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9份睡莲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2019-04-27杨亚涵张进忠毛立彦唐毓玮卜朝阳卢家仕

西南农业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花梗睡莲热带

苏 群,杨亚涵, 2,田 敏,张进忠,毛立彦,唐毓玮,卜朝阳,卢家仕*

(1. 广西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07;2. 广西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4;3.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200; 4. 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01)

【研究意义】睡莲为睡莲科(Nymphaeaceae)睡莲属(NymphaeaL.)多年生草本花卉,全世界睡莲属植物有50余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1],睡莲是园林水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2]。睡莲属可分为5个亚属:广温带睡莲亚属(Nymphaea)、广热带睡莲亚属(Brachyceras)、古热带睡莲亚属(Lotos)、新热带睡莲亚属(Hydrocallis)及澳大利亚睡莲亚属(Anecphya)[3],后4个亚属通常被称为热带睡莲。研究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促进的种质资源创新和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4],因此,开展睡莲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可对发展睡莲鲜切花、食用生产的物质基础,新品种选育和功能基因挖掘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最早关于睡莲属植物种的分类系统是Dr.Henry Conad在1905年建立的,采用传统的分类方法即形态分类[1]。20世纪50年代数量分类学的诞生把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引入到植物分类研究中,使其从定性描述走向了精确定量的分析水平。我国现阶段对睡莲研究主要集中在引种栽培[5-10],生殖繁育[11-12]、功能活性[13-16]、生理生化分析[17-19]以及新品种选育[20-22]上,而将睡莲表型性状结合数量分类来评价分析的方法报道较少[23-25]。【本研究切入点】结合表型性状分析和数量分类方法研究睡莲对生态环境的响应和遗传变异规律,有助于筛选其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较高的性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结合数量分类学等方法将睡莲属的30个表型性状的定性描述转化为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揭示睡莲不同表型性状间的差异性和规律性,为睡莲资源保存及构建核心种质提供数据基础,同时为资源描述和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于2018年7-10月在广西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睡莲资源圃进行,供试睡莲样本引种自国内外,总计49份。所用样本均已栽培、观察近2年,各项表型性状趋于稳定,其中包含了原生种13份,原生变种1份,园艺种35份,含有睡莲属的全部亚属和人工杂交形成的跨亚属(表1)。

表1 49份睡莲资源及编号

续表1 Continued table 1

种质资源编号Germplasm number 品种(种)名称Name of variety品种(种)拉丁名Latin name of variety来源属性Source所属分类Classification14蓝星睡莲Nymphaea colorata 原生种广热带亚属15兰紫Nymphaea ‘LanZi’园艺种广热带亚属16延药睡莲Nymphaea stellate 原生种广热带亚属17苏皖娜Nymphaea ‘Suwanna’园艺种广热带亚属18蓝紫香水莲Nymphaea ‘Hybrida’园艺种广热带亚属19龙凤睡莲Nymphaea ‘LongFeng’园艺种广热带亚属20华丽Nymphaea ‘HuaLi’园艺种广热带亚属21金黄睡莲Nymphaea ‘Lueang Thong’园艺种广热带亚属22黑美人Nymphaea ‘Murasaki Shikibu’园艺种广热带亚属23黄金国(黄色九品香水莲)Nymphaea ‘Eidorado’园艺种广热带亚属24泰国原生重瓣睡莲Nymphaea Jongkolnee 原生种广热带亚属25乌汶Nymphaea ‘Mangkala Ubol’园艺种广温带亚属26粉色黎明Nymphaea ‘Pink Dawn’园艺种广温带亚属27香睡莲Nymphaea odorata原生种广温带亚属28亚克Nymphaea ‘Arc-En-Ciel’园艺种广温带亚属29斯里婆本大师Nymphaea ‘Pinwaree’ (Sri Bang Pra) 园艺种广温带亚属30佩里的粉色仙人球Nymphaea ‘Perry’s Cactus Pink’园艺种广温带亚属31捷姆斯Nymphaea ‘Seymth’园艺种广温带亚属32红蜘蛛Nymphaea ‘Red spider’园艺种广温带亚属33艾肯斯Nymphaea ‘Clyde Ikins’园艺种广温带亚属34墨西哥黄睡莲Nymphaea maxicana原生种广温带亚属35桃色光辉Nymphaea ‘Peach glow’园艺种广温带亚属36澳大利亚红Nymphaea ‘Australia Red’园艺种广温带亚属37达尔文Nymphaea ‘Darwin’园艺种广温带亚属38白仙子Nymphaea ‘Gonnere’园艺种广温带亚属39佩里的橙色日落Nymphaea ‘Perry’s Orange Sunset’园艺种广温带亚属40印第安娜Nymphaea ‘Indiana’园艺种广温带亚属41印度红睡莲Nymphaea rubra原生种古热带亚属42变色澳洲睡莲Nymphaea atrans 原生种澳洲亚属43白巨睡莲Nymphaea gigantea ‘Albert de Lestang’ 原生变种澳洲亚属44蓝巨睡莲Nymphaea gigantea原生种澳洲亚属45澳洲紫白睡莲Nymphaea immutabilis subsp.immutabilis (blue form)原生种澳洲亚属46小雪夜Nymphaea potamophila原生种新热带亚属47秘鲁睡莲Nymphaea sp.原生种新热带亚属48暹罗粉1Nymphaea ‘Siam Pink 1’园艺种杂交跨亚属49暹罗紫1Nymphaea ‘Siam Purple 1’园艺种杂交跨亚属

1.2 试验方法

1.2.1 性状评价标准制定 参阅国内外文献和资料[6-7, 26-28],在前人对于睡莲和其他花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总结,制定了一套包含花色、花香、花型、重瓣性、叶型等在内的30个主要表观性状指标的评价体系(表2)。

睡莲采用盆栽沉水的种植方式,水深维持在25~30 cm,种植后统一养护管理。在生长旺盛的5-10月,每隔15~20 d补施复合肥(N∶P∶K=14∶6∶20)2~3包,每包约20 g,肥料用报纸包好后沿桶内壁插入泥土中约15 cm处。7~10月待睡莲花朵开放达到最佳状态,根据表2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详尽地记录,各指标观察样本数不少于10个。

表2 睡莲形态多样性指标及赋分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睡莲资源数量性状多样性分析

由表3可知,16个数量性状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1859~1.9943,其中,花径(DF)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9943,其他多样性指数较高的性状有萼片宽度(WP)和花梗长度(LFS),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9715和1.9714。花瓣数(NP)的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1859。16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6.67 %~89.52 %,说明供试睡莲资源表型数量性状变异较丰富。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花瓣数(NP),其次是雄蕊总数(NS),分别为89.52 %和60.17 %;变异系数最小的是花梗长度(LFS),其次为叶柄长度(LP2),分别为15.67 %和20.48 %。

通过比较同一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发现,二者数值大小呈现相反趋势。如花瓣数(NP)多样性指数最小,为1.1859,但其变异系数却最高,为89.52 %; 花梗长度(LFS)的多样性指数高达1.9714,而其变异系数却最小,为15.67 %。

2.2 睡莲资源质量性状多样性分析

由表4可知,14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跨度为0.4101~1.9750。叶型(LS3)的多样性指数最低,为0.4101,其次为叶片有无胎生(VL),为0.4450;花色(FC)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9750,其他多样性指数较高的性状为花香(FF)和叶斑点数(FL),分别为1.0907和1.0324。花色(FC)的多样性指数最高是因为花色(FC)的颜色变化大小分为8个级别,其中白色、粉色和黄色比例最大,且均为0.1837;复色和蓝色所占比例也比较大,分别为0.1429和0.1224;橙色和紫色比例最小,分别为0.0408和0.0612。花药颜色(AC)分为5个级别,其中红色和黄色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0.1429和0.7347,粉色最低,为0.0204。花香(FF)、花型(FS)、重瓣性(PS)、萼片(花瓣)斑点有无(FSP)、叶色(LC)、叶耳状态(LB)和叶斑点数(FL)7个质量性状均分为3个级别,花朵是否挺水(EA)、叶型(LS3)、叶缘状况(LT)、叶有无胎生(VL)以及花梗(叶梗)有无绒毛(PF)5个质量性状分为2个级别。在质量性状方面,睡莲花部多样性指数总体大于叶片和花梗(叶梗)的多样性指数,说明花部的遗传多样性大于叶片和花梗(叶梗)的遗传多样性。

表3 睡莲资源数量性状多样性分析

表4 睡莲资源质量性状的频率分布及多样性

2.3 睡莲资源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5可知,睡莲花部、叶片及花梗(叶梗)的30个表型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花径(DF)与花瓣长度(LP)、花径(DF)与萼片长度(LS)、花瓣长度(LP)与萼片长度(LS)、叶长(LL)与叶宽(WL)、叶长(LL)与叶裂深度(DD)、叶宽(WL)与叶裂深度(DD)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相关系数均大于0.900,分别为0.936、0.976、0.959、0.974、0.959和0.944。其他性状,如花径(DF)与花梗直径(DFS)、花梗直径(DFS)与花瓣长(LP)、花梗直径(DFS)与萼片长(LS)、花梗直径(DFS)与叶梗直径(DP)、花梗长度(LFS)与叶柄长度(LP2)、花瓣宽度(WP)与萼片宽度(WS)、叶宽(WL)与叶柄直径(DP)、叶柄直径(DP)与叶裂深度(DD)、叶色(LC)与叶斑点数(FL)之间叶均呈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达到0.800及以上,分别为0.823、0.843、0.867、0.809、0.812、0.809、0.879、0.814和0.800。花朵是否挺水(EA)与叶缘状况(LT)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876。据此,可根据花径(DF)的大小判断花瓣、萼片和花梗的大小;根据叶长(LL)和是否挺水(EA)大致判断叶裂深度(DD)和叶缘状况(LT)的趋势。

表5 睡莲资源表型性状间的相关系数

注:**表示在0.01水平上极显著相关;*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

Note:**and*indicat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to 0.01 and 0.05 levels, respectively.

2.4 睡莲资源聚类分析

基于睡莲花部、叶片和花梗(叶梗)的表型性状,采用离差平方和法,根据欧氏距离对49份睡莲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图1)表明:在欧氏距离为5.8处,供试资源被分成6组。第一组由‘卡莲特’、‘伊斯兰达睡莲’、埃及蓝睡莲、蓝星睡莲、‘黑美人’等16份资源组成,该组为热带中大型花睡莲聚成的品种群,叶片椭圆或卵圆形,叶缘主要呈不规则锯齿状,花朵挺出水面,具有宜人的香味;第二组由3份睡莲资源组成,分别为‘梅花疯狂’、“泰国原生重瓣睡莲”以及‘阿力克斯’,其最主要特点为花朵中雄蕊全部瓣化,可概括为热带全重瓣品种群,花梗挺水性较差,香味不明显;第三组由‘粉色黎明’、‘白仙子’、‘红蜘蛛’以及墨西哥黄睡莲等17份睡莲资源组成。该组为耐寒中大型花睡莲聚成的品种群,其叶缘状况主要为全缘,花朵和叶片浮于或略挺于水面,部分品种(种)有较为宜人的香气;第四组由小雪夜、秘鲁睡莲、米奴塔等6份睡莲资源组成,该组为热带中小型花睡莲聚成的品种群,花朵较小,浮于或挺于水面,部分品种(种)有较为浓烈的刺激性气味。第五组由‘蓝紫色九品香水莲’、‘黄金国’、‘印度红睡莲’3份资源组成,该组为热带大型花睡莲聚成的品种群,花朵硕大,花梗挺水性好,具有浓郁的芳香;第六组由4份资源组成,分别为蓝巨睡莲、变色澳洲睡莲、澳洲紫白睡莲以及白巨睡莲,该组主要为热带巨花睡莲(热带澳洲系睡莲)类品种群,其叶片非常硕大,呈箭头形,花朵在进入秋季后非常硕大,花梗粗壮,除蓝巨睡莲外均有很好的挺水性能,花朵香味均不明显。

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的具有胎生能力的睡莲都聚在第一组中,如8号‘暹罗皇后’,与11号‘TWV-1’,9号‘伊斯兰达睡莲’与10号‘紫乔伊’首先聚在一起,说明其亲缘关系较近。第二组中,全部的雄蕊瓣化睡莲聚为一组,说明其亲缘关系较近,很可能具有相同的祖先。第三组中全部为耐寒睡莲,第六组中全部为澳洲起源的巨花型睡莲,说明相同地理来源的睡莲会优先聚在一起,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图1 49份睡莲资源的聚类分析Fig.1 The cluster analysis of 49 waterlily resources

2.5 睡莲资源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对不同睡莲资源30个表型性状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各表型性状的标准化数据为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以特征值大于1为标准提取主成分,结果(表6)表明:前7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81.86 %,说明这7个主成分可以反映30个性状的基本特征。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为35.03 %,特征向量值较大的性状是花径(DF)、花梗直径(DFS)、花瓣长(LP)、萼片长(LS)、叶长(LL)、叶宽(WL)、叶柄长度(LP2)、叶柄直径(DP)和叶裂深度(DD),其特征向量均为正值且高达0.75以上,反应了最为直接的表观性状,即花和叶的大小,表明花、叶越大,睡莲的长势越好,越具观赏性。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3.67 %,特征向量值最大的是花朵是否挺水(EA),为0.737。特征向量最小的为叶有无胎生(VL)为-0.632,胎生为少数热带睡莲的繁殖特征,对观赏价值并无直接影响。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0.01 %,特征向量值较大的有花瓣总数(NP)和花药颜色(AC)均为0.5以上,其中花型(FS)的特征向量值也较高为0.434,花瓣数越多显得花朵更饱满,更好看。第4主成分的贡献率为8.36 %,其中仅有一个特征向量值超过0.5,为叶斑点数(FL),说明叶的斑点越多越具观赏性。第5成分的贡献率为5.92 %,特征向量较大的有叶色(LC)、叶形(LS3)和叶斑点数(FL),反应了叶片的特征情况。第6成分的贡献率为4.97 %,其中特征向量值较大的有花色(FC)和萼片(花瓣)有无斑点(FSP)。第7主成分的贡献率为3.9 %,特征向量值较大的有叶耳状态(LB)和花药长度(LA)。

表6 睡莲属植物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2.6 睡莲资源表型性状的综合评价

根据各主成分特征向量,计算各主成分值Fn(第n个主成分值),再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综合主成分值F,并对综合主成分值进行排序。具体计算方法如下:F1=0.780x1+0.869x2+0.689x3+......-0.274x30,以此类推计算出每个品种的F1~F7共7个主成分值,并按照各主成分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综合主成分值F=(0.3503F1+0.1367F2+0.1001F3+0.0836F4+0.0592F5+0.0497F6+0.0390F7)/0.8186,并根据综合主成分值F进行排列筛选(表7)。

结果表明:所有供试的睡莲品种(种)中排名前60 %的共有29个,其中广热带睡莲亚属共有19个进入前60 %,占据本亚属品种总数的79.17 %;广温带睡莲亚属的共16个,进入前60 %的有3个,占据本亚属的18.75 %;澳洲睡莲亚属的4个品种全部进入前60 %,且排名前列;跨亚属的‘暹罗粉1’和‘暹罗紫1’也占据了前60 %的2个席位;古热带睡莲亚属的印度红排在了第3位,仅次于2个香水莲品种;而新热带睡莲亚属的小雪夜和秘鲁睡莲均未能进入前60 %。广热带睡莲亚属和澳洲睡莲亚属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评分上都要高于其他3个亚属,其挺水能力强、花朵饱满、花色艳丽、叶片硕大等特点使得其在用于景观设计、庭院点缀、芳香切花、水景布置等运用中显得格外突出。

表7 睡莲属植物主成分值的筛选

续表7 Continued table 7

品种Cultivar主成分值Math of principal componentF1F2F3F4F5F6F7F排名Rank黑美人59.4222.296-0.1311.7941.2377.8620.16326.55434墨西哥黄睡莲54.23712.446-1.0224.5882.1487.4881.44326.31135佩里的橙色日落52.6619.661-1.2955.5054.7619.5573.29325.63436白仙子52.59914.110-0.6723.1061.9625.640-0.20725.57537捷姆斯54.0269.596-1.3242.8663.1396.8350.66325.52638亚克52.9238.8591.4125.0854.3776.147-0.85925.46839澳大利亚红51.78110.5460.0333.0973.4626.0871.84224.94840粉色黎明52.29410.3360.9901.7652.5305.886-0.54124.92141小雪夜51.8458.811-4.5485.0519.8792.307-0.44524.45142兰紫54.6642.814-3.718-0.5973.3785.0563.08424.04543香睡莲47.55312.1400.7701.3542.2956.422-0.32723.15044秘鲁睡莲46.9996.159-4.6933.40610.3352.2960.04421.80445米奴塔43.6974.370-0.410-0.5032.7423.6771.53619.82346印第安娜38.1337.3351.9193.3325.5147.4691.44019.03947约瑟芬38.0543.7771.6900.7033.1863.447-0.00417.63348延药睡莲34.1871.0440.4100.0922.6246.5821.78415.53849

3 讨 论

3.1 睡莲属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常规表型性状多样性的研究,是揭示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和重要研究内容,利用表型性状检测植物的遗传变异和多样性简便易行,能够在短期内基本了解植物的遗传变异水平[30-31]。目前应用表观多样性数据来进行遗传评价,构建种质资源库,筛选特定用途资源等已在滇蔷薇[32]、牡丹[33]、大白花杜鹃[34]、柿花[35]、山茶花[36]等花木资源中得到应用。睡莲表型特征丰富度和变异情况是睡莲资源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具体体现。本试验通过对49份睡莲资源的30个形态性状进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品种(种)间存在显著的形态多样性,多样性指数在0.4101~1.9943之间,根据前人对梅花表型多样性研究所述,多样性指数达到1.000即为多样性程度高[37],本试验全部的16个数量性状和2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000,说明睡莲属具有丰富的性状多样性,且数量性状形态多样性总体上较质量性状大。睡莲属植物开花习性表现为雌蕊先熟(protogyny)[1],这种性成熟时间自然隔离特点导致绝大部分睡莲属植物为异花授粉,致使睡莲属植物种间基因交流频繁,杂合度和多态性很高,可能是影响其在形态上的巨大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变异系数是描述性状离散程度的量,与表型多样性正相关[38]。本试验中49份睡莲资源的变异系数在15.67 %~89.52 %之间,变异系数与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反,睡莲属植物变异系数越大的性状其多样性指数越低,这与张海平等[23-24]在睡莲上及范义昌等[39]在沙枣上的研究结论相同。本试验中49份睡莲资源的变异系数最高的是花瓣数(NP)为89.52 %,其次为雄蕊数(NS)为60.17 %。张海平等[23-24]的研究表明花药颜色的变异系数最大为76.66 %,其次是花色为59.55 %,这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供试样本的选择很可能是影响结果差异的重要原因。张海平等[23-24]选取的60份供试睡莲属资源中并不含有新热带睡莲亚属、澳大利亚睡莲亚属以及人工杂交的跨亚属,选取的资源中也不含有高度重瓣的雄蕊全部瓣化的睡莲品种(种)。然而睡莲属植物花瓣数和雄蕊数的变异极大,花瓣少则4~5枚,少部分品种雄蕊全部变异瓣化成花瓣,故花瓣数可达数百枚;澳洲系睡莲则雄蕊数巨大,有数百枚之多,而对于高度重瓣花的品种(种)则雄蕊数为零。因而在今后的试验中,应充分考虑各睡莲资源的综合性状,合理规划选取供试试验材料。

3.2 睡莲属少数重要性状可能影响整体表型

对睡莲资源表型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叶长(LL)与叶宽(WL)、叶柄直径(DP)以及叶裂深度(DD)之间相关性系数均超过0.850,呈极显著正相关。花径(DF)与花瓣长度(LP)、萼片长度(LS)以及花梗直径(DFS)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系数均高于0.800。可见睡莲各表型性状间相互影响,即少数重要性状的改变可能导致睡莲综合表型性状差异,同时也表明花朵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反映了在花发育过程中各部位差异化协调发育的特点[40]。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为0.58时可根据睡莲属生态类型和花径大小可将供试睡莲资源划分为6组,从上到下依次为热带中大型花睡莲品种群、热带全重瓣睡莲品种群、耐寒中大型花睡莲品种群、热带中小型花睡莲品种群、热带大型花睡莲品种群以及热带巨型花睡莲(热带澳洲系睡莲)品种群。柏斌斌等[25]以《睡莲》中所描述的245个品种中的101个为运算单位,统计分析了其中的16个表型性状后,建议将睡莲分为热带大花睡莲品种群、热带中花睡莲品种群、热带小花睡莲品种群、耐寒小花睡莲品种群、耐寒中花睡莲品种群、耐寒大花睡品种群等6个品种群,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本试验统计分析了30个表型性状,相较于柏斌斌等[25]统计分析的16个表型性状多出了14个,这可能是影响睡莲属划分差异的重要原因,但比张海平等[23-24]根据表型将供试睡莲属分为热带睡莲和耐寒睡莲两大类的分类方式更为详细具体。本试验统计的睡莲资源,与前人研究相比统计样本数偏少,如古热带睡莲亚属仅有1个种,可能对试验结果造成一定影响,此外广温带睡莲亚属中各睡莲类型也不齐全,尤其是缺乏花瓣数量特别多的类型,很可能是导致耐寒睡莲划分不如热带睡莲详细具体的重要原因。

本试验中所有的澳洲系睡莲聚在一起,说明相较于其他同属的睡莲资源,该品种群差异较小,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这也与笔者通过ISSR分子标记方法得出的聚类结果一致(相关文章待发表),也进一步表明表型多样性是在形态水平上对遗传多样性的阐述,是种质资源多样性评价的重要研究内容。

3.3 睡莲综合评价及应用展望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丰富程度对品种改良、新品种选育有着直接的作用。表型性状是植物生长的最直观表现,受植物本身基因型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表现出稳定性和变异性共存的特点。本研究为睡莲属性状变异和亲缘关系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形态学依据,睡莲资源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亲本材料,也为睡莲属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较大的可选空间。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49份供试的睡莲资源中排名前60 %的共有29份,其中热带睡莲有24份,耐寒睡莲有2份,跨亚属的有2份,热带睡莲占比高达82.76 %。说明相对于耐寒睡莲,热带睡莲在广西地区生长表现更佳。热带睡莲花香更为浓郁,颜色更为艳丽,花梗更为挺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广西地处我国华南地区,夏季炎热而漫长,非常适宜热带睡莲的生长,而耐寒睡莲在盛夏常表现出严重的“热灼”现象,表现为叶片和花朵受热逐渐干枯死亡,故在实际园林推广应用及睡莲切花品种选择上,优先推荐筛选出表现良好的热带睡莲。本研究中供试睡莲品种(种)除少部分原产于我国或由我国培育外,大部分品种(种)或原产于国外或由国外育种者育成,故今后在加大国外优良睡莲新品种引种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加强我国睡莲新品种选育工作。在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应有目的培育出不同用途的睡莲新品种,如鲜切花用、香莲茶用以及蔬菜用等品种。

4 结 论

睡莲属具有丰富的性状多样性且总体上是数量性状形态多样性大于质量性状。供试睡莲资源可划分为6组,依次为热带巨型花睡莲(热带澳洲系睡莲)品种群、热带大型花睡莲品种群、热带中大型花睡莲品种群、热带中小型花睡莲品种群、热带全重瓣型睡莲品种群、以及耐寒中大型花睡莲品种群。热带睡莲在广西地区生长表现更佳,在实际园林推广应用及睡莲切花品种选择上,优先推荐筛选出表现良好的热带睡莲。

猜你喜欢

花梗睡莲热带
你好,睡莲
沈阳农业大学揭示番茄SlERF52-SlTIP1;1调控模块加速花梗脱落新机制
睡莲盛放
热带风情
净化
热带的鸟儿
A beautiful flower
T 台热带风情秀
睡莲
豆腐睡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