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泌尿外科腔镜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临床分析

2019-04-27张为良王目炜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7期
关键词:腔镜泌尿外科结石

张为良 王目炜

(山东省郓城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山东 郓城 274700)

在临床上传统治疗结石性脓肾的方法为肾切除术,因为该手术方式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术后并发症多,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1]。随着科学技术及医疗水平的提升,泌尿外科腔镜技术得到了发展及广泛应用,现阶段在结石性脓肾疾病治疗过程中逐渐凸显了其积极作用[2]。本研究选取期间来我院就诊的结石性脓肾患者86例,对照组患者及实验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肾切除术治疗及腔镜技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结石性脓肾患者8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人数相同(各43例),其中女性患者人数为40例,男性患者人数为46例,年龄在24~71岁,平均年龄为(50.23±5.17)岁,病程在20 d~8年,平均病程为(9.12±1.78)个月。所有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肾切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腔镜手术治疗,具体如下。对尿常规的尿培养阳性、白细胞增高及发热患者,在术前给予抗生素治疗。I 期微创手术:按照患者实际情况给予经皮肾镜取石手术、经尿道输尿管取镜取石手术、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腹腔镜下逆行留置DJ管内引流治疗。手术后2周,进行Ⅱ期手术,若患者全身中毒症状未得到有效改善且肾造瘘管的引流量<100 mL/d,需要对患者进行持续引流治疗。

1.3 疗效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将患者的治疗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用%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显效人数为13例(30.23%),有效人数为19例(44.19%),无效人数为11例(25.58%),总有效率为74.42%,实验组患者中治疗显效人数为20例(46.51%),有效人数为21例(48.84%),无效人数为2例(4.65%),总有效率为95.35%,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23±2.14)d、9.30%(4/43),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27±3.75)d、23.26%(10/43),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结石性脓肾在临床上主要是指因为上尿路结石梗阻导致患者出现肾脏感染而引发的临床病症,发病机制为上尿路结石梗阻致使患者尿液引流困难,诱发肾脏感染[3]。因为患者肾盂内存在积脓,增加了肾盂内部压力,脓性物质因此向肾实质内渗透,造成多种炎性反应,这是肾血管因为炎症的刺激及受到压迫而出现收缩,导致肾功能受到进一步损伤[4]。现阶段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推动了泌尿外科腔镜技术在结石性脓肾疾病治疗过程中作用的凸显,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及肾切除率[5]。与传统肾切除术相比较而言,泌尿外科腔镜技术具有以优势:第一,能够有效在肾脏游离炎症粘连情况下避免炎症的进一步扩散及机体创伤,提升了手术安全性;第二,因为该技术能够对肾脏进行充分的引流,因此对于肾内炎症能够起到良好的消散作用[6]。本研究选来我院就诊的结石性脓肾患者86例,对照组患者及实验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肾切除术治疗及腔镜技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结石性脓肾临床治疗中应用泌尿外科腔镜技术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少,具有极高安全性,有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腔镜泌尿外科结石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机器人在辅助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PDCA循环法在消毒供应中心硬式腔镜管理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干预在妇科腔镜手术护理中的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