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八字方针”发力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

2019-04-25吕劲松

当代党员 2019年6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吕劲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上下功夫。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关注经济社会运行状况及发展方式,坚持问题导向、树立求解思维,主动积极在助力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上发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审计的重要作用。

攻克难点,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

近年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制度环境。同时证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根源在于要素配置扭曲,根本解决途径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要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大力培育新动能、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对此,审计中需要关注新情况:一是化解过剩产能的政策制定、执行、绩效情况。要坚决抵制在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以审计监督倒逼落后产能退出,推动先进企业重组,推动建立防范过剩产能反弹的长效机制。二是“僵尸企业”处置情况。要持续关注各地区各部门是否落实中央要求,将处置“僵尸企业”作为淘汰落后产能的抓手,列出计划,全面核查;是否靶向施策,分类处置“僵尸企业”;是否建立完善并落实好企业债务处置和职工安置等措施。三是培育新动能、进一步推动补短板和扩大优质增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情况。重点审核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政策法规体系的情况,依靠审计监督的力量,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推动形成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的体制机制,促进形成新技术、新组织形式、新产业集群。四是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情况。重点检查各地区各部门是否按照中央要求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生产要素成本、物流成本,堅决制止向企业“乱摊派”的各类违规变相收费和清单外收费行为。

回应热点,持续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民营经济是微观经济主体、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改革开放的先行者、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在产权保护、参与市场竞争、使用生产要素等方面,民营经济应与其他主体一样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当前,虽然越来越多行业和领域向民营企业敞开了大门,但在市场准入门槛方面,各种“隐性壁垒”依然存在。因此,审计机关应聚焦公平竞争,推动营造有利于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环境。

具体来说,要持续关注相关部门是否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管理等方面做到“非禁即入、平等对待”;是否针对民营企业在注册资本、投资金额、产能规模、土地供应等方面设置门槛;是否在制定和落实产业政策时,更加注重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同时,要密切关注影响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此外,要督促相关部门全面清理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政策文件和阻碍民营企业参与公平竞争的各项规定,依法向全社会公告相关典型案例。

抓住要点,持续提升产业链水平

当前,我国工业体系较齐全、产业链较完整,但产业总体水平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水平。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要更加注重利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更加注重发挥人口和市场规模优势,推动全球创新成果在我国孵化转化和应用,培育和发展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水平。

对此,审计应着眼于推动国家有关科技产业方面的政策落实,推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具体来讲,审计应聚焦创新激励政策的制定、完善和落实情况,大力推动修改废止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和有碍于释放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促进公共科技支出绩效提升;应围绕促进新兴产业发挥支撑作用,及时揭示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格局构建和发展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生物技术、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业化,加快形成新动能和新增长点;应围绕促进国有企业在全球高效配置创新资源,积极关注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基金管理使用情况,促进新型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助推构建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准入条件、监管规则和标准体系。

化解痛点,持续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推进的根本保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关键。因此,审计应持续关注金融资源配置情况,突出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以推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抓手,关注货币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协调配合情况,促进强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政策协同,及时反映货币信贷政策传导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以及金融资源在金融体系内空转、拉长融资链条、隐匿真实投向、规避监管要求、增加实体经济成本等问题,着力强实抑虚。同时,加大审计调研力度,积极关注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措施,以及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更多优质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作者系审计署重庆特派办分党组书记、特派员。本文有删减,原载《中国审计报》)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分享经济是个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拥抱新经济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