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护理在神经内科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9-04-27李玲
李 玲
(沈阳急救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6)
神经内科中收治的患者基本都已经出现了神经性功能障碍,使其行为功能受到很大干扰,继而出现活动困难的问题[1]。鉴于这类患者的临床情况,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尝试运用创新方法来完成康复阶段护理,比如激励护理就属于创新型的护理方式[2]。本文从进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并施行相应治疗的患者中选出92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常规护理组、激励护理组,常规护理组以传统方法展开患者康复性护理,激励护理组选取激励护理的具体方法展开患者康复性护理,现报道调研内容为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从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这时间阶段进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并施行相应治疗的患者中选出92例,所选患者都依照脑血管疾病或神经内科类疾病的诊断标准展开疾病鉴定,且均行颅脑CT(或者MRI)方面的扫描检查,确保全部患者属于初次急性发病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两个组,即常规护理组(46例):20例女性、26例男性,年龄在31~72岁,平均约(47.5±11.73)岁;激励护理组(46例):19例女性、27例男性,年龄在32~74岁,平均约(48.1±11.95)岁。两组经对比一般资料,未见较大差别(P>0.05),可实施同期评比调研。
1.2 方法:常规护理组以传统方法展开患者康复性护理,操作内容涉及:①引导患者以及家属学习摆放合适体位,经调节体位实现肌肉、关节更好地活动;②拟制坐、立、站、步行等一系列锻炼计划,辅助患者依据锻炼计划开展适度活动;③完成日常的基本护理事务。
激励护理组选取激励护理的具体方法展开患者康复性护理,实践内容有:①护理人员先要了解患者基本的社会生活关系,以获取其家属的充分信任及支持。在此前提之下,护士和家属共同协商并制定出符合患者个人情况的康复护理规划,同时尽量辅助患者正视自身疾病以及身体障碍方面的问题,注重防护功能障碍持续加重。当患者活动功能有所恢复,要及时给予鼓励、肯定,让患者树立尽快恢复、重返家园的正面思想。②按制定好的患者康复规划,结合全面恢复的总目标,护士人员与主管医师良好协作,针对每例患者性格特征、精神状态、病情起伏等各方面情况开展自理能力综合评价,同期实施积极激励的心理干预,让患者感受到自身持续性恢复的情况,继而维持较好精神状态。③责任护士在全面掌握激励护理理念的大前提下,将其很好地融合于辅助患者自我护理过程之中。护士人员除了向患者解释功能障碍的有关防护方法外,还应随时注意患者自护进步、恢复效果等具体情况,并实时给予赞美激励,尽量鼓励其学习、提升自我护理技能,在此激励干预下患者逐渐树立疾病康复信心。
1.3 指标评估:入院实施护理前、护理后分别进行两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方面的评价(ADL量化评价)。患者ADL量化评分越高代表其自主活动能力越好。
2 结 果
实施护理之前,两组患者ADL评分较接近,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实施护理以后,激励护理组ADL评分超过常规护理组,对照差异性较大(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ADL评分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ADL评分数据(±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ADL评分数据(±s)
组别项 病例数(n)实施护理前ADL评分 实施护理后ADL评分激励护理组 46 32.8±5.14 69.2±11.52常规护理组 46 33.1±5.23 45.3±7.42
3 讨 论
神经内科中的住院患者大部分已经不能完全自理生活,急需实施康复性的相应护理。然而受到基础疾病的严重干扰,使自理功能的恢复速度减慢,一些患者出现了康复成效不佳问题,致使其情绪波动较大或者出现急躁心理[3]。对待这类患者,在实施治疗、基础护理的条件下,还需着重强调心理激励方面的干预。本调研里的激励护理组就科学地运用了激励护理相关理念,在神经内科患者康复性护理中注意调动其自护积极性,并经过与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社会活动及心理诉求,然后制定具备针对性、激励性、全面性的个人护理规划,以更好地激励患者实现尽快康复[4]。除此以外,激励模式下主管医师、护士可以更好地协作配合,按照明确的激励总目标展开医护工作,使患者感受到自身持续性恢复的情况,继而维持较好精神状态[5]。
此文结果数据指出,实施护理之前,两组患者ADL评分较接近,没有显著差异(P>0.05)。实施护理以后,激励护理组ADL评分超过常规护理组,对照差异性较大(P<0.05)。
综上归纳知,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康复性护理工作中践行激励护理,是提升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应科学地加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