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房颤抗凝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19-04-25赵庆霞

健康大视野 2019年7期
关键词:华法林安全性

赵庆霞

【摘 要】 目的:探究对非瓣膜房颤老年患者应用华法林的抗凝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临床纳入2015.06~2018.01我院接收的非瓣膜房颤老年患者共98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应用华法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非瓣膜房颤老年患者应用华法林切实可行,抗凝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采用。

【关键词】 非瓣膜房颤;华法林;抗凝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7-224-01

心房颤动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该病发病率和年龄增长呈正相关,已对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有资料显示[1],房颤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3%,而在8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7.5%。非瓣膜房颤是心房颤动中威胁性最高的一种类型,易引发脑卒中和脑血栓,有研究提出[2],对非瓣膜房颤患者给予抗凝治疗能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本文探讨我院对非瓣膜房颤老年患者应用华法林,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06~2018.01我院接收的瓣膜房颤老年患者共98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有32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62~78岁,平均(68.57±2.36)岁。观察组有33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63~79岁,平均(68.64±2.35)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分析。

入选标准:⑴年龄均>60岁;⑵均符合非瓣膜房颤的临床诊断标准;⑶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⑴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⑵近期脏器有活动性出血者;⑶近期有外伤史或手术史者;⑷伴有血液系统疾病者;⑸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者;⑹伴有恶性肿瘤者;⑺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史者;⑻妊娠期妇女。

1.2 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肾功能、肝功能、尿常规、电解质、血常规以及粪便常规及隐血检查。

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规格 100mg/片 批号 国药准字H21022137),100mg/次,1次/d,嘱患者于晚饭后0.5h服用,每月定期前往医院进行一次复查,并根据其复查结果对华法林剂量进行合理调整。

观察组应用华法林(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规格 2.5mg/片 批号 国药准字 H37021314),初始剂量为2.5mg/次,1次/d,于每晚饭后0.5h服用,服用后每隔5d测量一次INR,75岁以下患者应将INR控制于2.0~3.0之间,75岁及以上患者应将INR控制于1.6~2.5之间,若患者INR超过3.0,应减少1/4华法林剂量,直到INR达标为止。若患者INR在2.0以下,应增加0.625mg华法林剂量,直到INR达标为止,达标后第一周进行INR复查,若仍然达标,可改变为两周进行1次INR复查,INR稳定后可改为每月进行1次复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终点事件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要求患者每月前往门诊进行1次复诊,对未定时复诊的患者采取电话随访,随访时间为2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资料选择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选择χ2检验,组间比较选择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选择配对样t检验,P值在0.05以下表明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

观察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率

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对比无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房颤时心律不齐会使心房收缩功能明显下降,血液在右心房积压,从而形成血栓或中风。临床多采用抗凝药物治疗非瓣膜房颤,以维持心房正常功能和稳定波动。

有研究提出[3],华法林属于香豆素类抗凝药物,其能对维生素K产生抑制作用,阻碍维生素K参与到凝血因子II、VII、IX以及X在肝脏内的合成,以发挥其抗凝作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生终点事件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提示华法林抗凝作用明显优于阿司匹林,赵淑娟等研究提出[4],阿司匹林剂量只有达到325mg/d才能发挥有效抗凝作用,且该药抗凝效果远不及华法林,临床关于小剂量该药物的抗凝效果仍存在较多争议。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无法根治房颤,患者需要长时间服药,会严重损伤其肝肾功能,因此,临床用药时应注意把握好抗凝强度,规律性监测患者的INR,并维持于2.0~3.0之间,因老年患者身体机能明显下降,容易合并其它疾病,因此,抗凝强度不宜过高,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无明显差异,分析原因可能是我院对老年患者应用华法林时,将其IRN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能减少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非瓣膜房颤老年患者应用华法林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抗凝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采用。

参考文献

[1] 张海青,梁文霞,陈巧等.华法林对房颤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流变指标的影响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12):94-96.

[2] 陈杰民,蔡振明,兰军等.华法林对房颤老年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流变指标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9):1065-1067.

[3] 黄志东,钟国强,李金轶等.住院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0):2310-2312.

[4] 赵淑娟,赵红卫,王宪沛等.单中心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现状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11):940-944.

猜你喜欢

华法林安全性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米氮平治疗老年失眠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华法林出血并发症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华法林防治房颤患者卒中的护理措施探究
Imagination发布可实现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术
非瓣膜性房颤华法林用量与CYP4502C9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华法林导致皮肤坏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