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探
2019-04-25王世宗
王世宗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促进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相融合,不仅能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还能够完善学生管理工作,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此,该文着重分析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性,论述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的意义,提出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 学生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编号:1675-3791(2019)01(c)-0240-02
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为高校教育中的主要内容,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划分到学生管理工作中。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当前高校管理工作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发展需要,需要与时俱进,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管理相融合,不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更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满足当代学生学习需要。可见,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相融合的必要性。因此,高校在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加强两者的相融合,进而才能够凸显高校教育的时效性、适应性。
1 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性
1.1 教育目的一致
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具有一致性。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出新的要求,要求高等教育应培养学生成为“四有”人才,而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都是严格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构建的,较为重视培养德才兼备的实用性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需要具有德才兼备的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够促进我国繁荣昌盛。学生管理所运用的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符,都是以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为主要目标。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是:毛泽东思想、党的方针路线、邓小平理论教育、道德思想教育等。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对学生讲道理的教育形式,增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觉悟,进而培养学生政治情怀。
1.2 管理与教育的互通性
学生管理的目的是规范学生行为,具有较强的思想性。从某种意义而言,教学与管理具有互通性,教育的过程即是管理过程,管理过程也是教育过程,两者具有密切相连性。其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好的典范与坏的典范,这些典范都可以引领学生与警醒学生,将学生朝好的方向发展,进而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例如:对随意殴打同学的学生,进行思想工作与批评教育,让学生明晰自身所犯的错误,引领学生进行反思,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处分,以此警醒他人。
2 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的意义
2.1 弥补刚性管理的不足
学生管理,是以制度约束学生行为,这种制度化管理属于“刚性管理”。虽然制度化管理具有一定的程序化、规范化、稳定性等优点,但在实施中,刚性管理过度,缺乏一定的柔韧性与灵活性。这种管理模式以学生不出问题或者是少出问题为管理目标,采取“事后处理”管理模式,以管理为主要手段,以说教为辅助,管理者为主体,忽视学生主体性,对学生存在轻视。这种管理模式不能够满足当代学生发展需要,并且对于一些学生会形成副作用。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自尊心,过分采取刚性管理模式,会使学生形成厌烦、叛逆情绪,不利于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长期发展。而实现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能够弥补这一缺失,通过思想教育引领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缓解学生管理模式过于刚性化,进而增强学生自主管理与约束能力。
2.2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外来文化不断涌入我国,使我国形成文化多元化模式,在此背景下,会对当代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需要不断创新,进而才能够满足当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因此,发挥学生管理工作功能,实现两者的相融合,不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还能够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质量,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的策略
3.1 渗透情感,尊重学生主体性
在对学生管理中,应尊重学生主体性、掌握学生心理特点,渗透情感,关心学生,进而促进学生良性发展。因此,教师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通过心理学,增强对学生的理解,引领学生,进而促进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进步。在管理工作中,对学生倾注感情,实现人性化管理模式,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惑,以学生视角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促进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关心,并且在教师的鼓励下,将自身的才能放大,增强自身自信心,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能唤起学生情感,教师合理地运用自身肢体动作,感染、带动学生情绪,进而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在学生管理中,教师应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导向,顺应素质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开展针对性的管理工作模式。从心理学视角而言,师生之间良性互动与心理协调,促进学生管理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基于此,在学生管理中,教师与学生应处于一个平等地位,融入师生互动情境,教师引领学生,在互动中,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己、调整自己、改变自己,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2 开展精细化学生管理模式
运用精细化学生管理模式,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质量,进而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度。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进入到一个多元化时代。在此背景下,需要教师采取精细化学生管理模式,进而才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相融合,以精细化学生管理模式为导向,通过采取不同的教育、交流模式,增强学生道德素养,提升学生明辨是非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管理工作质量。
3.3 加强学生管理模式
在加强学生管理模式中,学校应与社会、家庭、一同合作,实现三者相融合一同引领教育学生。高校教师发挥引领作用,挖掘家庭、社会、社区、互联网化学理论,让学生在健康思想的引领下,发挥自身主体性,进而促进学生良性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与教师应构建学生管理队伍,引领学生正确上网,增強学生明辨是非能力,使学生在上网中不受恶意信息的干扰。同时,高校在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构建优秀的教师团体,增强教师心理教育与素质教育模式,使教师引领学生向多元化发展,进而增强学生综合素养。
4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为高校教育中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促进意义。因此,在对学生管理中,应转变刚性管理模式,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尊重学生主体性、掌握学生心理特点,渗透情感,关心学生,进而促进学生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风.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J].科教文汇,2019(1):7-9,17.
[2] 许祥建.刍议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有效途径[J].科教文汇,2018(12):7-8.
[3] 郭二艳,李争妍,朱玉芳.河南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旅游纵览,2018(12):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