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沧州冬小麦返青期气象条件分析及生产建议
2019-04-26王佳真
王佳真
(黄骅市气象局 河北 黄骅 061100)
2019年沧州市冬小麦于3月上旬进入返青期。返青以来,前期气温回升较快,光温条件适宜冬小麦恢复生长;大部麦区降水偏少,但结合冬前灌溉,大部麦田土壤水分尚可满足冬小麦返青起身的需求。各地应根据墒情、苗情分类管理。
1 气象条件对冬小麦返青的影响
冬小麦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回升至3℃以上时,地上部分开始返青生长,当气温上升到6℃~8℃时为返青盛期。进入3月份以来,沧州地区气温回升明显,3月上旬各地平均气温为7.2℃~9.7℃,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5℃~4.5℃,该时段日平均气温大部在3℃以上,因而冬小麦3月初开始萌动返青;旬内多晴好天气,日照充足,平均每天日照时数6.4~9.4 h,光温条件适宜小麦快速恢复生长。
返青以来麦区降水偏少,但结合冬灌和越冬期降水,目前沧州市麦田土壤墒情适宜,为小麦春季正常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总的来看,今年冬小麦返青以来气象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较为有利。且由于小麦越冬期间气温接近常年,冷空气过程少,强度低,温度变幅平缓,气象条件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整体看小麦越冬情况较好,死蘖死苗现象较少,冻害发生整体较轻,主体麦田带绿越冬率50%左右,有利于小麦春季早发稳长。与上年同期调查相比,一类苗比例明显增加,三类苗比例显著减少。个体素质和群体结构明显优于上年,接近常年,属正常偏好年份。
2 生产建议
2.1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进入返青期的冬小麦抗寒能力有所下降,各地要及时采取锄划等措施,破除土壤板结,弥合土壤缝隙,以提高地温和保持土壤水分,促进小麦返青生长。
2.2 坚持因地因苗分类管理的原则,科学运筹春季第一次肥水。墒情差的麦田及时浇“保命水”;墒情较为适宜的麦田,按照先三类苗、再二类苗、最后一类苗的顺序进行。播种偏晚、群体不足的三类苗麦田,要以促为主,在早春进行浅锄划,以增温保墒促苗早发,待新根、新蘖长出后,在起身初期进行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二类苗麦田多属于弱苗和壮苗之间的过渡类型,管理上要促控结合,促进春季分蘖的发生,巩固冬前分蘖,提高冬春分蘖的成穗率,第一次肥水时间掌握在起身中后期。一类苗麦田多属于壮苗麦田,早春田间管理要以控为主,采取氮肥后移技术,将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推迟到拔节期,加速分蘖两级分化,减少春季无效分蘖和无效水分消耗,降低后期倒伏风险。浇好抽穗扬花水。抽穗扬花水是决定穗粒数多少和千粒重高低的关键水,为确保产量,一、二类高产麦田在浇好春一水的基础上,还要浇好抽穗扬花水。
2.3 未来气温还有所波动,应做好设施蔬菜早春防风保温管理工作,及时揭盖草帘和放风,以调节温室内的温湿度,营造良好的小气候环境。
2.4 做好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返青至拔节期是茎基腐病、根腐病、纹枯病、红蜘蛛、灰飞虱等病害的侵染扩展高峰期,应及时做好监测与防治。
2.5 时刻关注春季天气变化,预防早春冻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