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寺庙里的神像

2019-04-26李慧婷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19年3期
关键词:神像神仙灯笼

李慧婷

大街小巷里的家家户户挂上了一盏盏红色的灯笼。大门倒贴“福”字,春联贴在门的两边,从远处望去,还真像是两尊威武的石狮。走在郊区的石泥路上,依稀可以听见小孩放鞭炮的声音,那是一种喜庆团圆的声音。

“按照我们家的习俗,大年初二是去寺庙拜神,为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爸爸对我说。我点点头,心里想着拜神是什么有趣的东西,爸爸像看出了我的好奇,摸摸我的头说,“寺庙拜神,是一种类似向上天祈祷的行为,因为在现实中,有的人不总是如愿,所以他们带着自己的愿望祈求上天能保佑。”我一下子觉得拜神很有用,对此充满期待。

下午我换上了新衣服,跟爸爸妈妈去寺庙。一路上浓浓的春节气氛,把小小的我看得入神。在大街上,无论是哪家店铺,门口处总挂着两只灯笼,红彤彤的,像是要把春节的气氛照到最高处。不久寺庙就到了。门里门外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走进去,有一段石头砌成的楼梯,那旁边是茂郁的植物,通向远处的是庙台。走在路上能感受得到植物散发出来的清香,那是一种沁人心脾的味,给人以平静清冷的感受。

我们终于到了供奉神仙的庙台里,里面放着一尊尊被人们用颜料画得极其精致、美麗的神仙。他们有着一个个传奇的名字:观音菩萨、文帝、武帝……人们不论他们是真是假,都供奉在那里,四周有一阵浓浓的香火之气,是香烛烧尽所散发出来的独特味道,很是熏人。

在神像前面,我像爸爸一样双手合十,拜了三拜,放下香油钱,这几个动作一气呵成。我望向美丽的神像,那神像的眼睛也像在望着我。透过浓重的烟火,依稀可以看见朦胧的前方又来了些许人。是几位老人,他们拎着重重的祭品进来,颤抖着把供奉的食物放在台上,接着跪在了前面类似沙发的东西上,双手和头向下鞠躬。我有一点看呆了,我不是很明白这些老人为什么要自己过来,他们家里的年轻人呢?他们为什么对不一定真实存在的神仙行如此大的礼数?我望向爸爸,他没有说话。

我好像知道了什么,那现在地上跪拜的人,是在生活中历经磨难的人,他们心中有一个美丽的世界,那里面安静美好,没有世俗的纷扰。像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不也就是古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吗?也许拜神之意不在神,而在心中的极乐世界。

学生写后反思

我只有过年时才回老家,对老家的寺庙及前赴后继的人们跪拜神灵的行为总是充满好奇之心,也隐隐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敬畏之情。我不能以封建迷信一言概之,每次随着父母走进寺庙我总是想很多,想找到个答案。今年在老家的寺庙里,我发现过来拜神的几乎都是老人,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某种崇拜与敬仰,但也说不清楚是什么促使他们如此虔诚跪拜,只能略作解释。

老师评语

小作者选取了“拜神”这一普遍的春节习俗来写作,写出了自己独特的观察与思考。小作者对“拜神”先是充满期待,却不知道其意义所在,只是跟着父亲合十参拜;在见到蹒跚的老人虔诚祭拜时便有了自己的疑惑与感悟。该文的优点在于小作者善于从生活中取材,能从“老人拜神”这一独特角度来深化文章主旨;但不足也明显:首先详略不当,对“拜神”前的内容交代过长,而对“老人拜神”的写作较短,使得文章的思考不够深刻,不能很好地自圆其说;其次,题目“寺庙里的神像”拟得不当,该文写神像不多,关键在拜神及其思考。

猜你喜欢

神像神仙灯笼
李真 为神像赋新韵
神像与游走:文昌出巡非遗口述史系列之十一
自主
遇见老神仙
老神仙变魔术
挂灯笼
挂灯笼
神仙汤
现在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