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抱茎茶油脂主要脂肪酸组分测定
2019-04-26黎贵卿韦晓娟马锦林
黎贵卿,韦晓娟,马锦林,叶 航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特色经济林培育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02)
越南抱茎茶(Camellia amplexicaulis)又名海棠茶,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古茶组植物,花为紫红色,叶片大,基部抱茎[1],故得名抱茎茶。越南抱茎茶喜阴,株型紧凑,叶形奇特,是一种优良的庭园绿化和室内观叶观花植物。近年来该植物已被开发为一种高档室内盆栽植物,年宵花市场对其推崇有加[2]。对越南抱茎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繁育、栽培[3-5]、生理生态[6-7],对其化学成分研究较少,仅有对其叶片进行茶多酚含量分析[8]。因此,开展越南抱茎茶油脂成分的研究,可为其油脂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越南抱茎茶、普通油茶茶籽均采自广西林科院油茶种质资源库 (108°21′E,22°56′N);石油醚、甲醇、甲醇钠、无水硫酸钠、氯化钠、二氯甲烷等试剂,均为分析纯;试验用水为超纯水。
电子天平(AL204-1,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RE-52AA),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RACE DSQⅡ,美国热电)。
1.2 试验方法
1.2.1 油脂提取
将干燥后的茶籽样品粉碎,准确称取100 g(精确到0.01 g),运用索氏提取器提取,溶剂为石油醚(沸程60~90℃),提取4 h,减压蒸馏去除溶剂,称重,待成分测试。
1.2.2 甲酯化条件
一般植物油的主要组成成分为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酯类,约占总油量的98%左右,其他还有少量的甾醇、维生素等等。甘油三酯的沸点常压下超过600℃,不能直接进GC-MS检测,因此,对其进行脂肪酸成分测试时,需进行甲酯化处理,使甘油三酯反应为沸点较低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再进行GC-MS检测确定具体的脂肪酸组成[9-11]。
准确称取提取的油脂5 g于圆底烧瓶中,加0.5 mol/L的甲醇钠-甲醇溶液30 mL,80℃水浴,回流反应4 h。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二氯甲烷、饱和氯化钠水溶液各50 mL,充分振摇使两相混合均匀,静置后分液,下层清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备用。
进样时用二氯甲烷稀释10倍,按色谱质谱条件进GC-MS分析。
1.2.3 色谱质谱条件
TRACE DSQ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1)色谱条件。色谱柱:弹性石英毛细管柱DB-5MS(30 m ×0.25 mm ×0.25 μm);载气为高纯氦气(99.999%),柱流量:1.0 mL/min;程序升温:140℃(2 min),以5℃/min升至200℃,以10℃/min升至300℃(5 min);进样口温度250℃;辅助器温度250℃;手动进样,不分流进样,进样量0.2 μL。(2)质谱条件。EI离子源,离子源温度:250℃;电离电压70 eV,扫描范围33~450 m/z,全扫描方式。
2 结果与分析
在上述GC-MS条件下,各脂肪酸成分分离效果较好(表1)。
表1 越南抱茎茶、普通油茶油脂中主要脂肪酸组成Tab.1 Composition of the main fatty acids of Camellia amplexicaulis and Camellia oleifera
越南抱茎茶茶籽平均含油率较普通油茶高,高19.20%;越南抱茎茶油脂中主要脂肪酸组成含量高低顺序为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普通油茶油脂中主要脂肪酸组成含量高低顺序为油酸>棕榈酸>亚油酸>硬脂酸;越南抱茎茶油脂中,饱和酸的含量较高,与不饱和酸的比例接近1∶1;越南抱茎茶棕榈酸的含量比普通油茶高,是其557.01%;越南抱茎茶油脂中的棕榈酸含量接近棕榈油中的棕榈酸含量[12],所以,油脂提取后,在室温下即发生凝结。越南抱茎茶油脂与普通油茶油脂差异较大,普通油茶油脂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平均达到88.48%,越南抱茎茶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平均为51.48%,最高仅为52.76%;检出的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含量的总和达97%以上(表1,图1)。
图1 越南抱茎茶和普通油茶主要脂肪酸组成对比Fig.1 Comparison of the main fatty acids composition of Camellia amplexicaulis and Camellia oleifera
3 结论
越南抱茎茶油脂中,饱和酸的含量较高,棕榈酸43.81%~45.23%,饱和酸与不饱和酸的比例接近1∶1。越南抱茎茶油脂与普通油茶油脂差异较大,普通茶油是以不饱和酸为主要成分,在油茶籽油生产中,不能将两者混在一起,以免影响油茶籽油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