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筋”精神指引我扎根农村

2019-04-25

当代党员 2019年6期
关键词:感人事迹钉子户清河

我是荣昌区2017届选调生,在村里工作己经一年多了。近期,组织上准备安排我当一名村里的专职干部。

对于组织上这样的安排,我内心起初是有点抗拒的。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村里大大小小的工作很多,我又没什么与群众打交道的经验,况且我是个外地人,基层的“钢筋”是要“凝浆固土”的,都水土不服,咋个固嘛?

领导在找我谈话时,知道我的想法后,思忖了一会,从办公桌上那一叠厚厚的资料中,拿出了2019年04期的《当代党员》,“学学张希良是怎么干的”。

张希良?名字有点熟悉,原来是那个龙集镇清河村的党支部书记。我的工作地点距清河村比较远,仅在一次工作交流时,同张书记有个照面,那时仅觉得这个村书记身材结实,相貌憨厚,却没想到榜样曾离我那么近。

谈话结束后,我翻开文章,深入了解了张书记的感人事迹和他身上的“钢筋”精神,他用心用情用力带着村“两委”实现村级产业破冰,让村里有钱办事;垫钱为生活困难的乡亲修建房屋,让民生诉求反馈无障碍;让钉子户变成了拆迁的带头人……

这不就是我身边发生的事吗,怎么张书记他干得这么好?

难道我就不能做一个像张书记一样的基层干部?当天夜晚,我辗转无眠,最终,是张书记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我,让我坚定了扎根基层,在磨砺中成长的决心。

农村工作千难万难,下了真功夫并且全身心投入就不难。村里产业衰败,村集体长期“囊中羞涩”,在不少村是普遍現象,农村其他工作也纷繁复杂、压力巨大。张希良没有退缩、没有畏难,白天谋发展,晚上干工作,在当地干部群众的记忆里,他好像永远都忙得脚不沾地。没有10年间全身心地辛苦付出和投入,清河村不可能变成基础条件改善、项项工作领先的美丽村庄。

真心换真情,老百姓自然信服你、支持你。连一个小小的房屋,张希良都和当地群众一起搞设计、画图纸、督施工。也正是一趟趟义务接送,以心暖心,才把最“拗”的钉子户变成了第一个同意拆迁的带头人。他的一举一动都在群众的眼皮子底下,村干部是什么品行,到底干了事没有,干了多少事?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乡村干部是这个地基中的钢筋。张希良书记就是切实履行习总书记指示的优秀代表,是我们基层青年的楷模。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将努力以张希良书记为榜样,讲贴近群众的话,办贴近群众的事,做贴近群众的人,不仅身在乡村,更要做到心在乡村。

也惟愿所有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都能在“钢筋”精神的指引下,虽肩扛大梁而不显山露水,重压在身而无怨无悔,沿着张希良书记的脚印一路向前,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荣昌区铜鼓镇刘骥村主任助理崔桐)

猜你喜欢

感人事迹钉子户清河
图书馆头号“钉子户”
《抗疫》
清河堡考略——明朝防御建州女真及后金的前沿堡城
承传统振百年清河 重实践育清正少年
一招拆除数列求和的“钉子户”
一招拆除数列求和的“钉子户”
一半老师,一半娘亲——记湖北恩施自治州建始县官店镇张锦梅扎根深山教书育人36载的感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