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社会研究的特征和热点问题

2019-04-26王会

魅力中国 2019年5期
关键词:普赖斯次数论文

王会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 广州 510053)

一、引言

从曼纽尔·卡斯特的《网络社会的崛起》开始,国内外有相当多的研究者对之进行了研究。与“网络社会”意思接近并同时在运用的,还有其他一些名称或术语,如 “虚拟社会”、“赛博社会”、“数字化社会”等[1]。在中国知网中检索主题为“网络社会”的文献(见图1),可以看到自从2010年以来,专家学者对网络社会领域的关注度显著提高。根据近几年文献发表的总量与态势可推断,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网络社会研究仍将是学术界与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高被引论文是指被引用次数较高的论文,对网络社会领域高被引论文进行统计,分析高被引论文的要素特点,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当前网络社会学领域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文献计量学中,普赖斯定律被用来确定高产和高影响力作者,并形成普赖斯公式,用其来衡量文献的核心要素,利用普赖斯公式确定核心作者[2]:多数情况下,高产作者和高被引论文的分布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规律,可以借用普赖斯定律确定高被引论文。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中国知网 ( CNKI)的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作为检索数据库,以包含“网络社会”或“虚拟社会”或“数字化社会”或“赛博社会”的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检索的上溯时间不受限制,检索截止时间到2018年5月1日,跨库选择“期刊”“博士”“硕士”“特色期刊”“教育期刊”“国际会议”“国内会议”“学术辑刊”8个论文数据库作为文献来源库,共检索出10201条文献,文献年代跨度为1994年—2018年5月,共计24年时间。这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相吻合,中国互联网从1994诞生,第一篇与“网络社会”相关的文章也在1994年发表。按照被引次数倒序排列,单篇最大被引次数为389,借鉴普赖斯确定核心作者的方法:,确定高被引论文最低被引次数:14.77,取整数 15,即累计被引15次或者以上的论文作为核心候选文献。

被引排序前950的论文,被引次数为大于等于15,因此将被引排名前950的论文确定为高被引候选文献。这950篇论文总共被引33161次,篇均被引次34.91,取整数35作为高被引论文指数,即被引次数大于或等于35的论文作为本文所研究的高被引文献,共277篇,占候选论文总数的29.16%。其中,博士学位论文81篇,硕士学位论文24篇,期刊论文171篇,辑刊论文1篇。这些高被引论文总被引次数为18650,占候选文献总被引次数的56.24%,篇均被引67.33次,这些论文的h指数为70。

某一主题文献的h指数是指该主题的一批文献有h篇文章的篇被引次数不少于h,其余文章篇被引次数均少于h,则该批文献的h指数为h。同一时段内,某批文献的h指数越高,该批文献的影响力越大。按被引次数降序排列,从第1篇被引389次向下查找,直到第70篇被引次数为73,第71篇被引用次数为70,所以这批文献的h指数为70(见图2)。

三、文献基本特征统计分析

(一)年份分布统计

相对来说,发表越早,高被引论文数量比例最高,说明论文累积被引次数主要与发表时间长短有关,发表时间越长,累积被引次数越大[3],高被引论文数量比例越高。但是,分析网络社会领域高被引论文的年份分布,要结合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中国1994年接入互联网;2001年—2008年第二次互联网大浪潮,从搜索到社交化网络;2009年开始第三次互联网大浪潮,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高被引论文数量中(见表1),2010-2012年入围高被引范围的论文最多,这三年被引论文占比各超过了10%;其次是2001-2003年,这恰好与互联网两次大浪潮时间相吻合。尤其是2010年以来,网络社会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表1 网络社会高被引论文年份分布

?

(二)作者统计分析

277篇高被引论文共计320位作者,累计作者频次357次,篇均作者1.29人次,作者合作情况见表2。合著论文64篇,占总篇数的23.10%,考虑到其中105篇是学位论文,其余172篇中37.21%为合著论文,表明网络社会研究论文作者大多处于单打独斗状态,合作程度不高。

表2 网络社会高被引论文作者合作情况

同一作者发文数最多的是4 篇,有4位,其中于志刚的论文被引次数也是最多;发文3篇的作者有2位;2篇的21位( 见表3)。

表3 网络社会高被引论文作者发文数统计

324位作者中,参与发表论文量最高的是4篇,同样利用普赖斯公式,确定核心作者:,取整数2,即以发表论文2篇或以上的作者为高频被引文献的核心作者,计27位(见表4),累计出现59次,占总频次的16.48%。

表4 网络社会高被引论文核心作者

(三)作者单位统计分析

277篇高被引论文作者单位共计186家,单位累计出现320次,篇均单位1.16,表明高被引论文单位合作不多。出现频次最多的是11次,同样利用普赖斯公式,确定发文核心单位:,取整数3,即以发表论文3篇或以上的作者单位为高频被引文献的核心单位,计20家(见表5)。多所高校对网络社会研究较多,研究齐头并进。

表5 网络社会高被引论文核心作者单位

(四)来源期刊统计分析

277篇高被引论文发表在180种不同的期刊上,其中《政治学研究》、复旦大学、中央党校论文最多(学校的为学位论文),各有8篇。利用普赖斯公式,确定核心期刊:,取整数3,即载文3篇或以上的刊物,作为网络社会的核心刊物,共计22种(见表6)。高校占比超过50%,说明当前网络社会领域在高校学生研究选题方面是热门,网络社会学发展前景看好。统计出来的高被引论文核心刊物都为社会科学和哲学与人文科学的核心杂志,可见这7种刊物是高被引论文期刊中的绝对核心。

表6 网络社会高被引论文核心刊物

1政治学研究8 12东北师范大学4 2复旦大学8 13华东师范大学3 3中共中央党校8 14社会科学3 4吉林大学7 15华中科技大学3 5华中师范大学5 16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3 6浙江大学5 17西南师范大学3 7兰州大学学报4 18西南大学3 8心理发展与教育4 19清华大学3 9学术论坛4 20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 10中南大学4 21北京邮电大学3 11山东大学4 22自然辩证法研究3

四、关键词统计分析

抽取277篇高被引论文关键词,共计得到800个关键词,累计出现1241次,频次最多关键词是“网络社会”,出现频次45次,也就是说有45篇高被引论文使用了“网络社会”这个关键词。利用普赖斯公式,确定核心关键词最低频次:,取整数5,即关键词累计出现5次或以上的关键词,作为高被引论文的核心关键词,共得27个高频关键词(见表7),占关键词总数的3.375%,累计出现267次,占总频次的21.51%。此外,频次4的关键词14个;频次3的关键词26个;频次2的关键词107个;频次 1 的关键词最多,有626个,占关键词总数的78.25%。由此可见,网络社会领域高被引论文研究主题分布相当宽泛。

表7 网络社会高被引论文高频关键词

这27个高频关键词反映了网络社会领域的研究热点,分析这些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确定网络社会领域近年来的发展脉络、热点前沿和发展方向。

分析网络社会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利用论文的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然后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6.0和可视化绘图工具Net Draw,绘制出基于中介中心度(Betweenness)分析和K-cores分析的高频关键词社会网络关系图谱(见图3)。

关键词共现分析法是文献计量学内容分析法中一种常用的重要方法,一组文献中关键词共同出现的情况,可以用来确定各关键词间的关系。关键词共现次数越多,表明这些关键词关系越紧密。

图3中矩形节点代表高频关键词节点,节点越大,代表该节点在整个关键词网络中的作用越大,控制其他节点共现的能力也越强;节点之间的关系用实线连接,实线越粗,代表相互之间的关系越强[4]。K-cores 分析则是通过颜色来区分关键词在整个网络中的核心程度,红色表示节点关键词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5]。

通过图3,可以直观地得到以下结论:

1.从节点大小来看,“网络”、“网络社会”矩形最大,且处于核心位置,这两个核心对于揭示研究主题和热点意义不太大,只是说明“网络社会”、“虚拟社会”、“赛博社会”、“数字化社会”等术语的使用还是以“网络社会”为主。但是网络社会领域的各项研究热点,“网络传播”、“网络文化”、“网络行为”、“网络道德”等是网络社会领域热点,都是围绕着这两大核心而展开的。

2.从节点间距离和连线的粗细来看,“网络社会”与“网络文化”“网络道德”“主体性”等距离较近、关系较为密切,说明网络社会关注点在于网络环境的转变,对网络文化、网络道德等涉及网络意识形态方面的研究较多,网络社会中人的主体性也是研究的热点问题,“网络社会”与“社会互动”的连线很粗,表明网络社会在社会互动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同样,围绕“大学生”相关的研究包括“网络行为”“网络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挑战”等。

3.通过K-cores分析,将从整个网络分类,其中矩形节点占据图中大部分位置,且处于中心区域,说明它们是网络社会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他节点都围绕这些热点延伸拓展。另外,可以看到,“网络空间”、“网络伦理”、“网络舆论”、“网络政治参与”这些节点虽然不是核心节点,但与其连线的节点也不少,也是当前网络社会研究的热点。

五、总结

以上对网络社会领域高被引论文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这一领域的研究特征和热点问题,但采用的方法可能还存在不少缺点,分析问题的角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一)关于统计时间的问题

本文搜索时间上限不受限制,搜索日期截止到2018年5月1日,因为统计数据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存在部分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与实际情况有少许出入,因而统计数据不一定十分精确,但从分析结果中还是能看出当前网络社会领域研究的特征和热点问题的。

(二)关于搜索主题的确定

由于在文献分类目录中学科领域没有网络社会学,因而在搜索文献时只能选择搜索相关主题。本文只选取了网络社会相关的术语,因此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三)关于普赖斯定律的适用性

本文研究的前提是借鉴普赖斯定律测定核心作者的公式,将其应用于高频被引论文和核心关键词的测定。虽然也有不少学者将此方法应用于高被引和核心文献分析中,从分析结论来看,基本能够反映真实情况,但此方法的适用范围究竟如何,还需要科学的检验和论证。

总之,网络社会未来的研究重点方向就是针对这些热点主题的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重中之重;做好网络传播,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提升政府部门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积极参与网络问政,形成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加强网络社会治理,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猜你喜欢

普赖斯次数论文
开枪致14人受伤,还能保释上班?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如果没有忘记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探索性作战仿真实验重复次数控制研究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