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术式对肺癌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

2019-04-26曲日初马金玉姚健谷爽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心律失常危险因素肺癌

曲日初 马金玉 姚健 谷爽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术式对肺癌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100例实施肺癌肺切除术治疗患者,其中实施全肺切除术患者60例,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记录不同手术方式实施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生命体征变化,总结并发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不同手术方式对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100例肺癌患者均顺利实施肺切除术治疗,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8.00%,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肺叶切除术(P<0.05);手术时间超过3h、术中出血量超过500mL、淋巴结清扫、迷走神经损伤以及术中低血压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手术方式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为降低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发生,,临床应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切除部位以及范围。

【关键词】肺癌;肺切除术;心律失常;危险因素

随着肺癌发生率逐渐上升,手术切除治疗肺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心律失常为肺癌术后常规并发症之一,影响肺癌患者的手术预后效果,是肺癌围术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认为,明确肺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改善,临床意义重大。相关研究表明,肺癌手术方式与肺癌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密切相关。我院总结分析不同手术用于肺癌治疗中,总结不同手术方式与肺癌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用于指导临床手术方式选择,降低术后心律失常等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我我院2017年5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实施肺癌肺切除术治疗患者,男60例,女40例,≥60岁50例,<60岁50例,实施全肺切除术患者60例,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术前经CT、MR/影像学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外周型肺癌40例,中央型肺癌60例。吸烟史患者88例。糖尿病史8例、心律失常病史6例、冠心病史7例、高血压病史9例、呼吸系统病史(肺结核、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70例。术后病理类型:小细胞癌11例,大细胞癌4例,腺鳞癌16例,腺癌26例,鳞癌43例。根据肿瘤TNIVl分期:I期29例,Ⅱ期44例,Ⅲ期23例,Ⅳ期4例。

1.2研究方法

调查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以及既往史(糖尿病、心律失常、呼系统疾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病史);术前完善各项检查,进行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床边心电图等检查。术前确定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区域范围,并积极采取措施治疗并发症,用药改善患者的心肌供血,降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范围、术中出血量、有无疼痛、并发症等相关指标。

1.3心律失常诊断标准

术后常规复查复查床边心电图,术后至少连续监护72h,记录心电图变化、心律失常发生及持续时间。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第7版《诊断学》标准诊断心律失常:24h早搏次数超过100次/min、窦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超过3min,判定为心律失常。

1.4统计学分析

软件分析工具SPSS20.0。组间对比计数资料率表示以x2检验,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肺癌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100例肺癌患者均顺利实施肺切除术治疗,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心律失常48例,发生率为48.00%。心律失常主要出现于术后72h内,之后发生率逐渐下降,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颤、心室停搏等严重心律失常出现。其中心律失常最为常见类型为窦性心动过速40.0%(40/100),其次为房性、交界性早搏27.0%(27/100)、室性早搏21.0%(21/100)、室上性心动过速21.0%(21/100)、房颤16.0%(16/100)、室性心动过速6.0%(6/100)、束支及房室传导阻滞为6.0%(6/100)。其中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心律失常患者48.0%(48/100)。

2.2手术方式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相关性

60例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8.3%(41/60),40例肺叶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5.0%(18/40),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肺叶切除术(P<0.05),表明手术方法与范围可能为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直接影响因素。

2.3手术与肺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因素

总结100例肺癌切除术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手术影响因素,手术时问>3h 29例,心律失常发生18例(62.07%),<3h 71例,心律失常发生30例(42.25%),手術时间≥3h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手术时间<3h手术治疗患者(P<0.05)。

术中出血量:≥500mL患者19例,心律失常发生12例(63.16%),<500mL患者81例,心律失常发生35例(43.21%),术中出血量高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术中出血量低者(P<0.05)。

淋巴结清扫:有淋巴结清扫51例,心律失常发生28例(54.90%),无淋巴结清扫49例,心律失常发生20例(40.82%),淋巴结清扫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P<0.05)。

迷走神经损伤:有迷走神经损伤12例,心律失常发生11例(91.67%),无迷走神经损伤88例,心律失常发生35例(39.77%),迷走神经损伤的心率失常发生率高于无迷走神经损伤者(P<0.05)。

术中低血压:术中有低血压13例,心律失常发生9例(69.23%),术中无低血压87例,心律失常发生38例(43.68%),术中低血压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无低血压者(P<0.05)。

3讨论

肺癌发生率不断升高,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尤其针对肺癌侵及肺血管时,需切开心包处理。研究报道表明,非心脏手术中,胸腔内手术心脏并发症风险1%-5%。因开胸手术对患者造成创伤、手术操作直接刺激心脏等,肺叶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延长患者的治疗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以及经济负担。本次研究表明,100例实施肺癌切除术治疗患者并发心律失常48例,发生率为48.00%。

关于肺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病原因复杂,当前国内外关于其发病原因并无明确定论。有学者研究提出,年龄、性别、既往心律失常病史、手术方式、外周血管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均为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肺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结果。

本次研究中,重点分析手术方式与肺癌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不同手术方式对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密切相关,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肺叶切除术(P

上述研究表明手术方式为肺癌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此外心律失常发生还与手术等相关因素有关。研究表明,手术时间超过3h、术中出血量超过500mL、淋巴结清扫、术中低血压、迷走神经损伤等也是肺癌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临床应明确,为了降低肺癌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声,应进行必要的术前评估,掌握患者的守护适应症,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手术过程中,尽量注意避免过度挤压心脏、牵拉肺门,缩短手术时间,并进行充分的术中止血,防止术中发生持续低血压。术后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提高患者生存率。

综上所述,为提高肺癌手术患者预后效果,临床应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规范手术操作,术中积极观察,加强心电监护,降低肺癌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

猜你喜欢

心律失常危险因素肺癌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中国每年78万人确诊肺癌医生忠告,预防肺癌,晚上请坚持四不要
近亲得肺癌自己早预防
北京新发恶性肿瘤 肺癌约占两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