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新西藏共成长的企业家

2019-04-25刘峥

西藏文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雪城洛桑水泥厂

刘峥

他是西藏一个贫苦家庭的孩子,经过多年的奋斗,他成为了新西藏的一个民营企业家,先后当选为西藏自治区总商会副会长、西藏自治区第十届政协委员、拉萨市第十届、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1年,他被评选为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 “60位感动西藏人物”;2012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安监总局授予的“安康企业家”称号;2011年和2013年,两次获得全国道德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提名奖;2012年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的奋斗、他的成功,见证了新西藏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他就是西藏民营企业家——洛桑金巴。

艰辛童年

西藏和平解放的第二年,布达拉宫脚下雪村一个贫苦家庭诞生了一名婴儿,取名叫洛桑金巴,意为智慧而慷慨的人。由于生活贫困,这个孩子出生时略显瘦弱。

贫困的年代,注定多灾多难,三岁那年,因家庭变故,洛桑金巴只好和母亲相依为命。艰辛的生活,让母亲德庆时常流泪,三岁的洛桑金巴不谙世事,看到母亲哭泣,他也吓得大哭,但这哭声也只是一时的宣泄,在西藏民主改革之前,这哭声不会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关注,因为很多人都是自顾不暇,哪有心情关注别人的痛苦。

1957年,西藏和平解放六年了,虽说是解放了,但当时的西藏社会制度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农奴主依然还是农奴主,农奴依然还是农奴,贫民也依然是贫民。

一个单身母亲,靠给别人打零工挣钱,养活两张嘴,艰难可想而知。迫于生计,五岁的洛桑金巴经人介绍,开始在罗布林卡的一位喇嘛家里当小佣人,干一些扫地、浇花、跑腿之类的杂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洛桑金巴继承了母亲吃苦耐劳的品格,他硬是把自己分内的事干得井井有条。他知道,他干好活,有了饭吃,就会让母亲少累一些——这就是一个五岁孩子不怕吃苦的理由。

在旧西藏,三大领主向来不把农奴和贫民当人看,哪怕是一个五岁的孩子。

平时扫地、浇花之类的活洛桑金巴都已适应了,但最让他害怕的就是跑腿。

所谓跑腿,就是遵照主人的吩咐,去一些地方送信送物,一般一个来回要走七八公里,甚至会走十三四公里,这对一个五岁多的孩子来说真是件恐怖的事,何况很多时候还要背一些东西。

从1957年到1959年三年间,洛桑金巴经常遵照主人的吩咐,背着沉重的包袱,从罗布林卡出发,徒步前往哲蚌寺,然后还要及时返回。

那时候,通往哲蚌寺的路还是山路,每次远远地看到哲蚌寺,小洛桑金巴都会很恐惧,因为每一次上山,他都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浑身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办完事不敢休息,喝上几口水,又马上背着一包東西下山往回赶。

由于太累,有好几次小洛桑金巴都不想再干了。

在旧西藏的三大领主眼里,下人只是会说话的牲口,所以动不动便处罚打骂,肆意虐待。在洛桑金巴当小佣人的三年里,尽管干活十分卖力,还是吃了不少苦头。挨冻受饿是经常的事,而且稍有不慎,就遭皮鞭抽打,甚至拳脚相加,曾有好多次,不管犯没犯错,他都被打得鼻青脸肿,遍体鳞伤。

挨打、受饿不说,每年冬天还要受冻。平时,小洛桑金巴一年四季只有几件补丁摞补丁的衣服,而且穿的鞋也是别人送的或者捡的,所以,8岁之前,小洛桑金巴几乎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更别说新鞋了。

最让小洛桑金巴难捱的是冬天。由于衣服单薄,寒冬里,小洛桑金巴经常被冻得瑟瑟发抖,没事时他只好蜷曲萎缩着身子躲在避风处晒太阳,活像一个小乞丐。过年时,由于没有新衣服,母亲只好向亲戚家去借,小心翼翼地穿几天,然后再把衣服洗好晾干,赔着笑脸还人家,还担心对方会不会说衣服穿坏了。

母亲的那种讨好谦卑的神态深深地刺痛了已经懂事的小洛桑金巴,其实他并不愿借别人的衣服穿,但母亲却想让他在人前体面些。于是,幼小的洛桑金巴在心里暗暗发誓,将来一定凭自己的能力让母亲和自己穿上好衣服,特别是过年时一定要穿上节日的盛装。

忍饥、挨饿、受冻、受欺凌,这些小洛桑金巴似乎还能忍受,最让他受不了的是不能读书,因为在那个年代,读书是特权阶层的事,所以,当小洛桑金巴看到主人家的孩子有书不好好读,他很想不通,心里在默默地想:如果我能读书多好,哪怕少吃一顿饭也行。但读书对一个贫民孩子来说仅仅是一种奢望。

七岁的小洛桑金巴并不知道,时局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他受苦受难的日子就要到头了,他想读书的愿望也将很快实现。

1959年3月的一个下午,小洛桑金巴去哲蚌寺送东西返回后,不知什么原因,主人家所有的人都集中在客厅中,由于太累,他不知不觉地就蜷倒在客厅门背后睡着了。也不知过了多久,突然,一阵猛烈的枪炮声把他惊醒了,他起身一看,室内已空荡荡的,只剩下他一个人,而且枪炮声越来越响,也越来越近,但大门却紧锁着。

小洛桑金巴从未经历过这种情况,吓得浑身直打哆嗦,独自站在那儿号淘大哭,过了片刻,大概是求生本能的驱使,他战战兢兢地爬向窗口,又哭又叫。恰好此刻,解放军进来了,看他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便带他走到罗布林卡大门口前,又帮他找到了前来寻找他的母亲和继父。他们见到小洛桑金巴早已哭成泪人,便立即背着他惶恐不安地躲回到家中。

小洛桑金巴和她的父母还不知道,西藏从这一天开始彻底解放了,因为从这一天起,西藏开始了民主改革,他们的好日子开始了。

爱学的孩子

1959年,西藏开始了民主改革,西藏长期沿袭的封建农奴制度被彻底废除,广大农奴翻身作了主人。

1960年9月,洛桑金巴兴高采烈地背着书包,进入了他过去一直视为高不可攀的神圣殿堂——雪小学念书。三年后的1963年,中国进入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时期,洛桑金巴被迫辍学,11岁的他由所在居委会安排去当小工,参与拉萨市区内公路娘热路的建设,他每天的任务是去河边筛运沙子,每月可领到20多元的工资。洛桑金巴干活很卖力,工友们都很喜欢他,他把挣的钱全部给母亲补贴家用,自己从来不留一分钱。

多年来的艰辛生活,加上童年时期长期的营养不良,洛桑金巴得了严重贫血病,住院治疗了一个多月。由于家庭经济拮据,经所在居委会出具证明,医疗费用全部由自治区人民医院作为特殊情况给免除了。

多年后,洛桑金巴开玩笑地回忆说:“我发病发的正是时候,如果早几年发病,别说免费医疗,恐怕我的小命早就没了。在旧西藏,谁会管你一个穷孩子的死活啊?”

1965年6月,13岁的洛桑金巴经所属居委会安排,进入拉萨水泥厂正式参加了工作,被分配到维修车间当学徒工。

这年龄,现在来说实际上就是一个童工。

刚工作一年,“文革”开始了,工厂关门,学校停课,洛桑金巴所在的拉萨水泥厂也陷入停产瘫痪状态。母亲担心洛桑金巴发生意外,就强令他成天在家里读书练字,还小心翼翼地守候着,坚决不准他介入当时社会上的各种活动。

1970年,水泥厂开始重新投入生产,18岁的洛桑金巴返回到厂里后,立即又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

拉萨水泥厂始建于1960年,当时因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生产规模不大,年综合生产能力仅有2万吨。为了支持西藏的经济建设,尽快在藏族同胞中培养出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全厂各车间的工艺技术、基础管理等工作,几乎都是由内地援藏的汉族师傅在进行把关、指导和手把手地进行传、帮、带。通过师傅们毫无保留的技术传授,洛桑金巴先后掌握了冷轧工、焊工和锻工等技术。

由于洛桑金巴尊敬师傅,虚心好学,别人不想干的活他主动干,别人不愿干的活他抢着干,师傅们都愿意教这个爱学的孩子,所以他的进步很快。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他在全车间众多学徒工中,最先达到了独立操作的水平,而且每月完成的生产任务一直名列前茅,在各项考核指标的公布表中也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因而受到师傅和同事们的称赞。

洛桑金巴文化基础差,当时连汉语口语都说不利索,更别说认字了,曾经他母亲生病,需要照顾,他告诉领导,说他的老婆生病了,他要请假照顾,师傅知道他没有结婚,哪儿来的老婆,最后才弄明白是他妈妈生病了。

闹了个大笑话,洛桑金巴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为了争取全面掌握工作上的相关技术,他利用大量业余时间,认真自学了钣金工等技术知识,并自费购买了一些有关的专业技术书籍和藏、汉语相对照的新编字典和词典,他还随时抓住时机向厂里的文化人请教。看到一个这么好学又追求上进的孩子,厂里的人都愿意教他。对于汉族师傅们口授的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洛桑金巴一连记满了好几个笔记本,并经常翻阅。就这样,洛桑金巴每天晚上都坚持学习到深夜,一直持续了三年多时间。

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自学很艰苦,但通过刻苦努力,洛桑金巴不但从理论上弄懂了技术上许多不可逾越的障碍,又在实际操作中加以应用,效果很明显。

在频繁的交往中,洛桑金巴和汉族师傅们的关系相处得十分融洽,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由于洛桑金巴勤学好问,表现突出,1971年7月1日,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了全车间青年中的主要骨干之一。

同年,那个和他热恋已久的女孩益西同洛桑金巴商量,为求“双喜临门”,将他俩的新婚庆典也定在7月1日。洛桑金巴和母亲商量后,在加入青年团举行宣誓仪式那天,他也和益西举行了隆重的婚礼。所以,7月1日,对洛桑金巴来说,是一个有着双重纪念意义的特殊日子。

听话的螺丝钉

1976年,因工作需要,厂部把洛桑金巴调到厂汽车队当锻工。洛桑金巴清楚地知道,工作调动、变换岗位是对他的一种锻炼。因此,他自觉地把自己当作一颗最普通的螺丝钉,单位上把他安排在哪里,他就釘在哪里,发挥自己的作用。在汽车队当锻工期间,他一如既往地保持和发扬自己在维修车间时的那种工作作风,一样干得有声有色。

不久,车队领导又安排洛桑金巴转岗学习汽车驾驶技术,他仍然毫无怨言地服从单位安排,他一直默默地告诫自己:“我一定听领导的话,无论单位上需要我干什么,我都要努力地干好,决不辜负领导的希望。”

为使自己能迅速熟练地掌握好汽车驾驶技术,他坚持起早贪黑,不分上下班,虚心向师傅学习,聆听和牢记师傅们的教诲。而且,凡是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并真诚、坦率地经常与同事切磋技术,努力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自己的驾驶技术。

经过几年的锻炼,洛桑金巴终于在全车队率先取得了A级驾照。1977年底,由于他工作上一直积极肯干,恪尽职守,各方面表现优秀,被全队干部群众一致评选为先进生产者。

随着技术上的不断进取和工作上的辛勤努力,洛桑金巴思想上对政治方面的追求也愈来愈强烈。在车队党支部的关怀、教育和培养下,洛桑金巴被列为了青年中的入党积极分子,经过党组织的多次考验,1980年,洛桑金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政治上的夙愿,同时他担任了组长和车队团支部书记。

入党后,洛桑金巴在工作上时时处处都更加注重发挥表率作用。当时车队有职工280余人,100多辆汽车,其中解放牌汽车占绝大部分,有时为了按规定时间完成解放牌汽车的大修任务,洛桑金巴总是争着去磨大梁、校大梁,并采用革新技术打磨钢板,提高工效,从而缩短了大修时间,提前完成了大修任务。

当时,为了改变职工的住宿环境,厂里开始为职工修建宿舍,洛桑金巴便经常抽出业余时间,去参加搬砂运石的义务劳动。他还经常发扬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的精神,常常争做好事,诚恳地关心和帮助同事,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将车队团支部工作开展得十分活跃,充分发挥了共青团的作用,使优秀青年层出不穷,有力地推动了整个车队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

由于工作突出,1981年,洛桑金巴被拉萨水泥厂党委任命为厂汽车队党支部副书记。时隔不久,厂党委又安排洛桑金巴去自治区党校文化补习班学习两年。这对于渴望学习进步的洛桑金巴来说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通过整整两年的文化补习,洛桑金巴自己觉得充实了许多,文化水平乃至整个综合素质较之过去已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这次充电学习很及时,为洛桑金巴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不仅是洛桑金巴个人的成长进步,而且对拉萨水泥厂的顺利发展和后来成立的远大公司的迅速崛起,都无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实战和学习,洛桑金巴各方面的工作能力厂领导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里。1982年,学习归来的洛桑金巴,经厂党委研究决定,开始负责主持车队党支部的工作。

锐意进取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开始了全面的改革,但改革的春风似乎没能吹上雪域高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藏交通相对闭塞,没有铁路,航空业也不发达,西藏所需物资几乎全靠陆路运输,所以在那个年代,驾驶员是很让人羡慕的职业,因为他们可以捎带拉萨紧俏的商品和物资,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少人还能拉私活赚钱,所以,在运输行业,很多驾驶员富了,但运输单位却一直在亏损。

拉萨水泥厂的车队也一直处于这种局面。

直到1988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10年,特别是沿海城市已经进行得红红火火,但西藏各行业依然没有大的变化。而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拉萨水泥厂车队的各项工作还是长期处于令人尴尬的局面——整个车队经营状况低迷,业绩徘徊不前,厂里运输队车队、修理车间基本上都是“等米下锅”,年年亏损,而且还呈继续下滑的趋势。行管人员的组织纪律性极差,大部分职工思想混乱,整个车队不仅未能遏制住继续亏损的状况,而且亏损额和负债率还在不断上升。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大家在吃大锅饭,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还有不少人像西藏其他运输单位的驾驶员一样拉私活,亏了公家肥了自己。不少职工对企业的前途已丧失信心,而大部分职工仍在观望、等待,看企业领导层究竟如何动作,是否能改变这种混乱局面。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1988年,拉萨水泥厂党委研究决定,由颇具改革精神的洛桑金巴担任车队队长。

当时的西藏,并没有改革成功的先例,无可参考,甚至很多单位还没有考虑到改革。但在洛桑金巴看来,改革本身就是一场新的革命、新的创造。当时,我国的改革开放虽然进行了10年,但并没有确立统一模式。

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洛桑金巴就只有靠自己闯。

“如果各项改革都要等中央把方案和具体措施都制定颁布下来,然后依葫芦画瓢,那还叫什么改革?还叫什么创造?因此,只有靠自己解放思想,敢于探索,大胆创新,尽快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并及时贯彻实施,绝不能等别人创造出什么模式以后再干。”洛桑金巴回忆起当年情形说。

时间不等人,形势也不等人,洛桑金巴说干就干。于是经过调研,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和考核办法。在实施过程中,从当年7月初至10月末4个月试行情况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调动了广大驾驶员的积极性。大家除完成厂里安排的货运任务外,人人都配合队里千方百计地对外寻找货源,承揽业务,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从而使货源大量增加,保证了全队运力资源的充分发挥。且运费催收也很及时,促进了周转资金的迅速回笼。

洛桑金巴不仅是企业制度的制定者,也是制度实施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在单位改革之前,车队有不少人投机钻营,在装单位的货时不装满,留下空隙去拉私活从中谋利。改革制度实施后,洛桑金巴为治理这种乱象,他在车队司机出发前,提前开车到车辆出城的必经之地等候检查,对有问题的司机按制度进行处罚。

洛桑金巴的认真很快刹住了车队拉私货、挣野钱等歪风习气。

由于跑长途运输,油耗和维修费用不好控制,洛桑金巴就按实际情况规定一个每公里油耗标准,并对燃油节约和车辆维修费用低的司机进行奖励,极好地控制了运输成本。

车队通过对“考核办法”的认真执行,广大驾驶员经过辛勤努力,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经济收入大幅度上升,驾驶员年人均收入达到2万多元,比承包前的上年同期增长了2.71倍。與此同时,企业向国家上缴的利税和企业本身按财务规定的各种提留款,均同步大幅度增长。真正体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和国家、集体、个人三兼顾的原则。

车队改革的第一战役取得显著成效后,洛桑金巴又开始针对修理车间部分职工存在的工作偷尖耍滑、不负责任,全车间处于长期亏损状态和行政后勤人员作风涣散、纪律松弛、工作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开刀。他首先对职工进行思想动员,讲明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重新制定出台了《修理车间经济责任制考核方案及实施办法》、《行政后勤人员经济责任制及考核办法》,以及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全面修订、废除了原来的考核方案,彻底打破了铁饭碗,取消了铁工资,搬掉了铁交椅,修理车间由计时工资制改为了计件工资制,并扩大了对外修理业务,对行政后勤人员一律按照“德能勤绩”实行严格考核。

由于车队改革的步子迈得比较大,加上当时本地区同行业中还没有这样的先例,因而相当一部分职工很不理解,意见颇大,对新的改革方案一时难以接受,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洛桑金巴觉得,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打破旧体制,建立新机制,必然触及到某些人的切身利益,对那些已长期习惯于吃“大锅饭”的人,肯定会产生冲击,进而形成阻力,这可以说是一种可以预料的正常反应,不然就不叫改革了。

众所周知,改革难,体制改革更是难中之难。因为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举措,它不是搞形式,走过场,而是要真抓实干动真格的!为了尽量排除各种阻力,使广大职工都能理解并积极参与到这场改革中,洛桑金巴再次组织职工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并以行车分队实施《单车承包经济责任制及考核办法》后所出现的活生生的巨大变化为教材,进一步充分阐明改革的重大意义。通过反复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工作,大家想通了,后来新出台的改革方案就得到了绝大部分职工的支持和拥护,洛桑金巴这种做法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高度赞扬。

很快,修理车间和行政后勤人员在改革方案实施以后,同样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仅半年时间,修理车间便一举扭转了长期亏损的局面,实现利润2.5万元。要知道,在以前,修理车间是长期无钱发工资,只能保基本生活费的,现在职工的人均收入也比上年同期大幅度增长。以前都是驾驶员求着维修人员“帮帮忙修一下我的车”,改革后,为了完成任务,反倒是维修人员求着驾驶员说“求求你,你的车让我来修。”通过改革,行政后勤人员的工作质量、服务态度等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整个车队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各方面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如此成功的改革,在当时的拉萨可以说是罕见的。因此,拉萨水泥厂厂长大土登在1992年1月21日举行的车队工作座谈会上讲道:“洛桑金巴任队长以来,车队的各项工作都搞得非常好,尤其是企业改革工作成效显著,给全厂树立了榜样。事实证明,他不但有能力,而且很有魄力。”

洛桑金巴深刻地认识到,车队的改革对水泥厂来说只是初步成功,绝不能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只有边探索,边总结,才能把企业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下面这组数字最能体现洛桑金巴的改革成果:

从1988年至1992年的4年中,车队累计上交水泥厂更改资金147万元,按规定提取大修理基金148万元,其中留存140万元;提取福利基金13.6万元,人均发放福利品价值425.83元,并先后为职工改善生活28次,人均受益价值额为697.40元,队里留存福利基金8万元;全队实现利润182万元,其中包括运费补贴59万元;职工收入逐年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此外,库存材料至1991年年终时,价值为197万元。车队在银行的存款额在1992年末达到100多万元,是1987年同期的7倍。

在安全工作上,由于对全队驾驶员普遍实行了风险抵押承包,并制定实施了新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一系列配套措施,每年的事故损失金额均大幅度下降。据不完全统计,仅以1991年为例,事故损失金额比1987年降低了87.5%。此项指标的比率,在当时整个西藏同行业中算是首屈一指的。4年中,车队以自有资金新建修理车间、材料库共800余平方,为企业今后的長足发展增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

上述这些数字,现在看来似乎并不起眼,但在30年前一个连年亏损的企业里却是了不起的数字。

改革成功了,车队取得了效益,职工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洛桑金巴也付出了代价,由于操劳过度,短短几年时间里,洛桑金巴的满头黑发,变成稀稀疏疏的银丝。

深化改革

洛桑金巴对水泥厂车队改革成功了,引起厂内各方的震动和认可,很多人希望,洛桑金巴能把他的改革措施更加深入地实施到各个部门,而最突出和最紧迫需要改革的是水泥厂的后勤部门。

水泥厂是一个大厂,当时全厂的后勤工作因管理不善而处于一种混乱不堪的状况,引起全厂职工的不满。当时三个职工食堂,不仅卫生状况极差,而且连年亏损,每年亏损额竟达数十万元;生活车的使用无专人管理;食堂人员的劳动纪律和服务态度不尽人意;本应供应的定量煤油无专管人员。特别是各食堂的伙食账目十分混乱,少数工作人员损公肥私,从中大捞油水,职工意见普遍很大。这些乱象的存在,涣散了人心、伤害了职工的感情,直接制约和动摇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为改变这种乱象,1990年,洛桑金巴被自治区工业厅任命为拉萨水泥厂副厂长兼车队队长,主管全厂后勤和车队工作。

能者多劳,洛桑金巴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而多年遗留下的坏习惯,让水泥厂的后勤工作积重太深,面对这些情况,洛桑金巴深深地意识到,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坚持大胆改革,对整个后勤管理工作实施“大手术”。

然而,要真正扭转局面又谈何容易。

洛桑金巴没有畏缩,他在处理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抓紧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全面了解掌握情况,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中午、晚上等休息时间,逐步建立起了适合后勤科实际情况的改革方案和新的《岗位责任制》、《劳动纪律管理制度》、《后勤人员记分考核标准》等制度,以及食堂、卫生所、理发室等各部门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并坚决废除了以前的一些不合理的成文或不成文的各种规定,对某些严重违纪行为给予了严肃查处。

通过不懈地改革创新,洛桑金巴终于改变了全厂后勤管理工作的混乱局面,使之逐步走入了正轨,基本杜绝了过去长期存在的职工迟到、早退、中途离岗、服务态度恶劣等不良现象。由于上述情况得到了根本改变,为了增加效益,几个食堂间还展开良性竞争,有的甚至走上街头扩大经营业务,在短期内,不仅几个职工食堂均扭亏为盈,为生产运营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而且职工群众也普遍感到满意,更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后来,洛桑金巴对水泥厂的医务室、理发室、洗澡堂等后勤服务部门也全部实行改革,盘活了固有资源,使水泥厂呈现出了勃勃生机。几十年后的今天,拉萨水泥厂很多部门还在沿用洛桑金巴当年的改革制度和具体措施,有些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稍加改进,可见洛桑金巴当年的改革措施富有远见并影响深远。

洛桑金巴的改革成效显著,很得人心,他的改革精神和魄力不仅赢得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也让拉萨水泥厂的领导班子喜在心里,在他们眼里,洛桑金巴成了企业的灭火队长,哪里需要,就会把他顶到哪里去。

临危受命

1999年,为挽救濒临倒闭的雪城公司,拉萨水泥厂党委又决定让洛桑金巴到雪城公司担任总经理。面对艰巨的任务,他勇敢地接受了。

让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扭亏为盈,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这要管理者付出很大的心血和努力。

雪城公司成立于1992年,隶属于拉萨水泥厂,公司有四个下属单位,分别是水泥二分厂、编织袋厂、钢球钢锻厂和建安分公司。从1996年以来,由于经营不善,使得企业濒临破产边缘。1999年,拉萨水泥厂委托西藏自治区审计事务所对雪城公司进行审计。

审计事务所对雪城公司1996年、1997年和1998年三个年度的资产、负债、损益及企业经营状况进行了全面审计。对企业偿债能力亦进行了客观分析,认定企业资产营运效果较差,负债偏高,潜亏数额较大,偿债能力低下,已处于资不抵债的困境。企业的短期变现能力根本不可能满足偿付流动负债的需要。总之该公司经营风险很大,银行发放的贷款不安全,债权人权益无保障。

审计事务所在审计评价中给雪城公司指出了下列问题:一是经营管理混乱,管理者不负责任,使大多数经营活动只有费用而没有收益或收益很少。二是资本盲目扩张,给公司带来的不是投资回报,而是沉重的利息负担和各种费用支出。三是公司管理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在经营决策还是在成本控制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四是财务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核算不真实,企业管理费用支出过高。

雪城公司不但经营方面出现了严重危机,而且设备状况极差。1999年初,窑房经区质检站认定属于危房。加之受其结构限制,不能增加厂房承重,收尘问题无法解决,烟尘排放不达标,到2000年底,企业有被强制关闭的危险。

由于设备老化,生产工艺条件落后,生产成本高,使产品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根本无法与同行业进行抗衡。企业屡屡出现巨额亏损,已经滑到了破产的边缘。

1999年初,在雪城公司濒临破产之际,经拉萨水泥厂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由洛桑金巴出任公司总经理兼党支部书记,并充实和调整了公司领导班子,李海琦、王光平作副总经理,仁增贡布作党支部副书记兼工会主席。上任伊始,洛桑金巴首先深入基层,广泛征求职工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找出制约公司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首先,致力于恢复下属水泥二分厂的正常生产,抓好主营业务。洛桑金巴加大了对水泥生产线的技术改造管理力度,对不能正常使用的设备及时进行了维修或更换。并经常深入到第一线,了解重点设备的运行状况,与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水泥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使二分厂的水泥生产很快恢复正常,当年生产水泥19500 吨,为雪城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

其次,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了改革,制定了《九九年度工资分配实施方案》。其指导思想是打破多年来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在收入上拉开一定的差距,向技术工种和苦、脏、累、险岗位倾斜,向重点管理岗位傾斜,逐步向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过渡。当时虽然在分配制度上尚未彻底打破吃“大锅饭”的局面,但是,相对于以往的分配制度已有较大的突破,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都空前高涨。

洛桑金巴接手雪城公司之初,资金严重短缺。为此,洛桑金巴制定了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特别是对成本影响较大的生产费用和管理费用严加控制,杜绝了乱开支现象。1999年,管理费用计划开支350万元,实际开支270万元,这其中含偿还银行贷款利息85万元,比计划减少了22.86%,同1998年相比降低了140.74%。

在控制资金的同时,洛桑金巴又责成有关部门,制定原材料采购和物资采购计划,建立了物资出入库制度,健全领发料手续,堵住了采购和领发料环节中的漏洞。

在企业“开源节流”的整个过程中,洛桑金巴不但想到了怎样“节流”,也考虑了如何“开源”。上任后,他专门委派了一名副经理抓应收账款的回收,加大了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同时,对自治区审计事务所的审计结果进行了专题研究,清理雪城公司的资产,责成有关部门查询和落实,尽最大努力挽回损失。

1999年,水泥市场相对疲软,竞争也比较激烈,洛桑金巴通过市场调查,制定了灵活的营销策略,充分运用价格杠杆,以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要。除用价格竞争的营销手段外,他提议开展“百日有奖促销”活动,这一营销措施,在西藏水泥行业是一种创新。这一年,销售货款的回收率达到了80%以上,产销基本实现了平衡,保证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在整顿雪城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洛桑金巴把安全生产列为了重点考核的内容之一,纳入内部经营承包合同。他根据公司与拉萨水泥厂签订的《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制定了相关的安全措施,不定期地进行安全检查,对事故常发点进行重点治理,并对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和法制教育。通过治理整顿,1999年,公司未发生一起治安或刑事案件,安全事故也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洛桑金巴用了一年时间,就将雪城公司从破产的边缘挽救了回来。基本上完成了雪城公司第四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各项经营指标,实现了扭亏增盈。全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281.50万元,弥补往年坏账损失及补缴以往银行贷款利息85万元后,实现利润25.94万元,上缴税金168万元,其中,补缴往年度欠税83万元。公司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收入从1998年的663元,增长到1999年的716元,不仅原公司130余名职工没有失业,还安排了拉萨水泥厂转岗分流职工19人。洛桑金巴在雪城公司一年的工作,得到了拉萨水泥厂党委和厂部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得到了公司干部和职工的充分肯定。

洛桑金巴通过反复思考,认为雪城公司在抓好主营业务的同时,应该抓好下属公司和塑编厂的工作,这样,公司才能协调发展。

塑编厂建于1994年,设备已经老化,技术比较落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品缺乏竞争力,基本处于停产状况。为了走活这步死棋,洛桑金巴派人四处考察,最终选中了贵阳鸿宝企业集团,本着平等自愿、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原则,与该企业集团联合组建了“拉萨西宝塑品有限责任公司”,引进了该集团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共同开发经营塑料编织袋等塑料制品,从而使塑编厂有了生机和活力。

钢球钢锻厂隶属于雪城公司,同时,又是与拉萨市科委直接挂钩、从事科研与生产的企业,该厂的主要产品系钢球钢锻。为了以科研带动生产,把企业做强做大,洛桑金巴建议钢球钢锻厂在深入研究开发抗磨材料新产品的同时,再研制开发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大的袋式收尘器。钢球钢锻厂立即组织科研人员,赴内地考察学习,在大胆引进、吸收内地的收尘器技术基础上,进行了精心的改进与创新。仅2000年,钢球钢锻厂就生产销售了12台袋式收尘器。经环保部门检测,该设备的总体除尘效果达到国家标准,特别是解决了收尘器在西藏高原地区使用过程中结露、结块问题,有关部门建议水泥行业推广使用。钢球钢锻厂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雪城公司下属的建安公司,成立之初的几年主要做一些维修工作,其经营思想是立足于水泥厂,服务于水泥厂。但是,一个专业从事基础建设的建筑队伍,必须要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去摔打,才能发展壮大。因此,洛桑金巴主张建安公司要走出去。通过竞争,建安公司争取到了阿里水泥厂和日喀则水泥厂两个工程,分别派出了两支队伍。阿里和日喀则两处工地气候条件差,生活艰苦,施工难度大。但建安公司克服了重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受到了业主的好评。不但锻炼了队伍,而且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通过既抓主营业务,又抓下属公司的发展,洛桑金巴在雪城公司工作的第二年,取得了比上年更好的经营业绩。

经过洛桑金巴两年来的苦心经营,雪城公司在管理上前进了一大步,各项规章制度基本健全,主营业务趋于正常,经济状况日益好转,下属公司有所发展,干部上下团结,职工人心稳定,可以说是雪城公司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但是,雪城公司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太多,为了摆脱雪城公司所处困境,洛桑金巴考虑通过扩建与改造二分厂,扩大生产规模,开拓生存与发展的空间,雪城公司可能还有希望。于是公司领导班子在2000年3月向拉萨水泥厂党委及厂部提交了二分厂扩建的报告,希望通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抓住历史机遇,扩展生产规摸,从而达到降低资产负债率和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为实现这一目标,雪城公司根据同银行之间存在的债权债务关系和公司的实际情况,按照厂党委、厂部的指示,专门指派洛桑金巴与总会计师冉茂树、雪城公司会计刘惜余等同志主动同银行取得联系,多次就雪城公司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的打算等交换意见,希望能够达成共识,支持雪城公司渡过难关。

然而以雪城公司当时资金状况,不要说归还贷款,就连正常生产所需的资金都无法保障,更谈不上技术改造了。同时,鉴于雪城公司的困境,拉萨水泥厂也不再考虑资金投入,雪城公司必须自谋出路。如果在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向职工集资,谁也不愿意承担风险,因此集资扩建方案是行不通的。

经反复权衡,洛桑金巴想只有企业改制并结合财产租赁方案具有可行性。鉴于此,雪城公司领导班子经研究决定,于2000年7月3日又向拉萨水泥厂党委、厂部提交了二分厂改制,成立拉萨远大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并通过远大公司对二分厂现有资产实行租赁的请示,希望通过企业改制和财产租赁,实现二分厂改建和扩建的计划,以力争粉尘治理在2000年底达标,使雪城公司不至于破产,银行贷款不至于悬空。

根据雪城公司提交的请示报告,拉萨水泥厂党委、厂部于2000年7月8日在公司会议室召开专题会议,就雪城公司二分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集中研究。2000年8月4日,拉萨水泥厂党委、厂部就二分厂技改和扩建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2000年8月8日,拉萨水泥厂党委、厂部就雪城公司对二分厂实行技改、改制的方案形成批复,签发了拉萨水泥厂2000年1号文件:同意雪城公司二分厂水泥生产线进行技改和扩建;同意成立拉萨远大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拉萨远大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对雪城公司二分厂的资产实行租赁经营。

根据拉萨水泥厂2000年1号文件精神,很快成立了以洛桑金巴为组长的拉萨远大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筹备组。通过紧张有序的工作,共筹集技术改造资金840.07万元。2000年9月9日,远大公司筹备组召开了第一届股东大会,推荐了股东代表31名,通过了公司章程,选举产生了董事会、监事会,董事会推举了洛桑金巴为董事长。在洛桑金巴的提议下,组建了以他为总经理的经营班子。

2000年10月16日,拉萨远大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勇敢创业

就这样,2000年,为挽救濒临破产的拉萨水泥厂雪城公司二分厂,48岁的洛桑金巴服从拉萨水泥厂党委的安排,毅然放弃了水泥厂高管的职位,打破“铁饭碗”,捧起了民营企业的“泥饭碗”,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二次创业。

其实,在此之前,相关人事部门已经找洛桑金巴谈过话,打算对他进行进一步的任用,但洛桑金巴放弃了,开始了他的艰苦创业之路。

远大公司创立之初,并没有什么钱,筹集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是实物入股,所以,公司召开第一次股东会时,一间破旧的房子里,没有桌椅,没有板凳,房顶上还有漏洞飘着雪花,大家有的坐砖头,有的坐纸壳,洛桑金巴看了很心酸,他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许下诺言,他只是很平静地说:“我希望,下一年我们召开股东会时,能有一间属于我们自己的像样的会议室。”但这话,透露出洛桑金巴带领大家锐意改革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技改时,带着创业激情,大家为赶工期,不分昼夜地干,很多人生病了都不休息,洛桑金巴带头奋战在第一线,亲自开吊车吊装设备。上班时,他会比别人提前一到两个小时到厂,他不是去办公室,而是先到车间转一圈。下班时,别人回家了,夜里十一点左右他还会到厂里转一圈,没有安全隐患和事故、机器在正常运转,他才会安心。所以,在远大公司成立的前几年里,洛桑金巴给人的印象不再是之前或者之后的西装革履,头戴红色安全帽,身穿米色风衣,是他那几年的标配,这个形象是老远大人最经典最深刻的记忆。

早去晚归,这是洛桑金巴保持了很多年的习惯,“我知道我们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很用心很负责,但公司刚刚成立,资金短缺,很脆弱,经不起任何折腾,我经验丰富,安全意识强,只有亲自到第一线走走看看,心里才踏实,不然,即使躺在床上也睡不着。”洛桑金巴对自己当年的行为解释说。

一年后,远大公司不仅有了自己的像样的会议室,大家还都拿到了分红,而且第二年就成了堆龙德庆县的纳税大户。

在洛桑金巴的带领下,远大公司经过16年的艰辛奋斗,从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蜕变成一家下辖水泥厂、烧结砖厂、物流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和艺术团等的知名民营企业,公司员工也从最初的100多人增长到495人,其中就業职工95%都是农牧民群众,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拉萨远大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的资产已达2.5亿元,累计上缴利税1.31亿元,连续12年获得堆龙德庆区纳税大户称号。

最重要的一点是,远大公司不仅带动了企业周边大量的农牧民就业,还让周边的几个村子搞运输富裕起来,成为了产业扶贫的典范。

诚信经营

“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增效益、以诚信拓市场、以创新谋发展”,这是洛桑金巴给成立之初的远大公司制定的经营理念,远大公司这么多年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也是靠这个支撑起来的。

多年来,就是靠这样的经营理念,远大公司交结了很多朋友,因为诚信,不管是原材料供应商,还是产品销售商,都成了远大公司的老朋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印象——和远大打交道,放心。

曾经,远大公司出品的袋装水泥,因为包装线上出了问题,每袋水泥在数量上有一点小误差,发现问题的销售商家都自发地给用户赔偿了,没有反映到远大公司,因为远大公司以前从没有出过这样的情况。但洛桑金巴得知后,立即派人员到市场上处理,他说:“问题是我们出的,不能要商家承担,商家在为我们维护品牌形象,我们一定要感谢他们,不能让他们吃亏,对他们要做出奖励。”

一个水泥袋供应商的袋子出现了问题,市场反应烂包很严重。洛桑金巴让采购人员立即换包装,对商家和用户的损失都做出赔偿。当他了解到供货商是因家人生病住院才出现的问题时,他要求公司人员暂缓处理包装袋问题,等商家处理完家事后再协商解决。

俗话说,只有永久的利益,没有永久的朋友。但远大公司和商户的关系,既有永久的利益,也有永久的朋友。

注重环保

洛桑金巴头脑里一直有一个环保理念,为了减少污染,他不仅花巨资改善企业的生产环境,还积极参与社会环保的宣传活动。

为了保护被誉为世界上最后一块净土——西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西藏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减少“白色污染”(即泛滥的塑料袋),2003年,洛桑金巴以“远大公司”的名义与西藏自治区环保厅共同发起环保公益活动——“布袋行动”,投入19万元资金,为市民免费发放布制手提袋,倡导市民禁用塑料方便袋。此项活动得到全区各地市城镇的广泛赞同和热烈响应,在全区掀起了拒绝“白色污染”的环保热潮。

远大公司的水泥厂,如果经营管理不好,就容易造成污染源,洛桑金巴从接手这个厂开始,就非常注重环保工作,他先后投资近800万元购置环保设备,把粉尘污染降到最小,所以,走在水泥厂边,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个厂没有在生产。

曾有人说,一个私有小厂,赚钱就行了,花那个钱干啥,但洛桑金巴却说,“我不能为了赚钱,就去破坏西藏的碧水蓝天,我们应该为后世子孙着想,守护好西藏的蓝天碧水,从我们自己开始。”

高瞻远瞩

一个合格的带头人,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危机,要有比别人敏锐的目光,除了对环保的超前意识,在公司远期发展上他有着非常独到的眼光。

远大公司在承包雪城公司水泥生产线后,通过技术改革,实现了扭亏为盈的目标,公司效益增长了,员工的福利也上去了,甚至比拉萨水泥厂员工的福利还好,大家都很满足,但洛桑金巴却有着强烈的危机感。

当时,远大公司生产的水泥,用的是高争水泥的商标,尽管水泥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都是一样,但洛桑金巴想到的不是目前的安定,他想,如果拉萨水泥厂有一天突然宣布不允许远大公司再用水泥厂的商标,那岂不是直接扼住了远大公司的咽喉?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已转为品牌竞争,这一点洛桑金巴早就有预见性。自远大公司成立以来,洛桑金巴就把争创名牌产品、树立企业形象纳入了公司的工作计划。

2002年初,洛桑金巴决定公司水泥产品不再使用“高争”商标,正式注册启用“高远”商标。虽然远大公司具有水泥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完善的系统,但是品牌的转换还是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阻力。试想,一个成熟的品牌忽然换了一个新面孔,要让消费者和市场接受,就意味着一切从头再来,这对一个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为保证品牌转换的胜利过渡,洛桑金巴率领销售部员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在电视台作宣传广告,向顾客说明品牌转换的原因,消除顾客疑虑,促使顾客接受高远品牌。其次向顾客发送《敬告顾客书》,介绍高远牌水泥质量的可靠性保证,从而获得了顾客的理解和信任,高远品牌很快站稳了市场,保持了良好的销售势头。

为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产品的竞争能力,在西藏电视台的协作下,远大公司举办“高远杯”我爱劳动主题演讲大赛,向社会全面地介绍了远大公司艰苦奋斗,改革创新,摆脱困境,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突出宣传报道了高远牌水泥的良好性能和优良品质,树立起了高远品牌的形象,带动和促进了产品销售。公司还投资在办公楼前安装了一幅鲜艳明丽的大型广告宣传牌,直观地宣传了公司,给人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品牌是建立在产品的优良品质之上的。远大公司始终坚持这一主导思想,全力以赴地把创造具有优良品质的产品作为企业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2002年8月18日,经中国名牌产品市场保护调查所检测评定,远大公司的“高远”牌水泥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光荣称号。

公司通过上述艰苦细致的工作和销售部员工的辛勤努力,2002年度公司销售工作出现了可喜局面,市场需求强烈,产品供不应求,时有脱销,高远牌水泥在西藏建材产品中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每月销售量不断刷新。

远大公司向西扩展的战略方向也是洛桑金巴指定的。公司成立之初,远大公司的办公室是租用的,洛桑金巴深刻地意识到,公司发展了,必须要有自己的根据地,于是,在他的建议下,公司在距离厂区几公里远的堆龙德庆县东嘎镇青藏路的起点买了近百亩地,用于修建公司总部和环保型新型材料烧结砖新厂区,实现了战略转移。15年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远大公司的水泥厂被拆除了,远大公司从容搬迁,没有造成无立足之地的慌乱,而堆龙德庆县的土地大幅增值,15年前,那些反對洛桑金巴在离市区很远的地方购置土地的职工感慨说:“早知道这样,我们应该多买一些土地,现在就赚大了。看来,领导就是领导,领导要比我们有远看15年的眼光。”

关爱职工

为了增强职工的幸福感,多年来,洛桑金巴一直很注重职工福利的发放。洛桑金巴不管是大会小会一直都在强调,远大公司是大家的,不是哪一个人的,当公司取得成绩后,受益的应该是大家。所以,公司成立之初取得效益后的几年里,洛桑金巴给大家发奖金、发福利,全体员工节假日聚餐、过林卡,奖金福利比拉萨水泥厂的还好,一时间,端铁饭碗的羡慕端泥饭碗的,被传为佳话。

洛桑金巴和他的管理团队,除了每年为职工分发夏冬服装,每个节假日,公司都会为职工分发礼品,包括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这些汉族传统节日也不例外。很多时候,远大的职工会猜测,这个节日公司会发什么?而对远大公司来说,发什么也是一件头疼的事,因为,多年来,很多该发的都发了,遠大职工家里包括冰箱、彩电、洗衣机、打酥油茶的搅拌机、电暖气、床上用品、水杯等等,都是公司发的。2015年,在远大公司成立15周年的日子里,公司又为职工发了液晶电视机。所以,幸福的远大职工会骄傲地说:“我们家的家当几乎都是公司给发的,就没有买过什么。”

增强职工的归宿感,是洛桑金巴多年来追求的另一个目标。

2015年6月,洛桑金巴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让每个住房困难的职工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

2016年6月5日这天,远大公司84户职工拿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房产——远大幸福家园的钥匙,这房子是远大公司出资修建的,周边的商品房每平方4000多元,远大职工最低的1800元就拿到了,远大公司收取的只是建筑成本费用,土地、测绘、勘探、设计、道路、给排水、绿化、路灯等设施,全部由公司出钱。

为职工修建经济适用房,这在西藏非公企业中是很少有的,远大算是一家。洛桑金巴说,其实为职工修建经济适用房这个心愿,在公司成立之初就有,当时很多人住的都是租来的房子,为了省钱,面积小还背光,条件很差,这种房子当年他小时候也住过,知道那各种的不方便。多年来,公司为寻求发展,占用了不少资金,建房的时机一直不成熟,现在公司有这个能力了,他必须做。

抽签分房这天,洛桑金巴没有参加,他说:“我把事情都做前面了,大家高兴就让他们高兴吧,免得我在场他们还拘束。”

拉萨海拔高,缺氧,洛桑金巴每年都会轮流安排表现优秀或者即将退休的职工到林芝去旅游休养。而每年春节,洛桑金巴还会到成都慰问退休的汉族老职工,请他们吃团年饭,并为他们送去红包,这是多年来的惯例。慰问困难职工是远大公司的常态行为,而作为公司的最高领导,洛桑金巴对职工的生活很是了解,为改善困难职工的经济状况,他还会想办法把职工家属安排到公司上班。

由于洛桑金巴处处为职工着想,全公司的职工都不喊他老总,大家都尊称他为“爸啦”(藏语爸爸的意思)。

注重团结

企业大了,人多了,洛桑金巴很注重大家的团结,特别是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洛桑金巴深深地知道,在民族地区办企业,民族团结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远大公司创建了自己的民族团结月活动,而且每年都在公司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选和表彰活动。

通过活动的开展,公司内部藏汉职工亲如兄弟姐妹,过春节,藏族职工主动顶班值班,让汉族职工好好回家与家人团圆。过藏历新年,汉族职工又早早结束休假,回单位主动要求顶班值班,为的是让藏族同事回家好好过年,春节和藏历新年藏汉同事大家都会互相拜年。汉族职工回内地休假,会给藏族同事带一些家乡的土特产,藏族职工家里的土豆、糌粑、酸奶等特产,也会和汉族同事分享。为此,远大公司获得了拉萨市和堆龙德庆区颁发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热心公益

企业发展了,洛桑金巴就开始回馈社会,他经常说:“做公益不是有钱没钱的事,是你得有那份心。”

洛桑金巴很关注教育事业,为推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教兴藏战略的实施,当他得知堆龙德庆县马乡常木村小学年久失修,他率先捐款5000元,从而带动公司股东先后共捐款40万元,用于马乡常木村小学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该校的办学条件,为广大师生重新建造了一个优越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从重建常木村小学开始,他每年都为该校学生送书包、文具和衣物,那几年,在常木村小学就读过的孩子,都穿过洛桑金巴捐赠的校服。为了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洛桑金巴自己花钱,请专业医院的医生到学校为孩子们免费体检,这些举措直到常木村小学并入堆龙德庆县区中心小学才结束。

送文艺下乡也是洛桑金巴公益行动的一部分。他知道农牧民喜欢藏戏,他就把西藏自治区藏剧团的名演员们请到乡村去演出,他还把西藏有名的相声小品演员也请去为农牧民演出,让乡亲们在家门口看到了平时只有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那些明星。

送文艺下乡,洛桑金巴考虑得很周到,为了不给农牧民增加负担,他买好吃的带着,不让农牧民花一分钱。

现在,远大建材有了自己的农民工艺术团,每年望果节期间,艺术团都会上门为村民演出几十场。

2011年藏历新年前,为了让拉萨曲珍孤儿院的孩子们过上一个祥和的新年,洛桑金巴给孩子们买了1万元的牦牛肉。孤儿院院长旦增请求洛桑金巴,希望借3万元,他们要建一个洗车场来增加收入,洛桑金巴答应了,但不是借,而是直接资助了3万元。

2014年,山南地区隆子县一位村民找到洛桑金巴,说村里为残疾人搞的项目,没钱买水泥,别人告诉他到拉萨找洛桑金巴就能解决,于是,那位村民真的找到洛桑金巴。洛桑金巴问明情况后,自己花钱买了20吨水泥解决了问题。朴实的村民为表示感谢,代表全村给洛桑金巴送了一个手工制作的手提布袋,里面还有一个小学生用的作业本,洛桑金巴说:“布袋我留下做个纪念,也算接受了你的心意,作业本就算了,你拿回去写吧,谢谢你的心意。”

山南错那县6户困难家庭需要资助,洛桑金巴为每户捐资3万元,共计18万元。

和洛桑金巴素不相识的吉林退休老人王斌,只写了一封求助信,几年时间里,洛桑金巴就资助了他近6万元。

洛桑金巴还长期资助6位家庭贫困的孩子上学,现在最大的孩子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

为了响应政府精准扶贫的号召,2016年10月,洛桑金巴给堆龙德庆区羊达乡通嘎村患有重病的中学生边巴次仁捐款10万元;给来自湖北腿部有残疾的困难职工吴照华捐款10万元,以此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

……

像这样的事情,洛桑金巴还做了很多很多。

如果说洛桑金巴资助别人只是给些钱那么简单就错了,他曾收养一位残疾孤儿,在自己家生活了10多年,按洛桑金巴的話说,就是把他当作儿子养的。

洛桑金巴收养的这位残疾孤儿叫琼达,因为看到他没法生活,洛桑金巴就把他领到自己的家里。为了让琼达自食其力,洛桑金巴为他开了一个小卖部,在洛桑金巴家的10多年里,琼达从没觉得自己是外人。洛桑金巴为琼达今后的生活着想,为他建了一座上下两层的楼房。后来琼达结婚成家,离开洛桑金巴家时,他的账户上的存款已经达到了10多万元。现在,成家后的琼达已经有了孩子,洛桑金巴考虑到一个家庭没有生活来源不行,就让琼达回到远大物业公司上班。

洛桑金巴说:“企业是大家的,别人找到我,我不能拿大家的钱来做公益,所以即使是自己企业的产品,我也只好自己花钱去买,只要大家需要,我能帮就尽量帮一把。做公益不是有钱没钱的事,而是得有那份心。在拉萨,我算不上有钱人,但别人既然冲着我来了,我不想让他们失望,试想,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谁愿意求人啊?”

俭朴生活

洛桑金巴做好事从不宣扬,所以媒体也很少报道,但是经过口口相传,现在很多需要帮助的人都会毫不客气地去找洛桑金巴,因为这个,近两年,洛桑金巴在单位的效益工资几乎没领过,都用于慈善捐助了。

对别人大方的洛桑金巴,自己生活却很简朴,“不说对自己苛刻,但最起码生活上我不会浪费,吃饭时,一碗糌粑撒点白糖我一样吃得香甜。”

远大公司副总经理李海琦说:“和洛总在一起吃饭,我们都不敢浪费,他把掉到桌上的饭菜都会捡起来吃。他经常对我们说,他在旧西藏吃过苦,知道饥饿的味道,浪费粮食,他心里过不去。”

顾全大局

为了缓解拉萨市的交通压力,2016年5月,拉萨市启动了外环线市政道路建设,地处外环线向西延伸线的远大水泥厂因施工需要,必须拆除。经营运转了近16年的远大公司水泥厂,是远大公司当年起家的产业,也是远大公司多年来的支柱产业,远大公司下属的农民工艺术团的几十名农牧民演员,十多年来全靠水泥厂支撑,水泥厂的拆除,让远大农民工艺术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但最大的压力还是职工的转岗就业问题。

为了支持市政府的决策,洛桑金巴没有提任何条件,就按要求把水泥厂拆除了,并第一时间交出了厂区。洛桑金巴说:“我作为一个党培养了多年的老党员,全力支持党和政府的决策,这点觉悟我还是有的。再说,市政道路建设,是让大家受益的一件事,我没有理由拒绝。虽然我们上一年底的采购、销售合同全部签订了,损失很大,收入也减少了很多,但是,在此之前,我必须做好职工的转岗分流和安置工作,他们都是和我一起艰苦创业的老职工,再亏,也绝不能亏待了我们的职工。”

于是,水泥厂刚刚拆除,洛桑金巴就筹集资金,为那些没能转岗分流的老职工发放安置费,总计共发放近2500多万元,公司那些15年的老职工,每人都领到了10多万元。

由于洛桑金巴对社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先后当选为西藏自治区总商会副会长、西藏自治区第十届政协委员、拉萨市第十届、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1年,洛桑金巴被评选为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 “60位感动西藏人物”;2012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安监总局授予的“安康企业家”称号;2011年和2013年,两次获得全国道德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提名奖;2012年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如今,65岁的洛桑金巴还在带着远大人拼搏着,他说:“我个人50多年的奋斗史,也是新西藏的发展史,我的成长,是新西藏发展的最好见证。在新西藏,我这个在旧西藏社会最底层的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梦想。我,无愧于我的名字——洛桑金巴。”

责任编辑:邵星

猜你喜欢

雪城洛桑水泥厂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de-icing by an array of impact rod-type plasma synthetic jets
Control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wing model with plasma synthetic jets
基于深度学习的公路能见度分类及应用
我的阿妈在康定
水泥厂风扫煤磨机的永磁直驱改造
雪城漫画系列之九
《六世班禅洛桑班丹益西传》的史料价值
水泥厂购置使用袋式、电袋复合除尘器可享受税收优惠
会说话的藏刀
强夯法在水泥厂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