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摘抄本
2019-04-26
书香一瓣
你吃一碗回锅肉,可以觉得“这青蒜苗很好,这肉一定是臀尖的,虽然这肉煮得火候稍过,但这样一来豆瓣酱就不至于太齁……”,也可以单纯地觉得“这碗肉真好吃”。
你看一部小说,可以觉得“这个构思真精巧,这个视角真绝妙,这个高潮点设置得真好……”,也可以单纯地觉得“这本书真好看”。
你看一场球赛,可以觉得“这个战术落位很聪明,这次防守战术变换得很及时,这次换人太聪明了,这一连串的反击路线跑得好……”,也可以单纯地觉得“这场球赛真好看”。
虽说你吃肉不一定需要了解厨子的手艺,读小说不一定需要了解写作的技巧,看球赛不一定需要明白战术,只要你觉得好就好,但如果你学会了做菜,你写过小说,你了解过战术,会更有利于你品味菜、小说和球赛。
——张佳玮《快感和学习成本》
小编碎碎念
当下,大家很倾向于用一些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事物,但体验这种事情毕竟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所以要想体会每一种事物的魅力及精彩,还是需要学习成本,走近它,学习它,才能更明白它。
书香一瓣
你发现没有,很多笔的笔帽顶端都有一个小孔。为什么?这种设计,是为了防止孩子把笔帽吞进去,导致意外窒息。还有,硬币边缘通常有锯齿,这是因为当年硬币往往是金银做的,有锯齿是为了防止造假币的人刮下一层来。还有,牛仔裤的口袋里往往还有一个小口袋,这是干啥的?当年美国工人穿牛仔裤不是时尚,那是干活的工装。那个小口袋是装怀表的地方。你想,工人买一个表,很贵的,怕表壳被其他东西刮花了,所以要专门有个小口袋来装表。
——罗振宇《那些被忘掉的细节》
小编碎碎念
每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大到一架飞机、一辆汽车、小到一个笔帽上的小孔、牛仔裤上的小口袋。存在即合理,所以,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东西,以及它身上的小细节。
书香一瓣
苏轼谪居惠州时,信步出游至峻峰山下,感到有些疲乏,就想到松风亭下去歇息。可抬头望去,亭子还远远只从山林树梢上露出一角,就想什么时候才能到呀。又走了一会儿,苏轼想:哪里不可歇脚,为啥非要去亭子里边?于是,就地而歇,一时就像被钩上的鱼放弃挣扎一样,忽然得到大解脱。
有人过午不食,有人日行万步,有人不敢吃肉,有人不敢喝酒,劳生碌碌,刻意养生,必得如何如何方是道,个个弄得像苦行僧一般,有何生趣?贤者有云:鸡猪鱼蒜,逢着便吃;生老病死,时至即行。还是学坡翁吧,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的积极进取呢。
——祁白水《苏轼的“歇歇”》
小编碎碎念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个世界没有什么绝对的困境与难题,就看你是怎么看待生活,怎么选择自己的路而已。像苏轼那样,纵然坎坷一生,但只要拥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与潇洒,人生又何处不是美景呢?
书香一瓣
小时候,我住在嘉陵江边,夏天喜欢在河里撒欢。有一次,扎完猛子钻出水面,看见一只不知名的鸟停在离我三十厘米远的水草上,白顶红喙,双目黝黑,我呆住了。等我缓过神,它已腾空飞起,消失在天际。那一刻,我知道了什么是远方。
去年夏天,我和志愿者去香格里拉行走,一行人攀上海拔四千二百米的那古崩顶。站在山顶上,四周雪山環绕,如在云中行走。突然,太阳刺透乌云,整个山谷光芒万丈,如被上苍加持。我伫立良久,看阳光照耀万物生灵,如同照亮心性。
——陈坤《对视》
小编碎碎念
人生路上,我们总会遇到一些突如其来的“对视”。就是在这样的对视中,在这样的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我们会忽然感受到真善美的魅力,也会忽然明白生命的种种真谛。这种“对视”,像极了一堂课——让我们的内心好好休养的一堂课。
经典片段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不美矣。”其实天下人又何尝真知美之所以为美呢?
西施捧心而颦,东施也捧心而颦,颦的风气即由是而形成。但尽人皆颦,则愈见颦之丑,于是颦的风气也不得不转移。
果子熟了要烂,花开足了要谢,人老了要衰,风气成为俗尚了,则不得不变。唯风气必从少数人开始,此少数人开创风气,必从此少数人之各别的个性出发。天下多美妇人,但个性不同,美的条件不同。占优势的登高而呼,一呼百应,就成风气。但她也必得能呼。尽在高处,不能呼,还是没影响。能呼是她的本质美,占高处便有势。
——钱穆《风气》
小编碎碎念
这是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正如作者所说,风气的开创与转移,皆始于少数人,因此,我们才更需要尊重个性、培养个性,不因他们提出的观点不合时宜、另类少见而轻视。只有我们生活的空气是自由的,才会有百花争艳的思想与风气。
经典片段
春天最先是闻到的。这是一种什么气味?它令你一阵惊喜,一阵激动,一下子找到了明天也找到了昨天。可是,当你用力再去吸吮这空气时,这气味竟又没了!你放眼这死气沉沉冻结的世界,准会怀疑它不过是瞬间的错觉罢了。春天还被远远隔绝在地平线之外吧。最先来到人间的春意,总是被雄踞大地的严冬所拒绝、所稀释、所泯灭。正因为这样,每逢这春之将至的日子,人们会格外的兴奋、敏感和好奇。
如果你有这样的机会多好——天天来到这小湖边,你就能亲眼看到冬天究竟怎样退去,春天怎样到来,大自然究竟怎样完成这一年一度起死回生的最奇妙和最伟大的过渡。
——冯骥才《春天最初是闻到的》
小编碎碎念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在我们日常的感知中,春天最早都是通过眼睛看到的。而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春天最先是闻到的”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细想,仿佛又真的如此,大地的苏醒、杨柳的发芽、燕子的归来,哪一个不是带着春的味道呢?它清新而羞涩,一天天地让你感受到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生机盎然。
经典片段
十八个月里,我去花店,去瓷器店,去菜场……在我去过的所有地方,我总能看见那些手,在不停地劳作,动作迅捷,轻重得当,分寸感极好。我常觉得它们很像我家乡池塘清水中—种体形柔韧秀气的鱼:它们忽上忽下,忽东忽西,灵灵活活地游动着,其间,忽遇微风吹来,或是受了一片落叶的惊扰,一忽闪,泛出一片银银鳞光,转瞬间就不见了,而你正疑惑着,空虚着,它们却又从另外的地方,轻轻盈盈地游到了水面上……这些手在你眼前不停地闪现,将东西包成应该包成的样子,将东西摆成应该摆成的样子,将东西做成应该做成的样子,准确,到位,干净利落,绝不迟缓和拖泥带水。你见着这些手,就会在心里亮闪闪地跳动着—单词:手感。
——曹文轩《曹文轩作品精选集》
小编碎碎念
写人,不写其面貌,不写其行动及语言,而只是通过描写一双双手,就塑造出一个群体的总体特征——他们从容而灵活,他们安静而利落。这种“只抓一面”的写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写人千万不要面面俱到,重点突出一个方面,才能给读者留下集中而深刻的印象。
经典片段
下辈子,我想倒着活一回/第一步就是死亡,然后把它抛在脑后/在敬老院睁开眼/一天比一天感觉更好/直到因为太健康被踢出去/领上养老金,然后开始工作/第一天就得到一块金表,还有庆祝派对/40年后,够年轻了,可以去享受退休生活了/狂欢,喝酒,恣情纵欲/然后准备好上高中了/接着上小学/然后变成了个小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肩上没有任何责任/不久,成了婴儿,直到出生/人生最后九个月,在奢华的水疗池里漂着/那里有中央供暖,客房服务随叫随到/住的地方一天比一天大,然后,哈/我在春天里结束了一生。
——【美】伍迪·艾伦《倒叙人生》
小编碎碎念
这是美国电影导演伍迪·艾伦写下的一首诗歌。“返老还童”当然是个美梦,但如果将这份轻盈感代入现实,你会发现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美好与独特:童年有自由,青年有热情,壮年有成熟,老年有坦然。不论是正叙还是倒叙的人生,你看,同样都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