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淮滨“泥叫吹”色彩观的形成及发展

2019-04-25纪华林

参花(上) 2019年4期

摘要:淮滨泥叫吹经历500年历史沧桑的洗礼,如今依然闪耀着民间艺人智慧的光辉,其造型从单一的泥哨到样式丰富,色彩从黑色到五彩斑斓,凝聚了世代工匠艺人的汗水与智慧。本文整理了20世纪40年代以来泥叫吹色彩的变迁,梳理淮滨泥叫吹色彩观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泥叫吹 色彩观 形成与发展

一、淮滨泥叫吹色彩构成特点

淮滨泥叫吹经过年代更迭,在色彩构成上呈现独树一帜、异彩纷呈的特点,在十二生肖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有淡黄、淡蓝、淡青、淡紫、淡绿、淡灰、玫红、黑、白等色。在十二生肖系列身体上使用大色块,五官上用其他颜色点缀,如牛体绘制黑色,牛角的条纹用对比色白色作为映衬,体现出牛的特征;猴子的身体用绿色描绘,头部用相近色黄色打底,面部用对比色玫红色作为映衬,体现出猴子的特点。其他动物的用色也同样不受现实生活中动物的颜色的拘束,色彩运用上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使十二生肖活灵活现。

在斑鸠系列的色彩和构图方面体现出富贵的景象,如大色块使用黑色,背部的牡丹图案设计使用黄色,突出斑鸠头部的特征,背部的牡丹颜色使用玫红色,花瓣边缘用白色勾勒,这黑白、黑红、黑黄的颜色搭配,凸显了民间艺人在颜色设计上非常具有科学性,体现出民间传统在色彩使用上的特点,表现出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西游记》系列中,表现出中国传统服装色彩对泥叫吹上色的影响。在《西游记》唐僧师徒人物色彩的绘制上基本沿用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中原作人物服装色彩,为了体现泥叫吹的特点,由于红色和玫红具有类似的感觉,所以在唐僧的袈裟上使用玫红色代替原本袈裟的红色,增加了泥叫吹的小巧、可爱、泥土气息浓厚的特点,使泥叫吹充满了田野芬芳的味道。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在绘制色上与原剧中保持了一致性。

二、泥叫吹用色观念

在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中,“五行五色”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色彩观念。它影响着各行各业的使用,是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中国传统用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以白、青、黑、赤、黄五色为“正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理论的发展,五行五色深入社会各个角落,“五色”标志着中国古代的色彩审美意识已获得了理性意识。在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影响下,泥叫吹用色大胆,不拘一格,具有时代意识,表现了淮滨人在楚文化影响下天真烂漫、充满幻想的思想感情。

三、泥叫吹色彩的形成

老艺人代表、第五代传承人郑保民用毕生的心血造就了淮河流域豫南地区异彩纷呈的画面景观。这是淮滨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泥叫吹传承人对待传统的责任。泥叫吹色彩的形成大约经历了四个时期。

(一)松香上色期。郑保民出生于1946年,8岁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泥叫吹的制作,1962年,因家境贫寒辍学后专门从事了泥叫吹的制作。从他记事起,因受条件的制约,祖辈们制作的泥叫吹是用麦糠点燃后进行烧制,烧好的泥叫吹大约在50℃—60℃度左右时呈黑色,在此温度时用松香对外表进行刷油,待温度变凉后,泥叫吹充满松香的古香味。

(二)沥青上色期。因松香的成本较高,20世纪50年代,庙会上出售的泥叫吹一分钱可以买到4—5个小叫吹,长期以来根本无法从中获取家庭方面的基本开支。1972年开始,郑保民开始四处寻找能够代替松香的材料。经过四方寻找、千百回试验,后来使用沥青代替松香。所以,这一时期泥叫吹的颜色也呈黑色。

(三)油漆上色期。泥叫吹因其明亮的哨子声与寓意的吉祥,在当地备受青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吹起泥叫吹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沥青上色后的泥叫吹因其吹在嘴上的味道,售卖量渐渐下降,所以郑保民一家的生活再次陷入窘境。1978年,在给大女儿做嫁妆打家具的时候,无意间从家具的油漆上得到灵感,于是,泥叫吹便使用油漆代替沥青,此时的泥叫吹呈现出红、白、黑等颜色。

(四)水粉上色期。经历了半年的油漆期,物价上涨后郑保民又开始陷入了沉思与不安。1979年,在四处的搜索探寻中,经过朋友介绍,他找到了墙体的绘画人,辗转买到了广告色。广告色是一种不透明的水彩色,粉质较重,遮盖力强,画面干燥后不显胶光,膏体厚薄适度,颗粒细腻。此期间的泥叫吹因广告色在画面上可以呈现出很好的视觉效果,于是郑保民受到启示,便在泥叫吹的外表进行绘画。如此一来,不仅丰富了泥叫吹的色彩,又对其图案有了更为广阔的设计空间。

四、泥叫吹用色的发展

郑保民在岁月中描绘了一幅泥叫吹灿烂的图画,郑金宇循着父亲的脚步,在信阳市非遗部门领导的关心下,现在浉河区玲珑湖景区成立了泥叫吹工作室。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为了适应时代需求,他手下的泥叫吹在样式上增加了招财猫、小猪佩奇、大白、帝企鹅等形象,在用色上更是大胆创新,在原来的用色基础上增加了招财猫、老鼠的淡灰色,蛇的淡紫色,唐僧的赤红色,小燕子的绛红色等,体现出新时代泥叫吹的絢丽景观。

★基金项目:本文系信阳师范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泥叫吹”的舞蹈创作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7KYJJ17)。

(作者简介:纪华林,男,信阳师范学院研究生在读,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编导)(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