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社团之力,促班级发展
2019-04-26陈彩梅
陈彩梅
学生社团是经过学校职能部门批准成立的学生组织,为满足团队共同意愿和个人兴趣爱好,由团员自愿组织而成,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它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借助社团之力,可以推动整个班级的健康发展。
一、借社团特色活动之力——改变班级精神面貌
大多数中职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基础薄弱,成绩不佳,厌学,缺乏自信,孤傲冷漠,不求上进。这是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课堂教学在发展学生智能上严重片面化的结果。社团活动能诱发学生的强烈兴趣,反复的专项训练有助于学生发挥特长,加强优势,提升素养。习近平曾说过,让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班主任若联合各科任老师想方设法在班会、晚会、集会、课间、课堂等插入学生在社团训练的相关项目,如让班里舞蹈社团的学生排练某些舞蹈,不但在本班的班會课、德育课、音乐课上展示,而且可以到本校或更大的舞台去表演,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这样学生亲身经历或目睹由平凡到精彩的蜕变过程,重新认识到自己还是一个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新一代青年,从而使整个班级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统一观念,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借社团培养模式之力——建班级互助团队
目前大多数社团培养社员的模式基本上都是社长带部长,部长带社员,社员带新社员。这种传、帮、带模式让社员在其中需要完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从依赖变为自主,从而培养了社员独立思考、组织、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正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一文中的观点——“大多数学生得熏染,督促就肯学了。” 况且学生之间这种“熏染、督促”没有所谓的“权威”,具有较浓厚的民主气氛,容易产生健康向上的群体意识,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教育的目标。
因此,班主任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等某些方面的一致性,以此建立以宿舍为单位的自愿互助团队。这样比较容易实现“教师教学得快的队员,快队员帮慢队员,慢队员带新队员”的一对一团队互助模式,充分发挥团队“熏染、督促”之效。如在班级实行人人轮值班长制度,班主任以“手把手教方法,心贴心谈思想”的理念带即将当值班长的“快队员”一周,然后让他带着下周的轮值“见习班长”上岗。这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团队互助管理当中,既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又使每个同学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取长补短、积极进取。借助社团培养模式之力,打造出“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的优秀班级。
三、借社团管理系统之力——促班级全面发展
目前学校社团管理除了传统的日常管理机构,还采用网络管理系统,功能主要包括社团课程管理、上课信息管理、通知管理、作业管理、考勤管理、活动展示等功能模块。学生、家长、教师随时可以浏览社团负责人发布的社团动态、活动照片和学习内容等,关注相关状况。这不但架起师生、家校之间沟通的桥梁,还有组织、有计划、有成效地达到规范学生种种行为的目的。
在推行现代化教育的今天,班级完全可以构建家庭、学校之间的一体化、数字化、个性化管理系统,让家庭教育的亲情力量与学校专业教育相结合,促使班级学生全面发展。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为了让本班中职生养成8S规范的职业素养,开展“美在身边”为主题的拍摄活动,并请家长共同关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场所中发现美、拍摄美;在班级管理网络平台展示美,传播美;在课堂上讲述美、感受美;然后共同去认识美、追寻美,让学生不断“美化”自己的行为,促使8S活动向“合理化、行事化、习惯化”演变,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当每一个学生把8S的良好行为习惯带回家、带进企业之时,那就是家校合作教育成功之时,且必将形成良性循环,造福家庭和社会。
总之,借助社团的巨大推动力,既可以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也能促进班级全面、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