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生态型低AC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研究

2019-04-27邵源梅李华慧辜琼瑶郭咏梅李少明

西南农业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籼米食味特征值

邹 茜,邵源梅,黄 平,李华慧,辜琼瑶,郭咏梅*,李少明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5;2.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

【研究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稻米品质尤其是食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淀粉是稻米的主要成分,约占77 %~80 %,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两类淀粉所占的比例以及支链淀粉结构共同决定了稻米加工、蒸煮和食味品质[1]。【前人研究进展】AC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最主要因素,然而AC相同或相似的品种,尤其是低直链淀粉含量品种,米饭质地和食味往往相差甚远。进一步研究发现,支链淀粉的结构(链长、链长分布和分支频率等)是造成AC相似的品种间品质差异的主要原因[2-4],而RVA谱作为评价蒸煮食味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能较好地区分AC相似品种的食口性[5-7]。【本研究切入点】云南软米属低AC籼稻,种植于不同海拔稻区,米粒外观半透明,介于粘米和糯米之间,直链淀粉含量为9 %~20 %,具有米饭滋润爽口、油润光亮、软而不粘、冷不回生、膨化性好等特点,不仅成为人们喜爱的特优稻米,也是加工寿司、方便饭、点心和膨化食品的上等原料。研究表明,AC等蒸煮理化指标和RVA谱特征值受海拔影响较大[8-10],低AC品种在不同海拔条件下种植,其蒸煮和食味等理化指标变化较大,表现出较强的地域性[11-1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收集了不同海拔种植的不同生态型低AC品种,测定AC、GC、GT和FC等理化指标,以及与稻米食味、米饭质地相关的RVA谱特征值,分析低AC籼米和粳米的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以及各食味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探讨决定软米食味品质的关键的指标;比较不同生态型低AC籼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差异,分析不同海拔种植条件下各食味品质指标间相关的特点,探讨受环境影响较大的食味品质指标。一是为低AC水稻品种的支链淀粉特性研究提供参考;二是为低AC种质利用和品质改良,以及优质品种生态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低直链淀粉含量水稻品种21个,包括籼稻13个、粳稻 8 个。籼稻来源于3个不同海拔主产区同年种植的软米品种,分别是德宏州芒市遮放镇(海拔914 m)5个、红河州开远市(海拔1051 m)4个、文山州广南县八宝镇(海拔1246 m)4个;粳稻均来源于昆明市小哨镇(海拔1905 m)。

材料分别于2016年正季种植于4个生态区,田间按统一的施肥方案管理,适期收获,贮藏3个月后测定各品质性状。

1.2 稻米品质测定

1.2.1 理化指标测定 直链淀粉含量(amylose content, AC)、糊化温度(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GT)和胶稠度(gel consistency, GC)测定方法参照NY/T 83-1988,粗脂肪(fat content, FC )测定方法参照GB/T 5009.6-2003。

1.2.2 RVA谱特征值的测定 将收获的水稻种子用佐竹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THU35B型实验砻谷机碾成糙米,用日本KETT公司生产的PEARLEST型精米器碾成精米,再用Brabender公司生产的磨粉机磨粉,过100目筛,测定前供试粉样在恒湿柜中稳定24 h以上,使含水量稳定在14.0 %左右。

RVA谱特征值采用德国Brabender公司生产的微型粘度糊化仪(Micro Visco-Amylo-Graph)测定,用Viscograph program for Windows 和Viscograph corre-lation program for Windows配套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根据美国谷物化学协会(AACC)的操作规程[4], 含水量为14.0 %时,样品量为3.00 g,蒸馏水25.0 mL。在搅拌过程中,罐内温度变化如下:50 ℃保持1 min,以7.5 ℃/min上升到95 ℃(3.75 min),95 ℃保持2.5 min,以后下降到50 ℃(3.75 min),50 ℃保持1 min。搅拌器转动速度为160 r/min。粘滞值用BU作单位。RVA特征值主要用最高粘度(peak viscosity, PKV)、热浆粘度(hot paste viscosity, HPV)、冷胶粘度(cold paste viscosity, CPV)、崩解值(breakdown, BDV)、消碱值(setback, SBV)和回复值(consistence, CSV)等表示,并记录起浆温度(pasting temperature, PAT),峰值时间(peak time, PET)。

2 结果与分析

2.1 籼、粳低AC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的差异及相关性分析

中国栽培稻主要分为籼稻(Oryzasativassp.indica)和粳稻(O.sativassp.japonica)2个亚种。除糯稻外,籼、粳稻均可按照直链淀粉含量(amylose content, AC)不同分为低AC(5 %~20 %)、中AC(20 %~25 %)和高AC(>25 %),其中低AC稻米外观多呈半透明或乳白色,米饭柔软,冷不回生,亦称为软米,其蒸煮食味品质明显优于中、高AC的稻米。云南优质米开发以籼型软米为主,对来源于不同海拔种植软米品种的蒸煮食味品质理化特性以及RVA谱特征值分析,由表1可见,低AC籼米和粳米的蒸煮食味品质性状中,除PAT和ASV的差异性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外,其余性状差异均不显著。GT是稻米淀粉颗粒在热水中开始发生不可逆膨胀,并失去其双折射性和结晶性的临界温度,由于直接测定较为困难,通常用稻米的碱消值(alkali spread value, ASV)来间接评价,而RVA谱特征值中的PAT能直观的描述GT,并且读出的实际GT值比用碱消法测定更加准确[14],籼型和粳型软米品种GT相差较大,分别为80.28和77.15 ℃,说明籼型软米蒸煮所需温度较高。蒸煮和食味理化指标AC和GC相似的籼、粳型软米,其对应的影响米饭口感和质地的RVA谱特征值没有太大差异,籼米达到PKV所需时间为5.13 min,略高于粳米;籼米和粳米的SBV均为负值,分别为-8.82和-0.19 BU,米饭均软而粘,并且籼米比粳米更软更粘;籼米BDV高于粳米,淀粉颗粒进一步崩解,籼米保持粘度较高,米饭富有弹性,口感优于粳米;籼米CSV低于粳米,在逐渐冷却过程中,籼米淀粉分子间重聚合率较低,米饭冷后不易回生。总体来看,低AC籼米蒸煮时GT 显著高于粳米,影响米饭质地和口感等食味品质略优于粳米,表现出米饭软而粘,热饭有弹性,适口性好,冷饭柔软不回生。

表1 籼型和粳型软米品种蒸煮食味品质特性的差异

注:* 和 ** 分别表示达到5 %和1 %的显著水平。下同。

Note: * and **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5 % and 1 % probability levels, respectively. The same as below.

对低AC品种蒸煮和食味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表2),结果表明,蒸煮理化指标间相关均不显著,各蒸煮理化指标与RVA谱部分特征值间,以及RVA谱各特征值间有显著相关性。首先,蒸煮理化指标与RVA谱特征值间的相关为:蒸煮米饭所需的时间和温度密切相关的SBV仅与PAT呈显著负相关,即SBV越低GT越高;影响米饭口感和质地的AC与CPV和CSV均呈极显著正相关,GC与SBV呈显著负相关,即AC愈低,米饭冷后不易回生,GC越高米饭就越柔软;影响米饭香味和光泽度的FC与PET呈显著正相关,FC会影响淀粉的糊化,蒸煮米饭达到PKV时所需的时间较长。其次,RVA谱各特征值间的相关为:PKV与HPV、CPV、BDV和CSV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SBV呈极显著负相关;BDV与CSV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BV呈极显著负相关;CPV与HPV和CSV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ET与SBV和PAT呈极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低AC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主要由支链淀粉差异引起,RVA谱特征值中决定食味品质的关键指标是HPV,即HPV越高,米饭更软更粘,GT较低,达到HPV所需的时间较短。

2.2 不同生态型低AC籼米食味品质性状的差异比较

比较不同生态型低AC籼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表3),结果表明:蒸煮理化指标中,仅FC和AC的差异性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AC受环境影响最大,随海拔降低而降低,其均值八宝为17.92 %、开远为16.23 %和遮放为12.64 %;FC受环境影响较大,其均值遮放最高为0.67 %,八宝为0.56 %,开远仅0.21 %,说明遮放和八宝种植的软米,其米饭的香味和光泽度明显优于开远;GC和ASV在3点间差异不大,GC随海拔降低而增加,米质变软,ASV随海拔降低而降低,蒸煮米饭所需PT略有升高。RVA谱各特征值中,仅有SBV的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受环境影响较大,随海拔降低而降低,并且3点均为负值,分别是八宝为-3.75、开远为-4.13和遮放为-22.30,米饭明显变软变粘;开远种植的软米PKV、HPV和BDV分别为79.25、42.50和36.75 BU,均分别低于遮放和八宝,遮放和八宝种植的软米米饭口感和弹性优于开远;开远种植的软米GT为82.83 ℃,达到PKV所需时间为5.13 min,均分别大于遮放和八宝,说明开远种植的软米蒸煮米饭所需时间较长、温度较高。

表2 软米品种蒸煮食味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

2.3 不同海拔条件下低AC籼米蒸煮和食味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比较

分析比较不同海拔种植条件下低AC籼米蒸煮和食味品质以及不同生态型籼米食味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表4),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籼米RVA谱特征值之间,除PKV与CPV及BDV、BDV和CSV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外,其余指标相关性在各点均有差异。影响米饭食口性的两个重要指标BDV和CSV相关性均表现一致,在低AC品种选育中,选BDV和CSV适中的品种,能达到热饭富弹性、冷饭不回生的特性。

遮放种植的软米,各品质指标间相关系数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的较多,GC与SBV呈极显著负相关,AC与PKV和BDV呈极显著正相关,PAT与PKV、CPV、BDV和CSV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ET与CPV和CSV呈显著正相关,CPV与PKV、BDV和CSV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开远种植的软米相关性次之,HPV与PKV、CPV、BDV和CSV呈显著正相关,BDV与PKV、CPV和CSV呈极显著正相关,FC与PAT呈显著负相关;八宝种植的软米,各品质指标间相关系数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的最少,仅PKV与CPV、BDV呈显著正相关,BDV与PET和SBV呈显著负相关,SBV与PET呈极显著正相关,HPV与PAT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只有在种植海拔较低的遮放,AC与RVA谱部分特征值间有极显著相关性,种植海拔越低,AC越低,食味品质理化指标以及RVA谱特征值间的关系越密切,选育低AC优质水稻应重视RVA谱的测定,低AC品种的推广应考虑合理生态布局。

表3 不同海拔条件下籼米品种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的比较

表4 不同海拔条件下籼米品种蒸煮和食味品质性状间状的相关性

3 讨 论

3.1 籼、粳低AC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特性的差异及相关性分析

云南省地处南亚热带,属低纬高原地区,境内地貌多样、海拔高差悬殊,水稻种植从南部的河口至滇西北的泸沽湖畔,南北跨8个纬度(21°8′32"~29°15′8"),海拔76.4~2700 m,含热带、亚热带、温带3个大气候带,立体气候特点显著,生态类型多样。云南软米是一类珍稀的籼型特种稻,品质介于粘米和糯米之间,其米粒外观细长、半透明、无垩白;食味品质极佳,因热饭柔软爽口、油润光亮、冷饭不回生而得名,历史上曾作为贡米的“遮放贡”和“八宝贡”均为该类软米,主要分布在德宏、版纳、保山、文山、红河等州、市的部分县区,因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而得与保存下来。许多研究[15-16]表明:淀粉RVA谱特征值与蒸煮和食味品质密切相关,尤其是SBV、BDV和CSV等评价食味品质优劣较准确,能较好地区分AC相似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差异[5-7],认为PKV和BDV相对高,SBV和CSV相对低的品种食味较优。分析不同生态型软米品种食味品质特性显示,低AC籼米GT显著大于粳米,RVA谱特征值没有太大差异,贺晓鹏等[2]研究支链淀粉不同链长范围的支链数量比例主要与淀粉的GT相关,由此推断,籼、粳低AC稻米间GT的差异是支链淀粉中支链数量和结构的不同引起的。以此解释遮放种植的软米运至昆明(海拔1900 m)蒸煮,米饭没有在当地蒸煮的柔软和爽口,是因随海拔升高,气压下降,水的沸点变低,从而影响到淀粉的糊化。

研究低AC稻米蒸煮理化指标与RVA谱特征值间的相关性显示:AC与CPV和CSV均呈极显著正相关,GC与SBV呈显著负相关。隋炯明等[17]研究稻米RVA谱特征值与蒸煮理化指标中的AC和GC相关极显著,AC、GC的差异可表现出不同的RVA谱特征值,结果与前人研究一致。此外,ASV与PAT呈显著负相关,FC与PET呈显著正相关,FC高会影响淀粉的糊化,蒸煮米饭达到PKV时所需的时间较长。研究显示RVA谱特征值间的相关系数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的较多,低AC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主要由支链淀粉差异引起,RVA谱特征值中决定食味品质的关键指标是PKV,即PKV越高,米饭更软更粘,GT较低,达到PKV所需的时间较短。

3.2 不同生态型低AC籼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的差异及相关性比较

Cheng等[18]研究高温会引起可溶性淀粉合成酶、颗粒结合态淀粉合成酶、异淀粉酶和淀粉分支酶等酶活性的变化,对稻米AC和支链淀粉精细结构产生影响,而支链淀粉分子结构的变化与RVA特性变化存在密切的关系[2],比较不同生态型低AC籼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显示,不同生态型低AC籼米的AC、FC和SBV存在显著性差异,受环境影响较大;随着种植海拔的降低,温度升高,AC和SBV降低,米饭变软变粘;遮放和八宝种植的软米米饭口感和弹性优于开远,由此历史上的贡米出自遮放和八宝两地。

研究不同海拔种植条件下低AC籼米各蒸煮和食味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显示,不同生态型籼米RVA谱特征值之间,除PKV与CPV及BDV、BDV和CSV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外,其余指标相关性在各点均有差异。遮放种植的软米,各品质指标间相关系数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的较多,AC与RVA特征谱值间有极显著相关性;开远种植的软米,各品质指标间相关系数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的较少,八宝的则最少,开远和八宝2地种植的软米AC与RVA特征谱值间相关性均不显著。由此可见,不同生态型籼米PKV、BDV和CSV相关性均表现一致,均有软米特有的食味品质,仅种植在较低海拔的籼米,其AC与RVA谱部分特征值间有极显著相关性。种植海拔越低的生态型,AC越低,食味品质理化指标以及RVA谱特征值间的关系越密切,这个结果可以解释具有相同或相似AC的不同生态型水稻品种的蒸煮和食味品质却相差较大的现象。因此,选育低AC优质水稻品种要重视RVA谱特征值的测定,推广低AC品种要予以合理生态布局。

4 结 论

低AC籼米GT显著大于粳米,食味品质略优于粳米;低AC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主要由支链淀粉差异引起,RVA谱特征值中决定食味品质的关键指标是PKV,PKV越高,米饭更软更粘,GT较低,达到PKV所需的时间较短;不同生态型低AC品种,种植海拔越低,AC越低,食味品质理化指标以及RVA谱特征值间的关系越密切。

猜你喜欢

籼米食味特征值
利用LMedS算法与特征值法的点云平面拟合方法
大米加工与品质对特香型白酒酿造指标与基酒品质的影响研究
基于3种方法的西南杂交籼稻稻米食味评价及品种优选
单圈图关联矩阵的特征值
籼米品种对鲜湿米粉品质影响的研究
凯莱图的单特征值
食味知人:贾宝玉的三个饮食场景
大米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对鲜湿米粉品质的影响
求矩阵特征值的一个简单方法
关于中国粳稻品种的食味品尝评价的研究
—— 品尝员的识别能力与适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