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和小学班级管理
2019-04-26苏家飞
苏家飞
摘 要: 班主任工作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使用班级内学生资源,进一步达到班级内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强化班级管理效果。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善于借助丰富的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达到提升班级整体素质、能力的目的。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把新的教育理念、实用的教育方法传递给他们,使单一的教育价值观向多元开阔的教育价值观转化,家校合作创新发展,从而提升管理水平。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信息技术 班级管理
在班主任工作的研究与教育实践中,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要与时俱进,充分使用信息技术。班主任的工作用一个字形容是“忙”,两个字形容是“琐碎”,用更多的字形容是“各部门都给任务,突发事件太多,晕头转向”,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调整工作思路,整合资源,下放权力,全班自主管理”。怎么做到呢?
一、利用信息技术,使用班级内的学生资源,进一步实现班级常规管理的优化,使班级管理高效。
班级资源从狭义来说仅指班级内部的学生有限资源。优化学生资源,需要班主任从思想深处确立以学生主体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的意识,在实践中以开放的管理模式,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自主管理,从而使班级管理顺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一)六年级刚接到一个新班级时,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分类归档,建立电子资料库,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追踪分析。
比如我在做学生自主管理的课题时设计了《教师快速了解六年级新生的调查表》《六年级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存在问题的问卷》。前者在开学一两天后下发,该表分别从介绍自己和别人两个角度进行,从学生的认识角度出发评价自己和别人。通过调查,达到教师能从学生这一同龄人的角度快速有效地了解新班集体里的新学生的效果,为有效挑选人员成立班委做好准备。班主任以“望闻问切”的行动了解学生,可快速有效地组建班委会、培养班干部。拥有优秀班干部团队是实施班级内自主管理的第一步,也是班主任直接使用学生资源的方式,这项工作为教师成立“互助合作”小组“扶”学生“自主管理”,全面使用学生资源做准备。后者一般在开学一个月左右下发,目的在于了解六年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现状和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班主任可以针对现状寻找学生发展的“最佳点”,发现学生的多元价值,为有效组建“互助共生”小组做前期工作。班主任还可凭借《六年级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存在问题的调查》,在了解六年级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出较适合六年级学生的广泛细致、合理可操作、易于动态调整的班规。班规内容包含课堂表现、课间表现、作业完成、清洁卫生、考勤、文明礼仪、班级特殊事件、班主任要求等方面。这是班级内自主管理的第二步,是班主任使用学生资源的具体化。组建班委会逐步开展班级工作的同时,班主任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库。我的具体做法是建一个文件夹命名为“学生档案”。
每一位学生的档案包括学校提供给班主任的学生学籍号、身份证号、学生父母信息、家庭联系电话,了解到的学生兴趣爱好、家庭经济状况、是否单亲、是否留守儿童、学生在班内的朋友、在外班交往的朋友、是否在校外補课等基本情况,包括为学生建立个人成绩追踪(我常常将我校“好分数阅卷系统”中的月考、半期、期末等考试的成绩分析资料借用。)。通过对几次成绩进行客观综合性的分析,看到学生个人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个性化的分析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了翔实的客观数据分析,是学生总结自我、关注自己进步的媒介。这等于构建了一个供家长查阅信息的平台。有了这样的学生档案,当学校有临时工作时,班主任就可以借用现成的资料,自然可以适当减少工作量。
(二)利用信息技术,制定适合学生量化管理的表格,将班务工作变得简单有效。
前面已经谈到六年级接到新班级时,班主任借助两个调查和“望闻问切”的方法快速了解学生,目的是初步组建成“互助共生”小组,实行班主任班级管理由集权管理到分权自治。自然界中有共生现象,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充分利用“共生效应”,发挥优等生的带头作用,帮助学生建立一个互帮互助的学习“共生圈”。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之后,可以将学生按优良等次搭配,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组。每组由六七人组成,其中包括一两名优等生,一两名后进生,一到三名中等生。基本上班集体内一个互助共生小组为一个“大座位”。组内每个成员必须对自己和组织内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不仅自己要获得成功,而且要关心帮助其他成员获得成功,并且以小组的总成绩衡量每个成员的成绩。另一方面,各“共生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竞赛,形成一个总的“共生圈”。这样才可以说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放手,学生自主管理。各小组之间可以用《“互助共生”小组考核办法》考核别的小组。各小组内可用《第X周班级小组一周观察记录表》记录特殊学生的情况。所有这些考核记录,在每周班会时公布加载在学校《学生思想考核细则》中,起到激励和警醒的作用。记录到的特殊学生的情况是班主任与其家长交流的内容。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善于借助丰富的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达到班级整体素质、能力的提升。
只要是教师,谁都想带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工作轻松而且容易出好成绩。可是学校安排起始班时,各班之间的差距是并不明显的。为什么一些班级会渐行渐给力、扶摇而上呢?班主任工作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以上问题的一部分答案。利用班会课塑造班级价值观帮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经典理念,抓住活动这一契机培养学生的能力可以说是最佳方式。比如在一个班集体中每学期都会布置教室,当我们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时就可以穷策穷力集体参与完成。可以让各小组的同学(我班的学习、活动、管理是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在网络上搜集图片资料进一步设计教室布置的电脑小报,然后根据本班的班级文化特色确定最后的设计稿。第三步是全班同学准备好布置教室的用品后,可以每一小组负责一个版块看着多媒体上展示的设计稿粘贴。班主任以这样的方式完成布置教室这一工作时,学生是全员参与的。而且学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社会资源。无论从对设计优异者的激励来说,还是从对能力弱者的启发来说,这是活生生的例子,作用是巨大的。班会课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的运用方法及做人的道理,有助于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能促进班集体的建设,是进一步实现学生自我教育、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它作为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很有必要经常开展。相关图片、音乐甚至视频能使班会内容变得具体化、清晰化,使主题班会课更生动,让学生们能够兴趣盎然地参与班级活动。如果班主任用心,注意收集班内的例子,比如平时用手机拍摄的大扫除时的片段,比如放学路上不守交规的片段等,就能使学生学得直观,每次都有所思考,有所收获,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同样,在班集体中信息技术使课间活动更丰富,使学生学得更愉快。班主任种种利用信息技术的举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善于借助丰富的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久而久之能进一步提高班级整体素质、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巧妙地开展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完成与隐性的家庭资源的整合。
班主任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把新的教育理念、实用的教育方法通过现代技术传递给他们,智能引领,使单一的教育价值观向多元开阔的教育价值观转化,让科学成为父母家庭教育的新的钢筋铁骨,从而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强化管理效果。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家庭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教育部独立发布《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但现实中一些家长的角色根本不是教育者,而是学校教师的附庸和助手。前者把孩子完全交给学校,自身不再承担任何教育责任,孩子的成长完全依赖学校。后者千方百计帮助孩子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家庭成了孩子的第二课堂。二者共同的问题是家庭教育主体意识缺失。造成的后果是全社会重智轻德重分轻能过度宠爱过高要求。调查显示,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需求强烈。完全可以说家庭教育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重要又问题丛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学校要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重要作用,班主任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
班主任通过信息技术负责知识传授、理念引领、家长之间师长之间共同解决教育孩子的实际问题,班主任工作在多种资源的帮助下会越来越高效。家庭教育扬帆起航正待时,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相信与时俱进,借助信息技术谋求创新一定是有效的坦途。
参考文献:
[1]普彤年.談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整合[J].甘肃教育,2018(06).
[2]吴秋红.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效率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24).
[3]刘斯婳,马丽,李玲玉.我们爱国学[J].中国统计,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