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替佐米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2019-04-25秦国祥
秦国祥
【摘 要】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硼替佐米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6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选取3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以硼替佐米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初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20/21),复发难治组为81.8%(9/11),两组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3.0604,P=0.0802;研究中没有患者因为药物不良反应而死亡。结论:初治性与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硼替佐米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廣。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化疗;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6-0-01
MM(多发性骨髓瘤)属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一种,是骨髓内浆细胞克隆增生的一种恶性血液疾病。该疾病主要发病群体为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尿液、血液中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出现、骨髓内浆细胞出现克隆性恶性增殖现象,并且通常情况下,患者会在不同程度上伴随有广泛性溶骨性病变或者骨质疏松。以往临床上通常会采用传统化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是难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中位生存期只有3年左右。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在该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为了将其证实,本研究也对此进行了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2013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选取32例,所有患者均在自愿情况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患者平均年龄(65.02±7.65)岁,男性18例,女性14例,包括初治MM患者21例、复发难治MM患者11例,,其中复发难治MM患者以往接受了2-8个疗程的治疗,化疗方案为VAD±T、MP±T、VMD±T等;IgG型、IgA型、IgD型、轻链型、未分泌型、浆细胞白血病患者分别有6例、12例、1例、7例、5例、1例;ISS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的患者分别有2例、13例、17例。
1.2 方法 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采用以硼替佐米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即采用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诱导化疗BDT方案进行治疗,具体为:(1)B(硼替佐米):1.0 -1.3mg / ( m2·d) 硼替佐米(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50042,生产厂家: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第 1、4、8、11 天;(2)D(地塞米松):20-40mg/d地塞米松(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022648,生产厂家: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第1-4天;(3)T(沙利度胺):100mg/d沙利度胺(生产厂商: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6129),1个疗程为21d。如果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下,地塞米松用药剂量为每天40mg,如果年龄大于65岁,则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将地塞米松用药剂量减少为每天20mg;如果患者潜在有神经损害,则可将硼替佐米用药频率更改为每周1次。所有患者均要进行1-8个疗程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平均进行17个月的随访,将EBMT[1-2](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小组)制定的疗效评价标准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为PD(疾病进展)、NC(无进展)、MR(轻微缓解)、PR(部分缓解)、nCR(接近完全缓解)、CR(完全缓解)几个标准;其次,严格按照NCI CTCAE[3-4](国际癌症协会毒副反应共同术语)对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总有效=CR+nCR+PR+MR。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率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表示,P<0.05时说明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分析 分析可知,初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20/21),复发难治组为81.8%(9/11),两组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3.0604,P=0.0802。
2.2 不良反应分析 本研究中没有患者因为药物不良反应而死亡,有18例患者出现了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占56.3%,包括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等;16例患者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50%,包括腹痛、腹泻、便秘、呕吐、恶心等;10例患者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占31.3%,包括不自主背伸、活动障碍、四肢末梢麻木等。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MM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提高,但是不管是初治性还是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对多种细胞毒药物均具有较高敏感性,只能暂时性的缓解患者各种临床症状,现阶段临床出现的各种治疗方式仍旧难以将MM治愈[5]。本研究中采用以硼替佐米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治疗后发现,初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20/21),复发难治组为81.8%(9/11),两组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3.0604,P=0.0802,可知硼替佐米在初治性与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在治疗中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次,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中没有患者因为药物不良反应而死亡,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液系统与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可知患者对该药物的耐受性较好,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初治性与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硼替佐米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顾姗姗,孙琪,等.皮下注射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3):505-508.
白小龙,潘秀丹.皮下注射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19):3635-3639.
阙文忠,陈君敏.NS-398联合硼替佐米对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25(5):1426-1430.
庄韵,金志超,等.皮下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9):841-844.
田颖,李利红,等.小檗碱联合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细胞作用机制的体外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