国演说家刘媛媛的精彩演讲、“中国梦”“蛮拼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等网络热词……均是值得发掘的优秀时政资源。
(二)优先本土时政资源,让信仰有根
心理学认为认知过程是个体在活动中进行信息获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连续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复杂过程。而人是社会的动物,在互动中的情感体验从倾向性上会影响认知的形成。思想政治课程在运用时政资源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触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按钮,激活学生个体生活体验中积淀的成长密码,就能将情感的升华和价值认同的形成更加自然而深刻。本土的时政资源,是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所见、所闻、所熟悉,是学生成长所熏陶、所浸润、所体验的,学生更有亲切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动力,让信仰的形成能够深深扎根学生内心。在讲授《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一课时,选用超级台风山竹、台风天鸽肆掠过境珠海后,珠海市政府的各个部门如何在一夜之间、通宵达旦抢救灾情,让满目疮痍破坏严重的城市恢复昨日的美丽,交通、水电、通信恢复正常……,让人民的学习、工作、生活正常进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了解政府的不同部门的职能,也为家乡的政府自豪,真正从内心认同珠海市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三)拓展时政资源的主体性空间,让信仰有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政治教学活动的主角,如果学生只是旁观者,或者教书匠人手中的提线木偶,学生难以获得成长,政治认同的形成便也会悬空,沦为空中楼阁。通过拓展时政资源中的主体性空间,通过形式不一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特征,将各人成长融合于国家社会的理想之中,让信仰的形成中可以看到“我”的身影。如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一课时,可以发起校园公益活动,通过组织我对校园的“微贡献”活动,让学生在校园公益活动中践行自己价值观。例如:在经济生活常识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课中,给學生讲解纸币发行公式以及通货膨胀,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认知水平的影响,可能学生理解起来会很吃力,兴趣也不大,此时引入“为什么珠海房价由十年前的2500一平涨到现在的30000一平”以及当前价格改革等热点问题时,学生的讨论和思考的兴趣会明显提升。通过引入这些时事热点的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当前我国整体的经济运行状况,而且积累了价格改革、汇率改革等时政知识。
二、科学·挖掘时政资源的逻辑载体
科学精神是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的基本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学科知识的思想或理念中的。培育科学精神要让学生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具体在运用时政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挖掘时政资源的逻辑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政治学科是一门系统性、结构性较强的学科,知识点之间,章节之间乃至单元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前后知识脱节,知识结构杂乱无章的状况。如何理解掌握这些抽象的,结构完整的知识结构,这需要我们既要在教学内容中注重思维张力,又要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学习的逻辑,还要教学实施过程中将正确的立场和科学的呈现进行良好的结合。如:在经济生活常识一轮复习中,通过对“供给侧改革”时政热点的解读,围绕着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这个热点难题的讨论,学生们从生产、消费、交换以及分配的角度分别阐述和解答这个问题。通过对这个热点知识的讨论,教师适时的从整个经济生活常识画出思维导图,学生整个知识结构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三、活动·释放时政资源的实践力量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和可靠的接班人,需要接班人在走入社会之时能够具有公共参与的实践能力。要提高学生公共参与热情,树立主人翁意识,践行人民当家作主,需要开展一系列的活动,释放时政资源的实践力量。这些活动可以包括课内的互动式教学活动、课外的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活动等。
(一)时事开讲
课前5分钟的时事开讲是学生进行时事互动的好平台。社会上每天都在发生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时事新闻,教师在前一堂课结束之时依据教学进度布置关于收集时事材料的任务,以小组为一次课前任务的单位,小组内分工负责,明确材料收集人、材料整理人以及发言人的角色。在5分钟的时事开讲结束之后,其他同学进行评述,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升华,每周时事开讲的次数可为两到三次。
(二)制定班级时政小报
制定时事小报需要在教师的安排下统一规划。以6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负责上个星期事实材料的收集。时政小报的内容是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如:中国加入SDR,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人民银行近期的降准降息等等,通过制作时政小报,让每个小组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时事材料的收集任务中来。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班级黑板报、班级文化宣传栏以及学校的宣传平台进行时事材料的展示,以此帮助大家获取更多的时政新闻。
(三)时事辩论赛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家庭背景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的差异导致学生对同一件时事新闻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可以依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以及课堂教学进度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设置一场时事辩论赛,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围绕着各自的论点展开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会上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辩论赛上进行的针锋相对的辩论,围绕着论题进行的思想碰撞,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对于时事知识的深度,而且可以更加牢固的掌握课堂知识。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日渐高涨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时事政治将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推进时政材料的应用有很多种方式,每位教师都应该积极的发挥课堂教师主导者的作用,积极地探索对于时政材料应用的新模式,让高中政治课堂回归实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荣博.发挥时政资料在政治课中的作用[J].教育科学论坛,2010(12).
[2] 谢蓉华.时事政治如何运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J].时代教育,2014(2).
[3] 白杨,李晓东.科学精神及其教学实施[J].中學政治教学参考,2018(4).
作者简介:陈芸芸,女,湖南人,硕士,珠海市第三中学,中学思想政治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