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理论探讨顾护脾胃对肿瘤患者之重要性

2019-04-25朱光海郭利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肿瘤

朱光海 郭利华

摘要:本文以“脾胃内伤,百病由生”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从脾胃论治肿瘤的研究文献,从顾护脾胃疗法之理论渊源、肿瘤之中医病因病机、顾护脾胃对肿瘤患者之重要性及临床用药方面阐述顾护脾胃疗法在肿瘤病治疗中的作用,为肿瘤病的治疗开拓新思路,丰富其治疗手段。

关键词:脾胃内伤,百病由生;顾护脾胃;肿瘤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9)04-0127-03

目前,由于肿瘤发病机制复杂、高危因素难控制等导致预防难;有效筛查技术少、早期诊断技术水平低等因素导致肿瘤发现时普遍偏晚;肿瘤治疗效果差、复发转移率高且肿瘤治疗副作用大、精准性差等原因导致肿瘤治疗难度大;降低发病率、提高早诊率、提高生存率、促进均质化是我国肿瘤防控的突破点。笔者基于“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理论,探讨中医顾护脾胃疗法在提高肿瘤病治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周期等方面的作用,为其在肿瘤病中的治疗意义钩玄提要。

1  理论溯源

《素问·平人气象论篇》云:“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又“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可见,重视脾胃的思想由来已久。

张仲景继承了《内经》的思想,临证用药君臣佐使层次分明,轻重缓急各有法度。首先擅用人参、白术、附子、桂枝、姜等辛散温通之品补中益气,如《伤寒论》将桂枝汤列为群方之首,具有调和营卫、解肌發表、温中补虚等作用,且其加减变化灵活,著名的小建中汤即是由本方倍用芍药加饴糖而成;其次,仲景方中多以味甘之品如甘草、大枣、蜂蜜、饴糖等顾护胃气,《伤寒论》用甘草的方剂70首,用大枣者40首;再次,仲景于每方之后必备注煎药方法、服药方法、药后反应、饮食宜忌等,唯恐医家粗心大意,如大黄为苦寒攻下之品,用法失当会损伤胃气,仲景在作用不同的方后详作交代,如在泻心汤和承气汤系列中,或水渍或先煎或后下,气味性用各选其能,散剂多配以蜜或米饮和服,气味甘寒燥烈、性能骏猛之方药,仲景则佐配甘味以调之,如白虎汤中石膏、知母配以甘草、粳米,唯恐药力过猛,败伤胃气,损伤津液。

金元时期,李东垣进一步强调脾胃的重要性,开创性地提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理论,并创立脾胃学说,认为只有脾胃之气生发,水谷之气上升,元气才能充沛,生机方能活跃。《脾胃论》提出“治脾胃即以安五脏”“善治者,唯在调和脾胃”“人以脾胃中元气为本”“诸病以脾胃而生”等,无不强调脾胃的重要性。李氏认为,脾胃是元气之根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百病生。所谓“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反之“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李氏擅用升麻、柴胡、黄芪、人参、炙甘草等治疗“脾胃气虚,不能升浮”之清阳下陷证,因“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引黄芪、人参、甘草甘温之气上升,能补胃气之散解”。又如《丹溪心法》和中丸治“久病虚弱,厌厌不能食”,药用木香、枳实、槟郎、厚朴、白术、陈皮、半夏、炙甘草等和中理气、燥湿化痰,以治脾胃阳虚之痰湿证。后世医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脾胃学说,如《慎斋遗书》“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方无一失,何以言之?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故疾病日久已,万物从土而生,亦从土而归,补肾不若补脾,此之谓也,治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甚众。”又如薛己“人之胃气受伤,虚证蜂起”、万全“脾胃虚弱,百病蜂起”、李中梓“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论”、叶天士胃阴学说等。

脾胃居人体中焦,上连心肺,下及肝肾,是五脏气机升降之枢纽,为五脏活动提供能源。肝的升发,肺的宣降,肾的蒸化、摄纳,心火下降,肾水上升等,无不依赖脾胃。可见,五脏以脾胃为轴,余脏为轮,轴运轮行,则循行不息;轴坏轮停,则诸病生。故疾病久治不愈时,从顾护脾胃入手多可收效。

2  病因病机

一般认为,恶性肿瘤乃正虚、痰凝、血瘀、癌毒等所致[1]。癌毒因脏腑功能失调而受内外多种因素诱导生成,是最终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一种特异性致病因子[2]。恶性肿瘤属中医学“积聚”“癥瘕”“痃癖”等范畴,《灵枢·百病始生》曰:“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留而不去,传舍于经……留而不去,传舍于输……传舍于胃肠……传舍于胃肠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尽管肿瘤的病因病机繁杂,但脾胃受损、气血亏虚与其发生发展密不可分。

肿瘤发病的关键在于正气不足。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不能独伤人”是也。张元素认为,“盖积聚癥瘕,必由元气之不足,不能运行而致之。欲其消散,必借脾胃气旺,能渐渐消磨开散,以收平复之功,如一味克消,则脾胃愈弱,后天气愈亏,故见故者不去,新者复生矣,戒之哉!”肿瘤也不例外,正气亏虚,机体得不到气血滋养,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是其发病之关键,故临证应重视肿瘤患者脾胃阳气的作用,既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又可协调机体内环境,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3  顾护脾胃对肿瘤患者之重要性

3.1  脾胃得健,五脏俱生

人身是一个小天地,五脏六腑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虽然生理功能各异,但彼此密切联系,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四圣心源》载:“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胃主受盛,脾主消化,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滞。火降则水不下寒,水升则火不上热。平人下温而上清者,以中气之善运也。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滞而气病。”五脏功能相辅相成,脾胃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之轴,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升胃降,浊降清升,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如环无端,从而达到疏调人体气机之功;若升降反作,浊阴上逆,清阳下陷,气机逆乱则百病自生,故脾胃健则五脏安。

3.2  久病必虚,扶正为要

临床上,肿瘤形成是一个慢性过程,久病则耗气伤血,致正气乏源。气血推动无力,易致痰饮、瘀血、水湿等聚积于体内,成为致病因素;而正气不足,无力抗邪,易使外邪侵袭人体,由表入里,居留日久,息而成积,成为肿瘤发病之根;此外,放化疗在杀伤癌细胞同时,也导致正常细胞死亡;而手术则耗伤阴血,致气血不足以滋养机体,故患者常表现为神疲乏力,或纳呆便溏,或面色苍白,舌质淡胖有齿痕,舌苔薄白等脾胃亏虚证候。故李东垣“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是其意也。五脏六腑离不开脾土滋养灌溉,脾胃持中央以运四旁,脾胃损则元气亏,五脏不安。因此,治疗肿瘤应重视顾护脾胃,只要胃气未绝,则患者尚有一线生机。

3.3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顾护胃气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措施。《景岳全书·杂证谟·脾胃》云:“凡欲察病者,必须先察胃气,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胃气无损,诸可无虑。”临床上,肿瘤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体征,待病情初现端倪,往往已至中晚期,甚至病入膏肓,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其病因病机虽错综复杂,但脾胃虚弱引起的元气不足是其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故治疗关键仍在于顾护脾胃。《素问·平人气象论篇》曰:“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张景岳曰:“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故有“五脏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

3.4  顾护脾胃,养生防瘤

脾胃为后天之本,顾护脾胃既使气血生化有源,扶助正气,与邪气抗争,又助药运行,直捣病所。脾胃健旺,五脏得安,则机体正常运行得以维持,所谓“土为万物之母,五脏六腑、百骸九窍,皆受气于脾胃而后治焉”(《医方考·脾胃门》)。对肿瘤病者,治疗并非一蹴而就,须有足够正气,而正气又依靠脾胃化生,故临证应抓住肿瘤本虚标实特点,坚持“治病求本、扶正祛邪”及“整体观与辨病辨证相结合”原则,方可事半功倍。另外,对恶性肿瘤预防,应“食饮有节”,使脾胃功能健运;并在不损伤脾胃同时,适当摄入抑制恶性肿瘤生长的食物,以未病先防。

4  用药选择

4.1  抓住脾胃这条主线

研究表明,健脾益气药可调节消化道功能,增加胃肠酶(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的分泌,提高小肠吸收功能,促進RNA、蛋白质的合成[3]。扶正培本类中药如人参、黄芪、白术、麦冬等具有调节和增强免疫功能、保护骨髓及提高机体造血机能、阻止基因突变、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分化、促使肿瘤细胞凋亡、抗肿瘤侵袭与转移、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等多种抗肿瘤作用[4]。有研究发现,人参皂苷Rb1通过拮抗人肝癌细胞株HepG-2分泌的抑制性细胞因子对NK细胞的免疫抑制,使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有所恢复;人参皂苷可纠正微环境细胞外基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因子1的表达失衡,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5];人参、党参、黄芪、白术、茯苓亦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兴奋网状内皮系统[6],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力。此外,鸡内金为健脾胃之要药,张锡纯言“其善化有形郁积,且其性甚和平,兼有以脾胃补脾胃之妙,故能助健补脾胃之药,特立奇功,迥非他药所能及也”。

4.2  整体局部,统筹兼顾

鉴于肿瘤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临证既要注重局部,攻毒祛邪,又要重视整体,扶正固本,权衡机体与肿瘤、整体与局部关系,达到治病留人之目的。扶正药以健脾和胃为首选,如白术、芍药、茯苓、鸡内金等;祛邪药如白花蛇舌草、龙葵、半枝莲等治疗消化系统肿瘤,鱼腥草、山慈菇、夏枯草等治疗呼吸系统肿瘤。总之,临证可据肿瘤部位、分期、病理分型,结合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随证施治,灵活用药,不可拘泥,以防出现肿瘤对中药的多药耐药。坚持辨证论治,审证求因,“有是证用是药”,药证相应。

5  结语

随着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肿瘤被视为慢性病的观点逐渐被接受,治疗上不再过分追求“杀死癌细胞”,而更重视“带瘤生存”。由此,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肿瘤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从脾胃着手,责其根本,调和脾胃,补其正气,谨遵“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意,慎用寒凉败胃之品,存得一息脾胃之阳气,便有一线还生之机,顾护脾胃疗法应始终贯穿于肿瘤病治疗的全程。

参考文献:

[1] 林洪生.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0-30.

[2] 程海波,吴勉华.周仲瑛教授“癌毒”学术思想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6):866-869.

[3] 潘明继.癌的扶正培本治疗[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9-41.

[4] 华海清.扶正培本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现代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08,33(9):1094-1097.

[5] 汪蕾,陈红霞.人参皂苷Rb1拮抗肝癌细胞抑制NK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8):3099-3101.

[6] 赵瑾.抗肿瘤补益中药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近况[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12):754-755.

(收稿日期:2018-01-03)

(修回日期:2018-11-20;编辑:梅智胜)

猜你喜欢

肿瘤
《肿瘤预防与治疗》2021年总目次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切除“面积”中的“肿瘤”
北京肿瘤防治联盟(BJCA)
北京肿瘤防治联盟(BJCA)
滚蛋吧!肿瘤君
《肿瘤预防与治疗》2017年总目次
ceRNA与肿瘤
床旁无导航穿刺确诊巨大上纵隔肿瘤1例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