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区引才聚才方略解析
2019-04-25
路径一:坚持需求导向,助力发展集聚人才
“刚柔并济”引进高层次人才
——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全职“刚性”引进和兼职“柔性”引进并举,通过“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等方式,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018年以来,重庆福林农业生物技术研究院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重庆文理学院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芬儿,并以首席科学家形式聘请世界知名药物研发专家8人;区人民医院引进世界一流神经内科专家迟路湘……目前,全区各类高层次人才总量达67人。
聚焦产业引育产业人才
——围绕智能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特色轻工、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软件与服务外包等重点产业,着力引进培育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术骨干人才和产业紧缺专业人才。2018年以来,全区举办企业专场招聘会65期,招录各类产业人才1.5万人,其中协助长城汽车、威诺克数控、东鹏智能家居等重点企业,引进大数据智能化领域中高层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人才275人。同时,全区举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新兴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等各类培训7期,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产业技术人才1000余人次。
著眼实用开发技能人才
——全区建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实训基地2个,世界技能大赛重庆市级集训项目基地2个。新建傅国涛镗工国家级大师工作室1个、张启福维修电工市级大师工作室1个,技能专家工作室总数达4个。依托各类技能人才实训培训基地,举办培训活动200余期,培训高技能人才4100人,技能人才6846人。同时,对接重庆“巴渝工匠”计划,遴选优秀技能人才16名参加市级评选。
立足长远培养青年人才
——全区积极对接市级重点人才专项,选送“三峡之光”访问学者2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人。实施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在医疗卫生、农业、规划等领域,以考核的形式新引进硕士研究生19人,全区紧缺人才总量达210人。新建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2个,总数达5个。开发青年人才创业工位400个,组织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18期,举办大学生专场招聘会10场,举办各类青年创新创业活动200余场次。
路径二:围绕乡村振兴,抓实乡村人才振兴试点示范
围绕全市乡村人才振兴单项试验示范区建设,制订《永川区乡村人才振兴试验示范实施方案(2018—2020年)》,实施5项重点工程,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实施农村产业人才培育工程
——以“民间乡土人才”为重点,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科技人才、农村经纪人等农村产业人才。2018年,全区新建青年农场主创业基地2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累计建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计3284个;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业科技培训等各类培训45期,培训“三农”干部群众2000余人。
实施农村管理人才建设工程
——围绕“服务好农村、发展好农村、管理好农村”原则,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2018年以来,选配“三农”工作干部29人,选配镇街、部门干部互派挂职39人;举办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1期,培训干部120人;举办村(社区)基层干部培训班6期,培训农村管理人才1200余人次。
实施农村服务人才优化工程
——围绕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农村文化、农村法治等领域优化培育一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专业化人才队伍。2018年,新培育全科教师19人,全科教师总量达170人;新培养医学本科生10人,培育全科医生25人,培训交流基层卫生人员1043人;举办文化人才培训班98期,培训基层文化工作者2000余人次。全区建成农村基层调解员队伍200余支,充分发挥“乡贤评理堂”在引领社会风气及化解矛盾上的“稳压器”作用。
实施区外人才外引回引工程
——定期召开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恳谈会,积极引导人才返乡创业。2018年,建成返乡创业示范市场2个,农村电商创业孵化平台21个;全区新增返乡创业3107户,同比增长7.2%;农民工返乡创办市场主体达2万余户,回引农民工返乡就业8300人。
实施社会人才下乡帮扶工程
——深入开展青年人才服务基层和“百家企业驻村”等行动,强化社会人才下乡帮扶工作力度。截至目前,选派农村青年人才289人。全区企业驻村210家,落实帮扶项目199个,解决就业7000余人,落实帮扶资金8893万元。全区引导社会资本下乡项目93个,涉及农业产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多个行业,总投资超过5亿元。
路径三:坚持教育优先,促进教育与产业紧密对接
扩大职教规模
——出台“职业教育发展24条”及配套政策,对职教院校扩大办学规模、增加招生数量给予一定补贴,为企业兴办职业教育降成本、清障碍,加快形成多元办学格局。2018年以来,兑现职教奖励资金1217.51万元,全区15所大中专院校学生总数达12.6万人,同比增加6%;落实土地优惠3000多万元,拟新建智能工程职业学院等优质项目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