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维导图之花在阅读中绚丽绽放

2019-04-26陈碧宇

师道·教研 2019年3期
关键词:思路导图课文

陈碧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征求意见稿里提出要把“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主体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阅读教学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和理解文章内容,主要采取的是先通读课文,然后将课文划分成段落层次、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的教学方法。学生的阅读基本建立在线性思维基础之上简单的思维过程,篇幅长、理解难度大的课文普遍存在看了前面,忘记后面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更会影响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笔者借助思维导图,通过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自由绘制、小组合作、单元整合、拓展提升四个环节,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把握重点、整理归纳的能力。思维导图能有效激发学生思维兴趣、提高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激发学生更多地思考课文相关内容,从而拓宽文本的深度和广度。

第一步,自由绘制:自由绘制思维导图预习新课,理清课文行文思路,形成思维的逻辑性。

学习新课时,教师展示思维导图来梳理课文的体系结构,将课文的重点、难点及知识点直观简洁地呈现给学生,学生剖析思维导图看到作者的思维过程,能轻松掌握通篇思路和写作方法,便于深入理解课文。笔者在粤教版必修课文的阅读教学中进行了思维导图的尝试:每天上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自由绘制出思维路线图,通过绘图学生完成对课文思路的梳理。检查预习,堂上展示优秀学生作品,如学生通过绘制《论握手》的思维导图,理清议论文的行文思路,论点是标题论握手,反面例子:过分热情,过分拘束,正面提出通过频频握手呼吁要热情真诚。刚接触思维导图的起始阶段,先不提供思维导图的统一模板,保护学生的理解和想象,更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流畅性。

第二步,小组合作:合作绘制导图研读重点篇目,深入研读让思维呈现独特的个性色彩,形成思维的创新性。

根据学生特点组成思维合作小组,分组而坐,如必修一小组共同绘制《黄山记》的思维导图,每人提供自己预习的思维导图,由小组选出一份优秀的作品作为蓝本,然后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预习讨论、增添,最后由小组发言人来进行课文思路梳理。学生自己单独绘制导图的新鲜感过去了,同伴之间分享导图的做法可以增加学生兴趣,通过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培养阅读思维的创新性。阅读的目除了“阅”和“读”,更重要的是引发学生思考和运用,把所看所读所思应用于活动中,将个体的阅读行为通过交流碰撞所表现出来的社会阅读目的可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第三步,单元整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拓展篇目阅读,大容量高强度训练,形成思维的敏捷性。

笔者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整合必修三第二单元科学小品文。利用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一节语文课完成了3篇基本篇目《说数》《奇妙的低温世界》《寂静的春天》的学习,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大容量、高强度的优点。阅读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阅读速度慢、思路断续、“瞻前忘后”等问题与学生头脑中篇章图式欠缺有一定程度关系。训练中先以思维导图概括激活学生思维中固有的图式,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能延长对文章内容的记忆时效。在实验中发现思维导概括中充分运用主题扩展信息能充分启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度,使阅读活动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形成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附教学设计:

说不尽道得明

——走近科学世界,做一个科普使者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① 了解科学小品的特点。

② 运用思维导图,做到速读和研究性阅读,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

③ 学习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抽象事理的写法,并学以致用。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科学改变世界和人类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求索的科学精神。

3.过程和方法:

① 自学与辅导相结合。

② 借助思维导图走进文本。

③ 小组研讨。

课前预习:本单元三篇课文是以什么线索来展开说明的?请你根据作者的思路画出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

第一部分:小组探讨

小组探讨:交流同组的思维导图,讲述三篇课文的行文思路。

小组展示:

第一组:《说数》;第二组:《奇妙的低温世界》;第三组:《寂静的春天》。

第二部分: 化抽象为具体

小组分享:我们在初中学过哪些说明方法,請你列出来,并且在本单元的课文中分别举2例加以说明。可以参看语文课本第 52 页“点击链接”中的知识短文《说不尽道得明》。

第一组:《说数》;第二组:《奇妙的低温世界》;第三组:《寂静的春天》。

第四步,拓展提升:在时评阅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条分缕析的能力,形成思维的思辨性。

新课标要求“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型思维。”阅读就是一条重要的途径,通过人与文本的直接对话获取间接信息的活动,阅读能力的高低便会直接影响到写作能力。语文学科思维归根到底就是表达,表达需要清晰、准确、连贯、生动。语文学科阅读和写作的训练要求,蕴含有大量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培养的因素。笔者通过思维导图读写结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当今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图,让文更直观,更简单;文,让图更具体,更生动。目前命题的要求更侧重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并注重考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发挥,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特点。

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选取横向树状思维导图,用来分类信息或者规整信息到不同的组别或类目,也可以用来总结中心意思和细节。笔者尝试先让学生阅读白岩松的演讲稿《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让学生阅读后绘制思维导图,学生概括后得出选材1是卡萨尔斯答问,选材2季羡林为年轻学子看包,选材3是冰心问候,选材4是年轻人用竹子在季老门口土地上留下问候话语,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归纳主旨。

利用光明网的时评频道中优秀时评范文作为高三学生的写作素材,每天提供一篇精选时评用以训练。学生阅读时提供纵向树状思维导图让学生填写,通过概括时评的论点和理清思路,如学生在填写《城市看海,市长怒斥不如制度给力》一文,条分缕析把看海奇观这个现象的原因及其对策一一找出,很好的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思辨性。

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对文本进行研读、吸收、思考,其创新思维的流畅性明显高于未运用思维导图的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能有效促进地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让思维导图之花更好地在阅读天地绚丽绽放。【本文为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名师专项课题“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3B076)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龙建刚

猜你喜欢

思路导图课文
烃思维导图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不同思路解答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背课文的小偷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