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2019-04-26袁德润
袁德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力度,要用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培养小学生的人文水平。
一、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其中中年级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地自我阅读的时间,教师适时纠正学生因方言而发音不准确的字词,指导学生在停顿、重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读正确,读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在“有感情”的要求上不能太高,只要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理解感受,教师就应该给予鼓励或者肯定,感情朗读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创设适宜情境,理解感受作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二、采取多种形式的阅读方式
多读并不是机械地、无目的地,一遍又一遍地念读。老是用一种形式朗读,学生会有单调、乏味感,重要的是朗读的形式应该多样。
1.读与看相结合。小学低年级的课外阅读,大多都是些生动搞笑的故事,我就将这些故事制作成电脑动画,让学生在看中读、看中思、看中明、看中悟,这样将对低年级小朋友来说枯燥无味的语言文字变成一个个生动形象、声情并茂的动画片,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手捧课外书,用心地阅读。
2.读与听相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活泼好动,你要让他静静地坐那儿看多久的书,那可比登天还难。我就将一些搞笑的故事,透过录音将它录下来,然后在班上利用早读、中午、晚读等时刻放给小学生听,让他们在听中读、听中想、听中记、听中乐。
3.读与说相结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平时老师的耳濡目染下渐渐地学生也有主动捧起课外书读起来,他们读得是那样专注入神,在每月一次的故事演讲比赛中一个一个手舞足蹈、绘声绘色,说得那样生动、形象,真是赞不绝口。学生以对话的形式畅所欲言,交流一周来的读书状况。学生能够朗读课外书中的精彩片段,能够谈谈自己读完某篇文章后的感受,也能够针对同一篇文章谈各自不一样的见解,还能够向大家推荐好书。读与说相结合就让学生透过读书谈自己独特的见解,让思维的火花互相撞击,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4.读与演相结合。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如配乐读,配画或投影读等创设情境,并分别安排几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进行表演性朗读。如《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等可采用此形式,对于增添课堂教学情趣,加深对课文情境体验都有很好的效果。朗读的形式多样化,使學生常常保持新鲜感,激起学生对朗读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阅读教学教无定法,如能重视朗读,采取多样的阅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让“读”占鳌头,就能有效达成本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让学生爱上阅读,体现出阅读的独特魅力。阅读教学教无定法,如能重视朗读,采取多样的阅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让“读”占鳌头,就能有效达成本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让学生爱上阅读,体现出阅读的独特魅力。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极为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努力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让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提高阅读的综合素养。
例如教学《乌塔》一课,我采用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于课后组织了一场辩论赛,围绕乌塔说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是对还是错,分正反方展开辩论。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双方轮流发言,唇枪舌剑,非常精彩。鼓励个性化的阅读,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综合素养。阅读教学的生命就在于让读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读中理解,积累,模仿,创造,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