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以抵御家暴的侵袭?请善待我们的孩子!

2019-04-26复林郑可

分忧 2019年4期
关键词:晶晶家暴女儿

复林 郑可

以暴制暴:虎妈的期盼太沉重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金雯直到29岁还待字闺中。1999年春节前后,经人介绍,她认识了大她三岁的赵小虎。赵小虎在辽阳的一座煤矿做爆破工,为人老实木讷,由于长期从事爆破工作,耳朵有点背。可是,金雯已经到了恨嫁的年龄,她横下了心,与赵小虎闪婚。

2000年12月,女儿玲玲呱呱落地。过了哺乳期,金雯赶上工厂倒闭,失了业,自己的文化程度又低,再就业的机会很少,以后怎么办呢?金雯只好对着牙牙学语的女儿倾诉:“玲玲将来要好好读书,不然会像妈妈一样没出息。”她想着自己这辈子已经没有盼头了,唯有把希望寄托在女儿玲玲身上。

玲玲的天资似乎并不那么聪颖,玩智力游戏也总是比别的孩子慢一拍。5岁那年,玲玲在家门口玩泥巴,被金雯怒骂:“你这个捡垃圾的胚料,一辈子不会有出息。” 一脚朝女儿的屁股上踢去,玲玲被甩出七八米远。

一年级学期末参加家长会,金雯得知玲玲在班上成绩垫底,回家后,把玲玲拎起来猛揍了一顿,赵小虎下班回来看见女儿额头红肿,四肢多处红紫,他愤怒地质问妻子为什么打女儿,金雯一脸不屑地说:“谁让她像你这么没有出息。”赵小虎要带玲玲去看医生,也被她拦着:“我生她的时候差点难产死掉,早知道这么不争气,还不如当时掐死算了,考试不好就得挨打。”

经历这次暴打,玲玲变得用功多了,金雯得意地炫耀:“不打不成器,玲玲现在进步大得很。”确实,为了讨好母亲,从二年级起,玲玲连课间休息时间也在看书,写作业,每次考试成绩在班上排在前十几名。一晃三年多过去了,玲玲面临着小升初的压力。金雯给女儿下了硬任务,“家里没钱择校,你要么凭本事考上重点中学,要么去死。”可是,随着课程难度越来越大,别的学生在周末去上校外补习班,玲玲的父母却拿不出钱报名,自己也辅导不了女儿。到了五年级下学期,眼见着玲玲的考试成绩不停掉队,金雯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撕书撕作业本成了家常便饭,只要情绪上来,手里逮着什么物件,顺手拿起来便打,筷子、痒痒挠、湿抹布、小板凳,不断换着花样,直到打累为止,赵小虎一旦上前阻止,即遭到妻子的厉声呵斥。

玲玲没有如母亲所愿考上重点中学,去了一所普通的初中读书。赵小虎思来想去,向妻子提出,初中一定要让玲玲上校外辅导班,以后才能考上好一点的高中。金雯听罢,满脸愠怒地说:“你不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哪来的钱上家教?”赵小虎小心翼翼地解释,小区的物业公司正在招聘保洁工,多少能挣一些工资,可以解决女儿的学习费用。物业的保洁工作,只需在早上4点到7点,晚上7点到9点上班,“我干活,你领工资,可以不?”

自从金雯成为物业公司的保洁员,赵小虎每天早晚代替妻子在住宅小区里打扫卫生。想着女儿能够上到家教,如果成绩好了,将不再因为学习问题受到妻子的责罚,赵小虎一点也不觉得劳累。然而,尽管自己这么辛苦,妻子的打骂声和女儿的哭喊声仍不绝于耳。2016年暑假的一个星期天,金雯见玲玲把新买的蚊帐弄破了,便顺手抄起一支木棒追打玲玲。被打怕了的女儿往父亲的房间跑去,躲在了赵小虎的身后哭喊:“难道我不是你的亲生女儿?”金雯听闻此言,再看见女儿竟把赵小虎当作挡箭牌,她更加恼火,随手抄起一把椅子,往父女两人身上砸去。赵小虎忍无可忍,当即与妻子扭打起来,金雯气不过,打电话报了警,直到警察上门对赵小虎进行口头训诫后,金雯方才罢休。

玲玲进入初中三年级,这个家连空气也夹带着紧张的气氛。金雯的叫骂声常传得整幢楼都听得见,每次遇上母亲发火,玲玲就无法看书和写作业,不仅学习进入了恶性循环,心理也落下了毛病。2017年3月的一天,玲玲向父亲流露出想死的念头,赵小虎吓坏了,赶紧带女儿去医院做心理测试,初步诊断为中度抑郁。

2017年4月初,班主任进行家访,用意在于提醒家长关心玲玲的身心健康。金雯却把这次家访误解为老师上门“告状”。4月6日下午,玲玲放学进门后,又被狠揍了一通。赵小虎下班回家后,看见受伤的玲玲蹲在客厅的墙角哭泣不止,女儿绝望和无助的神情让他恨透了金雯。次日4点,赵小虎照例起床去打扫卫生,经过妻子的卧房时,听见如雷的鼾声,他顿时七窍生烟,拿起地上的木棒,对准她的头部猛击……妻子死后,赵小虎被处以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文/复林)

轰动全国:深圳家暴父母被采取强制措施

孩子们并不知道刘小露(化名)到底犯了什么错。在他们眼中,刘小露的成绩在班中名列前茅,有礼貌,见到大人就主动问好,每天回家之后就不再下楼玩耍。“听说被打是因为学习,可是她学习那么好了呀!”孩子们想不明白这件事。

2018年底,8岁的小露或许想不到,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片段,会掀起如此大的风波。网络疯传的三分半钟无声视频,是一段家庭监控,摄像头从客厅的一角俯视着圆饭桌、书桌和俯身学习的两个孩子。画面中穿着短袖短裤的小露打着赤脚,坐在塑料凳的三分之一处低头学习,身子挺得笔直。来自于母亲的打击突然袭来,女孩不躲闪,只是承受着,被推倒在地后自己默默地爬起,不哭不闹地重新坐回桌边,而下一秒,这个母亲又像发疯了一样,拿起扫帚对着女孩就是猛抽,最后,抡起椅子,狠狠地砸向女儿!甚至连小男孩也学会打这个女孩,之后,在10月19日的视频中,出现了一名身穿美团外卖骑手工作服的男子,也是对着女孩一顿拳打脚踢。视频在网上流出后,大量网友评论转发,声讨这对男女的残忍行径。不到两天时间视频点击过亿,数万的转发与评论要求撤销女孩父母的监护权,还有人询问领养女孩的途径。2018年12月23日上午,8岁的小露和10岁的哥哥被送往临时安置点。警方向宝安区法院申请小露的人身安全保護令,保护令在24小时内便生效,持续时间为6个月。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办妇联介入后,将女孩从家中带离。随后给孩子进行了全面心理和身体检查。警方2018年12月27日的通告说,她的父母已被刑事立案侦查并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小露告诉同年级的好朋友,她“有一点点高兴”。她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动,曾经打骂她的父母会暂时离开一阵,一个阿姨负责接送她和10岁的哥哥上下学、照顾他们的生活。警方已经留有监护人的施暴记录,无论孩子将来去向何方,当地的妇联、民政和公安部门都会加以关注。

小露遭到家暴的视频在网上传播时,她学校里的同学在手机中认出她,这群孩子5岁到8岁不等,对视频中发生的事情却不那么生气。“我们都挨打,我妈拿着衣架打我,”一个8岁的男孩说,“不过我那是犯错了。”具体什么错呢?他不记得了,他只记得衣架打到身上是真的疼。随后男孩指着身边一个5岁的男孩,“他被他爸扇耳光,都流鼻血了。”小男孩听见自己的事,抬头嘿嘿一笑,继续玩自己的。对未成年人而言,被施以家庭暴力时没有求助是常态。2012年中国新闻网针对260个小学生派发问卷进行的统计调查中,不管打工子弟学校还是公办学校的孩子,对于“父母打你时你会如何处理”,没有一人选择“向他人求助”,都集中在“不能跑,跑了打得更狠”和“忍着,等父母情绪平息”。

“他们依恋父母,会本能地维护自己的家庭,很可能不会选择向外界求助。”专家们说。而在小露案中,其父母是否被撤销监护权,还需等待法院最终的判决。

离家出走的女孩,人生梦想是住进福利院

黄昏时分,街上车水马龙,人们行色匆匆。13岁的晶晶(化名)已经徘徊了许久。她身着单薄的红色棉袄,脚上那双帆布鞋早已脱胶、露出未穿袜子、粘着泥巴的脚跟。女孩的小脸已被二月的冷风吹得通红。终于,她鼓起勇气,向着迎面走来的一位中年妇女走去,用稚嫩的嗓音问:“阿姨,你知道梅林路26号在哪里么?”

梅林路26号,是深圳市社会福利院。晶晶求助的那位中年妇女便是李女士。后来李女士来到深圳晚报,讲述了这一段春节期间的“离奇”遭遇。她怎么也没想到,孩子离家出走的背后,藏着这样一段让人心酸又愤怒的经历。晶晶10岁前一直生活在河南驻马店老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清苦。后来奶奶身体不好,晶晶便被父亲接来深圳共同生活。她说,父亲是一个油漆工,“爸爸管我很严,不让我出去玩也不让看电视,要是我偷偷跑出去玩被发现了,他就会打我。”

2月1日下午3时左右,偷偷跑去同学家玩的晶晶接到父亲电话。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她慢慢向家中走去。还没到楼下,便见到黑脸的父亲。暴怒的父亲“揪住她的头发”,将她的头“向墙上撞去”,将她摁倒在地,“用脚狠狠踢她”。当晚,晶晶偷偷逃离,在同学家中睡了一宿。第二天一大早,她抱着自己心爱的小台灯,揣着身上仅有的51元钱,倒了好几趟车,天黑时才到达社会福利院附近,“这样就能摆脱监控,爸爸永远都找不到我了。”晶晶说。晶晶的遭遇让李女士心疼不已,善良的她将孩子带回家,收留在身边,希望能陪她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春节。而在日常接触中,她发现了更多“不寻常”的细节。“孩子整晚不能入眠,连我半夜起来喝了几次水她都知道。只有抱着她心爱的粉红色台灯才能勉强入睡,而且都是穿得整整齐齐,不敢脱衣服睡觉。”李女士注意到孩子头顶的头发有些异样,经过询问才得知,在一次挨打中孩子头顶部的头发被她父亲大力全部扯掉,天生爱美的女孩将两侧头发集中向后梳,将“秃顶”遮盖起来。

孩子知道随手关灯,会自己做饭洗衣服,很节约也很懂事,说出的“小大人”一般的话语让李女士全家对这个孩子充满好感。同时,他们也注意到孩子身体上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她左手臂有一处被烟烫的伤疤,她说是2013年刚来深圳时被爸爸烫的。她左大腿应该是有伤没好,只要快速走路就会摔倒,她说是被爸爸用棍子打的。”晶晶说,自己家中有一根鞭子,“是挂在床头随时打我用的。”有一次孩子犯错挨打,警察介入。当着警察的面父亲信誓旦旦保证以后再也不打孩子,而他们转身刚离开,父亲便拿起鞭子抽她:“我没打你,我抽你!”为了摆脱家暴,晶晶曾两次自杀并被送往龙华人民医院抢救,也曾离家出走多次。然而每次被找回,依然脱不了一顿好打。

2月15日,李女士夫妇来到防家暴机构求助。晶晶开始大哭大闹,随后景田派出所介入,将她送往救助站安置。孩子在救助站情绪激动,一直撞门、撞墙。她口口声声说要自杀,“死也要死在救助站”。晶晶楼下小商店一位店主说,自己曾看到孩子被打的全过程,“一直踢一直骂一直打,打得很凶,从这条小巷打到另一条小巷。”他摇摇头,连叹怎么会有这样的父亲。另一位中年妇女也非常疑惑,“孩子真的是亲生的么?”晶晶说,房东老张夫妇非常同情她的遭遇,好几次偷偷救了她,还告诉她,“下次你爸要是打你,你大聲尖叫,我马上帮你报警。”

晶晶的亲戚则说:“刚来时还挺心疼的,但是从小没妈的孩子总会染上拿别人东西、撒谎的坏习惯,她爸是个直脾气,觉得打她是为了让她学好。”她长叹一口气说,他打孩子时大家都拉着他,“不拉还没事,越拉打得越凶。”心情不好、买彩票没中、桌子没擦干净,都能成为他殴打女儿的理由……

令人感慨的现状——

2016年11月,全国妇联做了一个关于家暴的调查《中国家暴现状》,据统计:“中国2.7亿个家庭中,有30%的已婚妇女曾遭受家暴。平均每7.4秒就会有一位妇女受到丈夫的殴打。家暴致死占妇女他杀原因的40%以上。我国每年有15.7万妇女自杀,而其中60%的动因是家庭暴力……”除了孩子本身被施暴外,按每个家庭平均一个孩子计算,中国有约9000万的孩子还会亲眼目睹过亲人间的施暴过程。这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并不比直接被家暴带来的伤害轻。他们陷入短期或长期的痛苦、抑郁,一些人可能存在暴力传承、负面情绪迁延。童年的创伤,成为一生的重负。所以说,家暴现状实在令人堪忧。

来自网上的统计数据——

1. 来自有暴力倾向家庭的儿童更容易经历短期和长期的严重心理问题;

2. 经历过家庭暴力的儿童通常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诊断标准,对他们大脑的影响与那些经历过战争的退伍军人相似;

3. 童年时期的家庭暴力与学习困难、智商较低、视觉运动能力不足以及注意力和记忆问题直接相关;

4. 生活在家庭暴力中,孩子的DNA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会提前7~10年老化;

5. 那些在家庭暴力中长大的人自杀的可能性是常人的6倍,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常人的50%;

6. 如果你是在家庭暴力的环境中长大的,你对别人实施暴力犯罪的可能性要高出74%;

7. 家庭暴力的孩子在成年后重复这一循环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3倍。

心理专家:遭受殴打的孩子有何感受?

对于被家暴的孩子来说,远离暴力只是刚刚开始。目睹和遭受家庭暴力,都会成为儿童心理阴影的来源,他们身上可能不同程度地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社交困难等现象。

遭受殴打的儿童会变得恐惧和焦虑。他们总是保持警惕,观察并等待下一次虐待事件的发生。他们永远不知道什么事情会引发虐待,因此,他们永远不会感到安全。他们总是为自己、母亲和兄弟姐妹担心。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无能为力。

那些在虐待中长大的孩子保守家庭秘密,有时甚至不和别人谈论虐待。来自受虐待家庭的孩子在外面看起来很好,但在内心他们却很痛苦。他们可能会因为虐待而责怪自己,认为如果他们没有做或说过某件事,虐待就不会发生。他们也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兄弟姐妹或母亲引发的虐待而生气。他们可能会感到愤怒、尴尬和羞辱。这种对自己的无力感和愤怒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累积,在未来的人际关系中释放出来。

受虐待的儿童感到孤立和脆弱。他们渴望得到关注、喜爱和认可。因为妈妈正在挣扎着生存,她经常不在孩子们身边。因为爸爸对每个人都控制欲太强,他也不在孩子身边。这些孩子在生理上、情感上和心理上都被遗弃了。

同时,有研究发现,长期反复受虐的儿童会产生高警觉性,比较容易误解周边的环境。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刺激感知难以明确而误以为是威胁时,就会出现猛烈回击。而年龄稍长的儿童与青少年长期受虐会出现偏执理念和错误感知,也容易出现暴力行为。

孩子遭受家庭暴力怎么办?

1. 寻求其他家庭成员帮助

如果爸爸有暴力倾向,就寻找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的帮助,及时制止父亲的家庭暴力。

2. 寻求周围邻居帮助

如果被父母家暴,可以敲对面熟悉的邻居的家门,让领居帮助自己,制止家庭纠纷,化解矛盾与暴力。

3. 尋求居委会、村委会帮助

可以向居委会或村委会等家庭民事纠纷调解部门反映,让他们帮忙做好父母的工作,让父母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4. 寻求警察帮助

可以拨打“110”电话,向派出所、公安部门求救,让警察强力制止父母的家暴行为,让父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

如何保护遭受家庭暴力的儿童?

2016年生效的《反家暴法》中,向有关部门告知家暴行为变成义务,其中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委会、村委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若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家暴或疑似遭受家暴,须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未及时报案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承担法律责任。”2019年1月3日,云南省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层面出台家庭暴力强制报告制度实施办法的省份,再次将上述机构明确为强制报告的责任主体。

根据民政部2017年发布的《受侵害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指引》,在上述资料搜集、调查和评价的工作完成后,民政部门会根据结果决定是否进行会商并提供干预服务,或提起撤销监护权的诉讼。

依照《反家庭暴力法》,如果父母的行为被判定为“情节较轻、依法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家庭暴力行为”,警方会出具《家庭暴力告诫书》,书面要求停止加害,由受害人、加害人和警方三方存档。根据人民网2017年的报道,作为试点的长沙市观沙岭派出所在2016年共发出35份告诫书。随后的回访证明,绝大多数告诫书都起到了震慑作用,家暴复发频率明显降低。

另外,《受侵害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指引》中规定,如果未来监护人依然监护孩子,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将会向孩子的学校、辖区公安机关和居委会或村委会通报,要求其留意孩子未来的学习生活状况;在孩子回归家庭的第一个月中,工作人员每周探视一次,第二个月每两周探视一次,之后的九个月内每月探访一次,如果有发现家暴行为则立即报警。

提高儿童自我防范家暴意识。一般情况下,在家暴面前,儿童往往都处于被动地位,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而学校是自我保护教育当中最重要的环节,用一些生动的例子教育孩子如何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保护自己,让他们知道面对自己权益受到侵害时该如何去做,教育儿童警惕、识别、躲避可能发生的任何侵害。

加强儿童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司法行政机关、宣传部门以及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开展法律知识宣传,让家长明白对儿童施暴的后果和所要承担的责任,减少和避免家庭暴力的发生,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多机构合作,形成社会支持体系。儿童家暴是一个社会问题,除了完善法律保护外,还需要政府开设儿童热线、儿童庇护所等,需要社会救助,需要居委会、村委会、妇联等机构直接干预,医疗机构建立心理救治室,一旦发现儿童受到侵害,要及时通知有关儿童保护组织。

加强监管,消除或者减轻家庭暴力产生的因素。除了上述所说,预防家暴也是必不可少的,家长不正常的心理和不良嗜好,也是引起家庭暴力的主要因素,消除或者减轻对于防治家暴有着重要的作用,像法律禁止行为,执法机关可加强措施解决,并以社区为基础做好沟通、教育、监督等工作,在家长矫正期间由身心健康的亲属或者公益性机关负责儿童照料。

遭遇家庭暴力的孩子,请在第一时间告诉你的老师和亲友!希望广大群众,从邻居、亲戚朋友到老师、同学,都要对身边发生的虐童事件给予关注,进行劝解、提醒,或举报投诉。

猜你喜欢

晶晶家暴女儿
反对家暴
炎热的夏天
The Impact of Dignity on Design Behavior
需要立法保护目睹家暴的未成年人
红樱绿茶两相欢
邵晶晶设计作品
和女儿的日常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