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十四五”期间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思考

2019-04-27柯善新黄湘南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3期
关键词:经济林蓄积清查

柯善新,胡 觉,黄湘南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

引言

广东省经济发达,是我国经济总量最高的省份,同时也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林业大省。森林资源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物质需求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同时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起决定作用。林业的经营效益养育了相当比例的人口,是广大林农的重要经济支柱,森林提供了大量深受现代人喜爱的原生态食品、日用品和加工原材料等林产品,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中起重要作用。而森林营造的人类生存环境,包括空气、气候、水、景色、生物多样性,是人们最喜爱的生活环境。鉴于新时期民众对森林资源需求的变化,近年来,广东不断调整林业发展策略,政府提出了“森林生态体系完善、林业产业发达、林业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的战略目标。目前,“十四五”规划编制在即,在下一个计划期林业如何发展的问题又摆在了政府面前。本文以广东省多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数据为主要分析数据,从宏观分析入手,挖掘探讨广东林业发展中的规律、动态趋势和关键问题,从森林结构的剖析中寻找线索,抽丝剥茧般的追溯到单纯而关键的问题,形成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改善发展途径的思考,以期为新的林业发展规划支招。

1 材料与方法

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广东省多期森林资源清查。广东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始建于1978年,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在1/50 000地形图上,大陆部分按8 km×6 km网交叉点布设有3 685个固定样地,海南行政区以4 km×6 km网交叉点布设有1 421个固定样地;样地形状为正方形,面积为0.066 7 hm2[1]。1987年,原广东省一分为二,划分为广东省和海南省,以后的森林资源清查,均分别由海南省和广东省作为各自独立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组织实施。广东省继承原大陆部分清查体系,样地及其内的样木每5年重复监测一次,最新一次的监测于2017年完成,至此已连续进行9次监测。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以抽样调查和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调查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消长动态,定期定点开展、数据连续可比。广东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采取的方法是国际上公认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方法,其结果是国家级和省级的法定林业数据。本文以分析广东多期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主,结合林业主管部门、政府统计公布的数据,挖掘感兴趣数据与变化,与林业经营发展的历史事件和事实相关联,剖析其形成的原因,从而研判森林资源发展相关的趋势和变化,为森林资源的综合改善寻找助力点。

2 资源发展与趋势剖析

2.1 总体发展情况

2017年清查结果显示,广东省林地面积1080.29万hm2,占土地总面积61.11%;森林面积945.98万hm2,森林覆盖率为53.52%,活立木总蓄积50 063.49万m3。按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汇总结果,广东省森林覆盖率排名全国第7,森林蓄积量排名全国第11,经济林面积排名全国第9,森林年均采伐消耗排名第3。

三十年来(以1987年广东、海南分割后的数据分析为主,下同),广东省以“消灭宜林荒山、十年绿化广东”、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文化林业、创新林业、和谐林业”及“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等行动为指引,在全国率先实施森林分类经营改革,开始大规模林业生态建设,率先创建林业生态省,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实施建设现代林业强省的战略,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在不同历史时期,广东组织实施了消灭宜林荒山、大面积种植经济林果拉动农区经济、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大力发展桉树等速生丰产林、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等工程)、林业信息化建设等行动,均属于在全国形成重要影响的行动。森林资源总体向着好的方向转变,但另一方面,森林资源也面临全省林业用地总面积呈下降趋势[2],大规模植树造林范围受到制约,天然林保护有待加强,用材林结构不合理,经济林有所萎缩,森林资源整体质量不高等问题,是下阶段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的关注重点。

2.2 森林面积与森林蓄积

对比分析多期清查结果,广东省森林面积、蓄积总体发展态势良好(表1)。1988年清查时全省森林面积为486.41万hm2,2017年为945.98万hm2,三十年间森林面积净增长459.57万hm2,覆盖率提升26%(图1)。在1988—1997年期间,森林面积因“消灭宜林荒山、十年绿化广东”行动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随后增长趋于平缓,当前仍呈平稳增长态势。1988年清查时全省森林蓄积为12 759.54万m3,2017年为46 755.09万m3,三十年间森林蓄积增加33995.55万m3,增幅266.43%。森林蓄积随着人工速生用材林的发展而快速增加,增长幅度呈现不断加速向上的抛物线形态(图2),当前仍处于较高增速阶段。

表1 森林面积蓄积动态变化调查时间森林面积/万hm2森林蓄积/万m31988486.4112 759.541992654.3116 248.171997815.0219 726.7200282728 365.632007873.9830 183.372012906.1335 682.712017945.9846 755.09

逻辑斯谛增长曲线(即S型曲线)是用于描述有限空间内生物种群自然增长过程的数学模型,事实上,很多林业数据变化规律都符合该曲线变化形态,某一区域的森林覆盖率增长、蓄积量的增长也同样适用于该变化形态。广东森林覆盖率增长曲线形态,体现为这一变化已经接近S曲线的顶点,即增幅放缓、增长空间有限。而蓄积的变化形态则体现为尚处于S曲线的中下部,正处于快速增长通道,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图1 森林覆盖率动态变化

图2 森林蓄积动态变化

2.3 天然林与公益林

当今,全球天然林面积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正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在我国,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天然林的生态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广大民众的重视,人们也愿意放弃采伐天然林获利以换取更好的生态环境。三十年来,广东省天然乔木林面积先增后减,于2002年清查时达到最大值。天然乔木林面积从1988年的255.65万hm2增加到2002年的375.62万hm2(表2),这是森林在受到较大破坏后,通过保护自然修复的结果。此后,天然乔木林随着人工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的发展而逐年减少;到2017年,天然乔木林面积下降至297.39万hm2,同一时期人工乔木林面积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木材需求量逐年上升,使人工林得以快速发展。人们在利用荒山、未利用地或农地发展人工林的同时,也存在采伐天然林后种植杉、松、桉树等速丰树种的情况,从而造成了天然林面积的减少和人工林面积的增加。

表2 天然乔木林和人工乔木林面积动态变化调查时间天然/万hm2人工/万hm21988255.65146.821992315.62216.371997371.33307.442002375.62284.932007335.32343.642012314.20400.552017297.39477.35

生态公益林(地)是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地)。广东省极其重视公益林保护,率先建立健全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稳步增长机制,率先实行生态公益林激励性补助制度。全省逐步统一了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按照30元/hm2·a的标准并逐年提高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在2017年达到420元/hm2·a。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实施了地方配套补偿政策,公益林补偿标准更高。2017年清查结果显示全省森林面积中生态公益林面积311.8万hm2。

近年来,我国对天然林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十三五期间,国家禁止了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这项政策表明区划为用材林的天然林,实际上已经受到类似于公益林的保护与经营限制。2017年清查结果显示,天然森林面积中还有143.42万hm2区划为商品林,占天然森林面积的43.4%。区划为商品林的天然森林,其重视和保护程度仍不及生态公益林。

2.4 用材林资源

用材林是指以生产木材或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1994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实施森林分类经营战略[3],二十多年来,用材林资源经历了由减少到增加的过程。多期清查结果表明,用材林面积蓄积在2007年清查时由减少转变为增加,随后保持增长态势。2017年用材林面积493.15万hm2,蓄积为23718.24万m3(表3)。

基于天然林禁止采伐的原因,将天然用材林一并纳入讨论已经意义不大,人工用材林才是真正的木材生产经营资源。2017年人工用材林面积为360.76万hm2、蓄积为13 538.04万m3。与全口径用材林范围相比,面积缩水1/3,蓄积缩水2/5。

表3 用材林面积蓄积动态变化调查时间面积/万hm2蓄积/万m31997602.9921 107.732002455.7219 686.752007437.9818 025.162012469.1521 221.972017493.1523 718.24

人工用材林主要树种,一是桉树,面积169.37万hm2,占46.95%;二是杉木,61.88万hm2,占17.15%,三是松类及针叶与针阔混交林面积76.29万hm2,占21.15%。从龄组结构看,幼龄林面积占58.25%、中龄林面积25.81%、近成过熟林占15.94%。近成过熟林以中径组以下的林木为主,小径组、中径组林木蓄积分别占30.17%和47.93%。从森林质量看,平均单位蓄积为37.5 m3/hm2,其中成过熟林单位蓄积为82.1 m3/hm2。人工用材林树种结构单一化,可采资源少,质量较差。

2.5 经济林与林下经济

三十年来,广东省经济林发展经历了由快速增加到保持稳定再到萎缩减少的阶段,经济林面积在2002年后增速放缓,2007年清查时达到最大值,随后经济林面积呈减少趋势。2017年清查结果显示,全省经济林面积105.53万hm2。其中,乔木经济林6.24万hm2,占5.91%;灌木经济林99.29万hm2,占94.09%。经济林面积中果树林、食用原料林、林化工业原料林和其它经济林;所占比例分别为76.81%,19.55%,3.18%和0.46%。按树种分以荔枝为最多,占38.18%。其后依次为柑桔、龙眼、肉桂、茶叶、油茶、橡胶、李等;分别占10.92%,10.45%,8.19%,5.46%,5.45%,3.18%和3.18%。经济林面积动态变化见图3。

图3 经济林面积动态变化

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为基础,充分利用林下特有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种植和养殖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构建稳定的复合林农系统,或开展其他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以取得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林业经济模式[4]。林下经济不仅限于林下空间,而且包括整个森林生态系统中除生产木材等主要林产品以外的所有工作范畴[5]。国家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发展林下经济,广东省也积极重视林下经济发展,省政府2012年就出台了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有关文件,林下种植、养殖、栽培、采集、休闲等林下经济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林下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缺乏科学规划的有力支持、经营技术水平不高、投资不够的问题[6]。

2.6 生长量与消耗量

三十年来,广东省林木年均总生长量呈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变化趋势,近十年增速有所加快。年均总消耗量先呈增长态势,于2007年达到最大值后,近十年反转为逐步减少。多年以前大力发展的森林,其林木生长发育逐步迈入盛期,与此同时全省林木采伐消耗的紧缩,从而带来总生长量的加速爬升,造成森林蓄积的有效积累。随着林木生长量的增加,特别是大量幼龄林郁闭后,森林自然稀疏现象加重,林木枯损量加速增加,2017年林木年均枯损量较2012年增加接近一倍。林木年均生长消耗量动态变化见图4。

图4 林木年均生长消耗量动态变化

3 “十四五”发展策略思考

三十年来,广东省森林面积持续增长,森林蓄积不断增加,林业建设成效显著,基本实现了全省的全面绿化,完成了“量”的积累。但同时面临着森林覆盖率增长乏力,森林质量不高,天然林中用材林比例较高,木材供应水平较低,经济林发展有所萎缩等情况,表现为低质低效的特点。随着林业建设的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力度的加强,林业产业的发展,广东省在“十四五”期间提高森林质量、加强天然林保护、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加强林业产发展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潜力可挖。

3.1 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转型升级

森林面积的增加、森林覆盖率的提高、人工造林绿化范围的扩展、经济果木林经营规模的提高等,体现为森林“量”的增长。笔者认为,广东森林通过近30年的恢复与发展,已经基本完成“量”的增长,这即是成绩,也标志着在上述“量”的指标上难有发展和提高。对于森林覆盖率,广东省森林面积占林地面积的87.57%,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它属于林地但不属于森林的地类包括未成林造林地、采伐和火烧迹地、宜林地等,这些地类保持一定比例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通过进一步提高林地利用而增加森林覆盖率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相反,在全省森林面积中,有相当比例的果木林、桉树等速丰林是老百姓在农地上种植的,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及国土用途管制,这部分面积是有可能退出森林的。在天然林保护力度加大后,天然林面积将保持稳定。通过采伐天然林用来发展人工林的行为将受到禁止,人工林规模也将保持定型。经济林近10年已经负增长。因此,在新的发展时期,广东森林继续在“量”的发展上做文章显然已经无可取之处。

森林质量指标首先体现为单位面积蓄积量,其它质量指标还包括森林生物量、生长量、树种结构、龄组结构、林层结构、树种混交情况、森林景观、林木径级结构、树高等级、珍贵树种比例等指标。分析广东森林的相关质量指标,总体表现为质量水平偏低。广东乔木林平均单位蓄积为59.87 m3/hm2,乔木林平均胸径为11.7 cm,平均郁闭度为0.52,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第九次清查上述3项指标分别为94.83 m3/hm2,13.4 cm和0.58。同时广东森林还表现出龄组结构不合理,幼龄林占比例过高,树种结构较为单一、人工用材林近期可利用资源少、近成过熟林径级偏小等质量偏低特征。

因此,在下一个规划期,应当调整广东森林发展理念,减少或废除一些“量”的发展指标,将森林覆盖率的提高从目标责任制中移除。同时增加设置森林质量、生态建设与服务功能性指标,如单位面积蓄积量或生物量、残次林和低产低效林的改造数量、森林树种和龄组结构调整比例、高质量森林景观建设、森林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公益性林业单位接待游客的增长率、森林公共服务能力等指标,不再单纯地以面积和经济指标来衡量森林。

3.2 加强天然林保护,扩大公益林范围

“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已经成为我国近期的一项重要国策,天然林的保护将成为林业工作的重要方向。多期清查结果显示,自2002年以来,广东省天然乔木林面积一直减少,当前仍然呈减少趋势,已不足300万hm2,急需加强保护。另一方面,公益林的保护和发展要远远好于商品林,全省乔木林中公益林面积约占35.87%,其蓄积净增量却占总净增量的73.26%,说明受保护的公益林质量提升明显。与周边省份相比,广东无论是国家级公益林面积还是公益林总量都显得偏低,难以满足“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的建设目标,适当扩大公益林比例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当前天然乔木林中的商品林面积占天然乔木林总量的45%,显然不利于其保护。事实上在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之后,其经营管理限制已经等同于公益林。因此尽可能将天然林增补纳入公益林保护范围,有利于合理保护广东森林资源,极大提升森林生态服务功能。

3.3 振兴速生用材培育与供给能力

当前,我国木材需求量大,对外依存度超过50%,原国家林业局预测2020年我国木材缺口将达2亿m3。目前,国家正大力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用材林培育具有广阔前景。广东是水热条件非常好的省份,桉树、杉木、湿地松等用材树种生长迅速,我国大部分珍贵用材树种在广东都能培育,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具有非常优良的条件。

全省人工用材林中,考虑到树种(组)统计中针叶混和针阔混中仍然以人工杉木和人工湿地松(含马尾松与其它国外松,下同)为主,因此全省360.76万hm2人工用材林面积中,树种结构大体为:桉树占40%、杉木占20%、湿地松占20%、其它阔叶或阔叶混交林占20%。广东省桉树林面积排名全国第二,经营较好的桉树林5年可以轮伐一次,是年度采伐消耗的主体,但目前一些地方因多代萌生或疏于管理,产能退化严重,全省桉树用材林单位蓄积仅24.3 m3/hm2。因此针对桉树单一树种制定相关发展政策并配套相关服务是必要的;杉、松依然是深受广大林农喜爱的传统经营树种,占有较大份额,逐步提高其经营科学性与经营集约度是提高其产能的关键。

全省人工用材林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龄组结构不合理。幼龄林占58.25%,中龄林占25.81%,近成过熟林占15.94%。根据不同树种龄组划分标准,在可持续利用状态下,较为合理的幼龄林、中龄林、近成过熟林面积比例应当为30%,30%和40%。在未来5至10年内,广东应当将人工用材林龄组结构调整纳入规划,人工用材以蓄养为主,减少采伐。同时,应控制过于频繁的林农之间的种植结构调整,鼓励大径材、高规格用材、珍稀用材林的经营与培育。

3.4 引领经济林与林下经济的发展

广东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森林生态资源和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经济林产业已成为全省林业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7]。全省经济林面积在2007年清查时达到最大值,随后经济林面积呈减少趋势,2017年清查经济林面积仅为2007年的82.09%,经济林发展面临瓶颈。当今人们对绿色食品需求增大,盘活经济林前景看好。荔枝、龙眼、肉桂是广东的特色经济林产品,占有较高份额,是经济林发展的关键。广东省也重视林下经济的发展,有一定区位优势和多年发展的积累,具有引领全国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厚条件。发展经济林与林下经济产业应根据全省各地森林资源状况、区位和社会经济等条件因地制宜。珠三角地区对绿色食品、森林休闲需求旺盛,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休闲养生产业;粤北地区资源丰富,宜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的经济林或林下种植养殖;粤东、粤西靠近沿海,宜重点发展具沿海特色的经济林和林下经济。

3.5 扎实做好森林抚育工作

森林抚育是幼林郁闭后、林分成熟前所采取的各种营林措施,包括抚育采伐、补植、修枝、浇水、施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以及视情况进行的割灌、割藤、除草等辅助作业活动。森林经营具有“三分种,七分管”的特点,森林抚育是培育森林的重要措施,也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8]。近年来,广东省林木枯损量加速增加,林木枯损量占总消耗量的比例达19.91%,这表明森林的抚育工作需进一步加强。乔木林面积中,幼龄林和中龄林面积占比分别为51.29%和30.29%,幼龄林和中龄林占比都远大于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这表明应抚育的幼中龄林面积较大。自2010年,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助项目启动实施以来,广东省逐年增加项目抚育任务,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助任务从2010年1.33万hm2逐步递增到2017年的17万hm2;另外,自2014年起每年连续新增安排省级森林碳汇林抚育任务16.67万hm2[9]。

森林抚育首先应充分考虑森林培育目标、植被生长规律、树木特性、气候地理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森林抚育作业设计,再根据森林植被生长特性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时间或季节按作业设计进行抚育,并建立起抚育成效监测体系。广东地理气候条件较好,森林植被生长较快,使得森林抚育工作量较大,所需劳动量较多。同时,广东省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故在森林抚育工作中应充分考虑资金的投入,以确保森林抚育质量。

4 结语

历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真实记录了广东森林资源发展轨迹,从全省宏观角度,体现了资源的变化规律、结构与重要发展因素。抓住关键问题实施对策,是新时期森林保护发展的有效策略。广东省森林资源“数量”发展已近瓶颈,“质量”有较大提升空间,公益林保护范围更有利于适度扩大,林木年龄偏小宜于蓄养提质,经济林果发展的下滑宜于调整扶持,更多种类的生态服务产品有待开发利用。在“十四五”区域发展规划中,优先着力解决这些重点问题无疑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本文仅局限于从全省森林资源宏观变化角度讨论了几个主要规划议题,一些重要细节问题尚未涉及讨论,如政府 “双增”目标(森林覆盖率与蓄积双增长)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各地差别化的需要,新的政府目标体系如何建立?如何重新激励桉树等速丰用材林经营积极性?一些地方林下养殖过当造成新的环境问题,如何规范?等等问题,需要在新时期的规划中进一步研究解决。

猜你喜欢

经济林蓄积清查
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山西开全国先河 将立法促经济林发展
海伦市护林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固定资产清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究
从固定资产清查视角探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孙吴县沿江林场资源结构及特点
新开道林场森林资源现状与特点
浅析经济林中生物灾害的防治问题
浅谈黑龙江省逊克县新立林场资源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