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临床分析

2019-04-25徐雷

健康大视野 2019年7期
关键词:尿道口阴茎成形术

徐雷

【摘 要】 目的:探討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尿道下裂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总有效率(98.33%)与对照组患者(80.00%)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33%)与对照组患者(23.33%)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尿道下裂;疗效

【中图分类号】

R969.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7-242-01

尿道下裂是小儿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以尿道口位置异常为主要表现,患儿尿道口可分布于会阴部至正常尿道口连线上,多数伴有阴茎向腹侧弯曲,属于先天性缺陷类疾病。目前,该病在小儿泌尿系统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生原因十分复杂,普遍认为与内分泌水平、高龄产妇、促排卵药物等因素相关[1]。目前,儿童尿道下裂主要采取手术方法治疗,然而,多项研究指出,不同手术方法对儿童尿道下裂的治疗效果有所差异。我院应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并与传统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尿道下裂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7岁,平均(3.7±1.9)岁;对照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岁,平均(3.9±2.1)岁。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尿道下裂诊断标准,通过临床查体发现外观的特征性改变确诊;其中,阴茎体型60例,冠状沟型40例,阴茎阴囊型20例;所有患儿均首次采用手术治疗,且为非会阴型尿道下裂。术前排除泌尿系感染者。两组患儿的年龄、病变类型、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患者家属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于 患 者尿道口朝向阴茎远端位置作U型切口并保留尿道板,宽约4-5mm左右,而后将患者包皮内板环形切开并使其与冠状沟距离保持5-8mm,分离患者深筋膜与阴茎白膜,使阴茎皮肤脱离后切除尿道板两端纤维素带,纠正患者阴茎下弯症状。术者对患者带血管蒂的包状皮瓣进行8-10mm横切,使其朝向阴茎腹侧转移并将其盖在尿道板上,使用6-0Maxon线对其进行连续缝合,使其能够覆盖血管蒂组织并最终形成尿管,同时术者对患者阴茎头两侧翼进行缝合,作为患者的正位尿道口,修复患者阴茎腹侧创面后结束手术。

1.2.2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 观察组患者实施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患者切口制作方法同对照组,脱离患者阴茎皮肤后直接纠正患者阴茎下弯,保留尿道板宽度为6-8mm并将尿道板于正中位置切开,将尿道板宽度延长至12-14mm,而后将尿道板缝合并直接形成尿管,于患者阴茎腹侧以及血管蒂组织上抽取相关组织以加强尿管结构的稳定性,最后进行尿道口成形术,修复患者阴茎腹侧创面。

1.3 疗效评定 尿道下裂的治愈标准[2] ①阴茎下弯矫正;②尿道口位于阴茎头正位;③阴茎外观满意,与正常人一样站立排尿,成年后能进行正常性生活。术后2周评估阴茎下弯矫正、尿道开口位置及尿瘘情况,连续随访至术后3个月评估是否存在尿道狭窄;根据此标准评价疗效,显效:患者阴茎矫正良好,不影响正常排尿;有效:患者阴茎基本矫正,术后阴茎旋转,术后尿道狭窄;无效:阴茎矫正不良,尿道成形术后尿道瘘,对于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38例,有效21例,无效1例,手术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患者显效28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手术总有效率(80.0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33%)与对照组患者(23.33%)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尿道下裂是男性新生儿常见的泌尿系统先天畸形,发生率大约为1/300,常合并阴茎下弯,我国新生儿中该畸形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尿道下裂病因复杂,普遍认为和基因突变及内分泌紊乱有关。尿道下裂最有效且唯一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包括阴茎下弯纠正和尿道成形两个部分。尿道下裂术式多达数百种,尽管没有统一标准,可最终目标都在于保留尿道板和完成一期修复。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在保留患儿原有尿道板的同时可保证患儿尿道板的完整性。近些年临床研究发现尿道板中含有丰富血管平滑肌及腺体,其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尿道板损伤可影响新尿道血供。因此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在保留尿道板的同时还增加了尿道板宽度,从而降低了术后个体尿道缺血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患儿术后尿道板纵切后修复,促进尿道上皮移行、再生,避免尿道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从而有效降低了疤痕再生导致个体患者尿道狭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总有效率(98.33%)与对照组患者(80.00%)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33%)与对照组患者(23.33%)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较好,且能够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欧阳宏文,伍 兵.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在儿童尿道下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哈尔滨医药,2017,37(4):332-333.

[2] 刘 奎,王 瑛,李正伟.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在尿道下裂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民康医学,2017,29(21):14-16.

猜你喜欢

尿道口阴茎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什么是处女膜病
高压电致胸壁洞穿性损伤伴阴茎伤救治1例
阴茎根部完全离断再植成功1例报告
阴茎不全离断再植1例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茎硬结症术后复发21例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脱垂的疗效分析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发症研究进展
PRN喷洒抗菌膜预防男性尿道口出血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