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椎间孔镜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分析
2019-04-27李玉梅
李玉梅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化工院区骨科,辽宁 葫芦岛 12500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腰椎间盘髓核、纤维、软骨板受到破坏,发生退行性改变[1]。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损伤、遗传、腰骶先天异常等,均会引发这一病症。临床症状:腰痛、腰椎侧凸、腰部活动受限等。为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选取经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析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常规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随机平行方式,将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撷取50行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男性、女性各14例、11例;年龄50~72岁,平均(61.3±6.6)岁;病程0.6~2年,平均(1.3±0.4)年。对照组男性、女性各15例、10例;年龄55~68岁,平均(61.5±6.7)岁;病程1~2年,平均(1.5±0.6)年。两组临床相关资料,均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加以严格处理,P>0.05。
纳入标准:存在不同程度腰痛、下肢放射痛等表现者、经CT检查/MRI检查确诊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既往腰椎骨折者、器质性病症者、不配合医护人员开展临床工作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手术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解,告知患者手术方法、相关需要注意的事项。
1.2.2 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手术前护理干预,入院后主动为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医护人员,并合理安排床位。手术前,告知患者手术治疗方法、操作流程、需要患者配合适宜。针对疼痛表现严重者,可给予适量的止痛药物处理,并叮嘱患者家属为其进行局部按摩。因为该病患者的病程时间较长,所以患者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痛苦,护理人员需主动和患者沟通,叮嘱患者手术前6 h禁食、禁水。
手术中护理干预,取患者俯卧位,做好患者相关信息的核对工作后,构建静脉通路,实行侧围入路,将椎板间隙打开。针对后入路患者来讲,应在其耻骨下、胸部下垫软枕。然后,于X线的引导下,定位并标记病变椎体,消毒铺巾后实行局部麻醉,在切口位置敷贴一次性手术贴膜。然后,将椎间孔镜显示系统、射频电极,以及输血设备连接起来。手术过程中,严格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手术后护理干预,手术后为患者提供硬板床,如果需要下床需要佩戴腰围。确保患者的伤口位置为清洁状态,如果发生渗血、渗液情况应及时处理。出院时,叮嘱患者税硬板床,平时保证休息、佩戴腰围,可加强下肢及腰背肌运动,定期入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VAS评分。②临床疗效的评判:护理后,患者生活基本可自理,临床症状得以显著改善,优。护理后,生活自理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所改善,良。护理后,没有达到上述标准,差。③经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判两组的疼痛情况,总分10分,分数和患者的疼痛严重程度呈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的临床数据,均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计数资料率%和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均借助χ2实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均数差(±s)与两组VAS评分的对比,均通过t实行统计学检验。对比数据为P<0.05时,能够判定存在统计学的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两组优良率进行比较,差异性存在,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25)
2.2 两组VAS评分的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2.5±0.9)分、(3.9±1.5)分,组间比较差异突出,P<0.05,t=4.0016。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临床方面发生率较高的病症,以往临床方面会通过开窗手术方式治疗。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患者机体构成的损伤非常大,不利于患者术后愈合,并且容易发生并发症情况[2]。故此,本次研究通过椎间孔镜手术方法治疗,因为是微创手术,所以治疗比较安全。为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临床效果,本次研究实施了围手术期护理,临床效果较好。经手术前护理、手术中护理、手术后护理,为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护理服务,可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临床需求,实行护理干预,所以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获得患者的支持和理解[3-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临床疗效和VAS评分方面比较,均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可见,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获得全程护理服务,尽可能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在提高患者临床效果、减轻疼痛程度方面优势突出。
综上可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联合围手术期护理,护理效果较佳,且实施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