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那碗腊八粥
2019-04-27
儿时的记忆中,每当迈进了腊月的门槛,母亲便开始扳着手指数起日子来,念叨着:“快到腊八了,又该给你们熬腊八粥喝了……”
据老辈人讲,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度日,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牵牛走过一座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摔断了。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朱元璋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传说故事在小孩子心中总是神奇的,因此,我在清晰地记下这个美好故事的同时,也记住了那年那月腊八粥的诱人甜香。
每到腊月初八,母亲就会早早起床熬腊八粥。腊八粥的食材是很丰富的,除了可以选用米、豆等粮食作物外,还可加入青菜、茨菰、荸荠、红枣、白果、莲子、杏干、核桃仁等混合煮成。听母亲说,据“腊八”一词中的“八”字,一般在配料时都是以凑齐八样为宜,搭配可随各人喜好而定。
熬腊八粥是很费时的,但母亲却总是很有耐心。她先将豆油在锅里烧热,再放进葱花和盐爆锅,然后逐步加入水和配料,待锅烧开后才会放点菜叶进去搅匀。其中,花生米是母亲用菜刀在面板上挨个切成碎块的。喝着母亲的腊八粥,每当嚼到里面的花生碎时,总感觉那味道真是格外的香。
当浓浓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时,母亲便开始喊我们起床。腊月正是呵气成雾、滴水成冰的季节,每当从被窝里钻出来,浑身早已冻得发抖。母亲把那香味扑鼻、色泽鲜艳的腊八粥盛到碗里时,我们激动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会敞开腮帮子大嚼大吃,因为粥烫得厉害,“吸吸溜溜”的声音便响成一片。一家人你一碗我一碗,一边品尝着香稠的美味,一边称赞着母亲的厨艺。母亲端着碗坐在一边也不管我们,只用那充满了爱的目光凝视着我们。待到额头上、鼻尖上沁出细密的汗珠时,我那心窝里别提有多温暖了!
冬去春来,物换星移,近三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如今,腊八粥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虽然现在城市粥店里腊八粥的用料已与之前大相径庭,什么桂圆、莲子、枸杞、蜜饯等既营养又保健,十分讲究,但我吃来却总感觉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
(作者徐学平,选自《北方人》2014年第2期,有删改)
思考
1.品味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2.与小时候的腊八粥相比,现在城市粥店里的腊八粥的用料又多又好,可作者“總感觉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请简要分析。
3.刘绍棠在《本命年的回想》中这样写道:“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本文也写了吃腊八粥的情景,两者有什么异同点,请简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