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的装备AI 了吗?

2019-04-26启明

中国设备工程 2019年6期
关键词:身份语音区块

启明

如果说2018 年AI 人工智能从实验室走入了现实,那么,2019 年将开启人类和AI 全面合作的新起点。就在前不久,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了“2019 十大科技趋势”,涵盖了智能城市、数字身份、自动驾驶、图神经网络系统、AI 芯片、区块链、5G 等领域,让人们聚焦到真正创造价值的前沿技术,为2019 年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想象力源泉。达摩院认为,移动设备上的实时语音生成与真人语音可能将无法区分,甚至语音AI 在一些特定对话中将会通过图灵测试。在城市里,会说话的公共设施将会越来越多。

AI 技术虽然发展最热,但比它更快进入成熟阶段的是生物识别技术。达摩院认为,2019 年,生物识别技术将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过去几年,很多人开始习惯出门不带钱包,不带现金,而未来,不带身份证走遍天下的时代也将不会太遥远。随着3D 传感器的快速普及、多种生物特征的融合,每个设备都能更聪明地“看”和“听”。生物识别和活体技术将重塑身份识别和认证,数字身份将成为人的第二张身份证。

作为新时代先进技术的代表之一,AI 技术正为多个行业和领域带来巨大变化,同时在与传统产业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自身不断进化发展,已逐步迭代升级迈向2.0 新阶段。

语音AI 更灵通

提到人工智能就不得不提起AI 语音助手,早在2011 苹果公司发布iPhone4S 时,就同步推出了智能语音控制功能Siri。但是在发布之初,用户在尝鲜过后发现Siri 似乎并没能“听懂”用户的语音指令,不仅存在语言种类少,反应缓慢、语义理解力差等问题,而且可显示的功能也非常有限。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听懂”已经逐渐发展成人工智能语音助手的一个最低标准,并且逐渐得到用户的认可。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积累下,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功能已开始进一步向更多应用场景延伸,AI 语音助手正从“听得懂”开始向“听得懂还能灵活贯通”转变。

在不久的将来,每一个空间都会至少拥有一个可以进行语音交互的触电,这就需要或促进端云一体语音交互模组的标准化、低成本化。届时,会说话的公共设施将越来越多。可以让人确信的是,随着智能语音技术的提升,公共设施和移动设备上的实时语音生成与真人语音可能将无法区分,甚至在一些特定对话中通过图灵测试。针对这一领域的法律法规也会逐步建立,或者说是需要及时建立,否则将无法使这个新兴行业及时地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AI 专用芯片成趋势

当下数据中心的AI 训练场景,计算和存储之间数据搬移已成为瓶颈,新一代的基于3D 堆叠存储技术的AI 芯片架构已经成为趋势。

AI 芯片中数据带宽的需求会进一步推动3D 堆叠存储芯片在AI 训练芯片中的普遍应用。而类脑计算芯片也会在寻找更合适的应用中进一步推动其发展。在数据中心的训练场景,AI 专用芯片将挑战GPU 的绝对统治地位。真正能充分体现Domain Specific 的AI 芯片架构还是会更多地体现在诸多边缘场景。

未来,经历市场和资本的筛选之后,AI 芯片公司的竞争也将加剧,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初创企业,技术独特性、商业落地能力、软硬一体AI 芯片持续迭代的能力都将成为其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关键。

机器越变越聪明

单纯的深度学习已经成熟,而结合了深度学习的图神经网络将端到端学习与归纳推理相结合,有望解决深度学习无法处理的关系推理、可解释性等一系列问题。强大的图神经网络将会类似于由神经元等节点所形成网络的人的大脑,机器有望成为具备常识,具有理解、认知能力的AI。

比尔·盖茨曾经认为,人工智能将带来十分巨大的影响力,同时,还认为人工智能还有一项能力没有实现突破,而一旦突破将帮助人类解决更多难题,这项能力便是阅读人类语言。这项技术至今还尚不成熟,但是一旦超大规模图神经网络系统得到突破,将成为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跨越的标志之一。

比阅读人类语言更高一个层次的是理解和创造自己,一旦机器做到这一步,那将会带来非常巨大的颠覆。机器可以设计和编码自己本身,甚至在一些场景下,AI系统自己开发的AI 系统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人类专家。

深度学习和类似人类玩游戏的方式,是超大规模图神经网络系统赋予人工智能推理和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将会使人工智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标志着人工智能取得新的突破。

5G 网络催生全新应用场景

2018 年12 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加快5G 商用步伐”,并将其列为2019 年重点工作任务。很显然,5G 商用本身以及对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的融合发展,将形成广阔的市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 年12 月,工信部已经向3 大运营商发布用于全国范围的5G 试验频率,对促进国内5G 产业链成熟、推动5G 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情况可见,国内5G 商用步伐正处于加速度状态,已经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 试验网。

从应用层面来看,5G 主要对应三大场景:eMBB、mMTC 和uRLLC,其中eMBB 对应的是3D ?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mMTC 对应的是大规模物联网业务,而uRLLC 对应的是如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表面上看,5G 只是在传输速率、带宽、传输时延等方面的升级,但是和以往4G 时代不同,5G 的部署和应用会催生出更多全新的产业模式。5G 将远不止高速移动互联网,而是在真正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能让人与人之间的通信,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完全相连,是建设下一代智能城市、智能电网、智慧交通和智能安防等一系列的关键。另外,通过边缘计算平台的应用,5G 时代将支持用户面业务下沉、业务应用本地部署,可以实现用户面及业务的分布式、近距离、按需部署,这都将构建新的低时延、交互性强的应用场景,也有助于传感设备的普及应用。

达摩院预测,5G 网络的连接能力将增强至百亿级,带来海量的机器类通信及连接的深度融合。随着5G 时代的来临, 网络将向云化、软件化演进, 也将会催生全新应用场景, 例如车路协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将获得全新的技术赋能。

数字身份将成为第二张身份证

自互联网时代,数字身份的概念就一直不断演变。最初,数字身份以IP 地址系统和域名的形式呈现,用于识别连接到互联网的计算机。之后,计算机服务器和中央证书颁发机构开始向人们颁发数字证书。20 世纪90 年代,这种集中式的身份识别系统逐渐被以微软护照(Microsoft Passport) 为代表的联邦身份识别系统所取代。进入21 世纪,以OpenID 和OAuth 等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身份识别系统占据主流。

随着3D 传感器的迅速普及,多种生物特征的融合,生物识别技术正在逐渐成熟并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每一台设备都能更聪明地“看”和“听”,就好像是在各种地方都放置了人类的“公仆”。这些“公仆”将通过生物识别和活体技术重塑身份识别和认证,到了那个时候,数字身份将成为人的第二张身份证。从手机解锁、小区门禁到餐厅吃饭、超市收银,再到高铁进站、机场安检以及医院看病,靠脸走遍天下的高效便捷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智能汽车驶入发展快车道

对于目前来说,人车合一或许是最能让人接受的自动驾驶技术,或许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实现终极的无人驾驶,但并不意味着自动驾驶完全进入寒冬。车路协同技术路线,会加快无人驾驶的到来。在未来几年内,以物流、运输等限定场景为代表的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会迎来新的进展,例如固定线路公交、无人配送、园区微循环等商用场景将快速落地。

根据国家此前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2020 年,中国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对于未来来说,自动驾驶技术或许就是希望能够汽车完全脱离人类自主驾驶。

区块链理性应用加速

物联网技术是有效支撑链下世界和链上数据的可信映射,而区块链技术将促进可信数据在流转路径上的重组和优化,从而提高流转和协同的效率,使物联网的“顽疾”得到“医治”。两者既发生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进程之中,也将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发展。同时,区块链也将开始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跨境汇款,供应链金融,电子票据和司法存证等众多场景中,都能发现它大显身手的地方。随着“链接”价值的体现,商业化应用加速落地,分层架构和跨链互联将成为区块链规模化的技术基础,对区块链领域的过度狂热和过度悲观也将随着其价值的展现逐渐回归理性。

2019 区块链将成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融合载体,是IT 业未来几年最具发展潜力和商业价值的领域。

可以预见,在2019 年AI 技术将深入到更多领域,深入到各行各业,继续发掘各个行业的问题和机会,并将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带来“更智能”的未来。

猜你喜欢

身份语音区块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