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智慧,绽放光彩
2019-04-26秦奇园
秦奇园
【摘要】在幼儿园数学课程教学环节,有必要通过幼儿园数学区域教学活动,培养幼儿养成动手操作以及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基于此,文章主要针对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教学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见解与思考。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开展;应用
许多心理学家都曾提出幼儿阶段在学习数理逻辑知识并不依赖于操控对象本身,而是更加强调行动的协调性,在活动中发现数学关系,并逐步建构完善的数学体系。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发现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以及发展规律,总结教学经验,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充分引导,直至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数学知识大都枯燥无味,幼儿又无法针对事物彼此间的关系进行准确概括,或从中抽象出重点以及要点,加之生活经验不足,使得幼儿无法将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导致数学课程教学价值无法全面体现,幼儿也无法意识到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幼儿产生抵触学习的心理,失去学习兴趣,更多的则是发现数学知识的乏味与枯燥,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缺乏活力。
基于幼儿的个性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在数学知识的教授过程中,有必要通过区域活动的开展方式,将數学概念融入其中,使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努力思考相关的数学要点,从而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逐步构建有效的认知结构,深化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逐步对数学课程产生兴趣。接下来笔者主要针对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开展方式进行探讨。
一、借助自主区域活动的方式,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意识
区域活动虽说并非由教师主导的数学教育活动,但是此项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体现了自主性与灵活性,更加符合幼儿的个性特点,也满足幼儿阶段儿童的学习需求。虽说它属于非教师主导教育活动的范畴,但是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需事先准备材料,而后要求幼儿参与其中不作进一步引导。相反,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有效的发挥空间以及时间后,还要体现自身的引导性地位,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
比如,在幼儿数学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大小不同的瓶盖以及废旧瓶子,这一过程中不必提出硬性要求,仅通过切实的引导,使幼儿在玩中发现乐趣,而后随机翻开盖子,瓶盖内都有已经编写的具体数字,要求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与之对应的瓶盖。这样可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了解并接触数学知识,调动孩子的参与积极性,使其愿意主动投入到数学区域活动中,将全部精力投入在数学知识的研究以及探讨层面,加深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以及掌握。孩子在参与此项区域活动时,不仅熟悉了所涉及瓶盖内的数字,也在找寻对应瓶子的过程中发现了数字之间的关系。当瓶盖与瓶子数字不一致时,那么就意味着数字之间存在大小,两手之间的关系不一致。在参与区域活动等环节,幼儿将会潜移默化地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增强数学推理能力,为其日后数学素养的形成打下了良好基础[1]。
二、开展探索区域活动,迸发思维火花
众所周知,幼儿阶段的孩子年纪较小,对于数字方面的概念缺失,加之个体差异的影响,部分孩子无法意识到数学对于自我成长以及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应当结合幼儿的个性特点以及年龄特征,运用最为适当的教学方式,促使幼儿明确并掌握数学知识的学习要点,从中发现规律,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的内部结构,从而实现质的飞跃。针对幼儿阶段的孩子,可以投放各类材料,创设有效的数学区域活动方案,投放层次不同的材料有助于发育缓慢的幼儿学习新技能以及新知识,还能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给予更多的鼓励,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幼儿的技能水平,逐步使幼儿意识到探索的重要性,激发探索兴趣,实现更高层次的进步。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数学区域插花活动,这一过程中所投放的材料为矿泉水空瓶,每个瓶子上都粘贴了颜色各异的圆点,而后帮助幼儿制作不同颜色的花朵,花朵上的花瓣可以分为三个花瓣、四个花瓣、五个花瓣几种类型,其最终目的是使幼儿结合圆点的数量,将花朵插入空瓶之内,确保圆点数量与花瓣数量相一致,从而实现数物匹配[2-3]。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幼儿来讲,他们仅需数出圆点的数量,然后数出花瓣的数量,发现两者相同的,即可将花朵插入到空瓶之内。但很多时候幼儿在数圆点的过程中会受圆点颜色的影响,甚至会受花朵颜色的干扰,很难得出最终结论。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仍旧可行,与瓶盖与空瓶匹配游戏相比,不仅提高了游戏难度,而且使幼儿意识到颜色多样性与数量之间并无直接关系,需要幼儿自行解除干扰,保证花瓣数量与圆点数量的一致性。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会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而且会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集中全部注意力去数数,保证数量的准确性,也使花朵与公平两者数量相匹配,不受外界因素的制约,拓展了幼儿的发展空间,也将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在探索与实践中启发幼儿思维,同时提升了幼儿的智力水平。
三、组织游戏性区域活动,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
幼儿阶段的数学学习更加象征着准备性的学习,在接触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教师不应当强调最终的数学成绩以及自身的教学成果,需要重视过程,培养幼儿对于数学课程及知识的喜爱,逐步形成学习兴趣。基于此,幼儿教师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事先准备游戏材料,而后将其放置在数学区域内,引导幼儿自由操作,在此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及要点,加强对于数学课程的探索,深化对于数学内涵的理解以及掌握。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图形拼凑活动,幼儿在参与此项活动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好奇心,愿意主动参与其中,在活动开展前将调动积极性。而后,教师可以设计“图形宝宝坐火车”的游戏主题,确定主题后再设计具体的活动形式及规则,要求幼儿对图形进行感知,而后将图形重新拼合。幼儿在拼合图形的过程中,必然会总结并归纳图形的拼和规律,牢记图形中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图形拼合的完整性以及正确性。在活动开展的环节,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在拼拼玩玩的游戏活动中,他们不仅会形成新的学习理念,而且会获取新的知识,发现数学区域活动的趣味性,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日后也愿意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大大提高了学习主动性[4]。
四、落实创新性区域活动,强化幼儿思维
数学区域活动的开展要求针对数学知识及教学要求,实现数学要点的延伸与拓展。教师在开展创新性区域活动之前,需要重点设计,并对其中的细节之处进行统筹规划,确保区域活动高效开展,保证活动的开展进度。除此之外,在创新社区活动的落实过程中,教师也要密切关注幼儿感兴趣的因素,而后结合他们的喜好,对日后的区域活动进行改良、完善,使所制定的区域活动方案更能满足幼儿的学习及成长需求。在创新性区域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在数学区域内投放相关资料,确保內容与数学知识具有密切关联,然后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选择并应用符合幼儿个性特点的材料。这样方可保证数学区域活动完毕后,强化幼儿的创新力,并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
例如,在开展分类摆放创新性区域活动的环节,教师需要观察幼儿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如若幼儿表现良好,那么就可在数学区域活动中相应地增加百宝箱游戏,对宝箱进行标记,再对物品有效分类,最后完成物品摆放的任务。在此过程中,部分幼儿将会根据物品特征实施分类,从而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意继续参与区域活动。此时,教师可以提供新奇的学具,转变学生的思维,制定新的分类方案,使得分类过程更加有趣。最后,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出问题:“哪位小朋友可以从其他的角度入手进行分类?你们还有其他的分类方式吗?”通过问题设置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幼儿也将集中注意力创新分类方式,形成创新思维,从而在数学区域活动中发现趣味因素,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数学区域活动的开展极其必要,不仅可以为幼儿提供展现自我、表达自我、体现自我存在的机会,而且能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幼儿在极具趣味性的教学模式下高效学习,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也可在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的乐趣,有利于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其意识到自主学习以及探索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在区域活动中不断地成长与发展,为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格.幼儿园提升数学区域活动有效性的对策[J].考试周刊,2016,23(53):195.
[2]杨亚琴.幼儿园5-6岁幼儿数学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J].未来英才,2016,16(22):105.
[3]邵玉.让“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中绽放异彩[J].新课程·小学,2016,23(7):153.
[4]刘宇.浅谈幼儿数学区域活动操作材料的选择与投放[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12(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