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9-04-26邱志忠

师道·教研 2019年3期
关键词:导言小鸟识字

邱志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学习中,只有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他们的创造力才能发挥。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架起学习知识的桥梁。因而,在教学时,我非常重视课堂的气氛,因为适宜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

一、精心设计导入,唤起学生浓厚兴趣

在講读课文时,我都从解题入手,仔细设计导言,通过简短生动,引人入胜的导言,唤起学生对学习新课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促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他们就会去思考,去理解。在教《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一课时,我设计的导言是:“同学们,你们想交朋友吗?”(学生齐答:“想!”)师:“现在,老师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大家认识,好吗?”(学生齐答:“好!”)一位学生扮演波斯猫走上讲台和同学们打了个招呼。接着我就导入课题:“我们的新朋友波斯猫并不快乐,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这种抓住儿童喜欢交朋友的心理特点,用简短的话语为开头语,也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节课的开始能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教者必须科学设计好每节课的导言,把学生引向深入。

二、课堂语言趣味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为了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金”字时,我编了一个顺口溜: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用顺口溜进行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三、课堂情境趣味性,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由于低年级的课文短小精悍,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让说话训练与朗读训练紧密相连。如,我在教《小小的船》时,作了如下设计:(配乐,师描述并贴“夜空图”;生闭上眼睛根据描述做动作,想象)让我们一起飞向蓝天,坐到月亮上。看,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贴上小女孩)师问:小姑娘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你坐在月亮上还看到了什么?说话训练:我坐在月亮上,看见()。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后,反复指导朗读课文第二句。在这样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读读练练;诵读感受语言美,学生读得美美的,并很快悟出其中之意;说话时想象意境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说话:东方明珠、长城、流星、外星人等一一闪现在他们眼前。扎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四、创造享受成功机会,增强学生求知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多方面的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另外,我们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落伍者”,更不能总是给学生“敲警钟”,而应该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如:我在上课时,对学生的某个行为或某个方面取得的进步特别满意时,我会给学生们一个特殊的奖励,如加分、颁发奖品、给他某一特别的权利等。“好极了”“就是这样”“我为你自豪”“棒极了”“真是不可思议”“真不错真有你的”“精彩极了”,这些美好的话语,我会毫不吝啬地献给学生。

五、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

课堂教学,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讲究教学的方法艺术,贪多求快,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塞给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感到负担重、压力大、弦绷得太紧,从而惧怕学习。在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一堂课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始终都是一样的,有时在不平衡中呈波浪式。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课文内容,适时创设“问题的情境”,才能不断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在教学《放小鸟》第一段前,问学生:“你能说说你见过的小鸟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因为这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了,正当他们说得起劲时,我出示了文中写小鸟样子的句子,并出示了小鸟图。“如果有这么可爱的一只小鸟出现在你面前会怎样?”“把它画下来”“和它一起玩”“把它关进笼子里”……学生思维活跃,都争先发言,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当学到最后一节时,我又因势利导:“这么可爱的小鸟,作者为什么要把它放走呢?难道是因为不喜欢它吗?你们讨论一下,然后告诉老师,到底是什么原因?”从学生既认真又热烈的讨论中,可看出他们对这些问题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课堂上,我每次采用这种提示法去创设情境,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责任编辑龙建刚

猜你喜欢

导言小鸟识字
专题导言
导言
导言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小鸟
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