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及护理要点分析
2019-04-27郭玉红
郭玉红
(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中医医院,北京 100010)
本次主要阐述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入的10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要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本文数据分析验证对象选为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入的10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其中男性57岁,女性43例,中位年龄(67.32±3.54)岁。
1.2 方法: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出的年龄最新分段方式实施区分,即为20~44岁,45~59岁,超过60岁等三组,选择电话询问和查看病理等方式收集10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基础数据。
护理对策:①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临床医护人员需要及时指导患者按照医嘱用药,并且在恢复到正常血压水平之后也需要持续就医治疗,维持医嘱服药计量,确保活动稳定的血压。针对症状不明显患者,更需要让其知晓按时用药的意义,明确不遵医嘱的危害。告知患者持续遵守医嘱用药,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也可有效改善脑动脉血管情况,防止进一步加重血管器质性病变。②加强认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程度。选择健康教方式促使患者能够了解定期进行各项指标监测的重要性,让老年患者适当运动,维持相对乐观的情绪,不可过忧以及过喜,同时让其劳逸结合与注意休息,构建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③合理饮食。医护人员告知患者需要食用低胆固醇、低盐、含钾丰富的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控制食盐量每日低于6 g。④高血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全面普及疾病的相关知识,同时定期对人群开展高血压疾病普查工作,确保患者可以及时进行治疗,控制疾病的发展,同时也需要做好具有脑卒中病史者的相关教育工作。
1.3 观察指标:分析10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发作危险因素以及单因素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输入至SPSS19.0软件中处理,用率(%)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单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单因素,P<0.05,数据之间展现统计学分析意义。
2 结 果
2.1 分析10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发作危险因素:数据计算显示,10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20~44岁人员有6例,占据比例为6.00%;45~58岁人员有20例,占比20.00%;超过60岁人员有74例,占比74.00%。男性患者有57例,占比57.00%;女性患者有43例,占比43.00%。高血压疾病有56例,占比56.00%。吸烟患者有42例,占比42.00%。冠心病患者有15例,占比15.00%。脑卒中病患者有24例,占比24.00%。糖尿病患者有15例,占比15.00%;高血脂患者有21例,占比21.00%。感冒受凉患者有6例,占比6.00%。劳累患者有8例,占比8.00%。饮酒患者有3例,占比3.00%;情绪激动患者有4例,占比4.00%。
2.2 分析10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单因素情况:Logistic回归研究分析表明,短暂性脑缺血的发生和情绪激动、糖尿病、吸烟、劳累、高血脂、感冒受凉、饮酒、冠心病之间不存在关系,P>0.05;短暂性脑缺血的发生与年龄、高血压病、脑卒中病、性别等存在一定关系,P<0.05。见表1。
表1 10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单因素情况分析
3 讨 论
本次研究表明,短暂性脑缺血的发生与年龄、高血压病、脑卒中病等具有较大联系,P<0.05。高血压属于诱发脑卒中的公认、首要且独立的一种危险因素,卒中和血压之间显示为正相关关系。不论是舒张压和收缩压发生升高现象,都可能将脑梗死危险性增加。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可能促使小动脉中层发生损害,扩张管腔,促使动脉内膜发生纤维化,小动脉玻璃出现坏死以及样变,进而诱发脑梗死[1-2]。脑卒中属于诱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要危险因素,持续10~20 min的短暂性脑缺血容易发生明显的脑组织缺血耐受现象,可将脑腔隙性梗死预后改变,是临床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先兆[3]。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内分泌系统与各项身体功能都发生改变,进而促使纤维组织、内膜以及动脉壁出现生理病理改变,进而容易诱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综合以上结论,临床上需要强化患者遵医行为,确保其饮食结构合理,提升疾病认知度,避免发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