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股内侧肌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观察*

2019-04-25吴建雄邓汝林程细高付晓玲

重庆医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髌骨假体微创

吴建雄,邓汝林,陈 媛,程细高,付晓玲△

(1.南昌大学医学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南昌 330006;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急诊医学科,杭州 310016)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疾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随着关节外科的迅猛发展,接受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也日渐增多[1]。标准内侧髌旁入路的膝关节置换手术技术成熟,具有良好的远期结果。然而,标准入路需切开股四头肌,易造成术后出血和长期的术后疼痛,同时损伤伸膝装置,甚至导致膝关节僵硬,需要漫长的康复期,这些可能是患者满意度低的重要原因[2]。随着快速康复理念的深入,微创手术是当前发展的趋势,其中股内侧肌下方入路(subvastus approach,SVA)完整地保留了髌骨内侧的股内侧肌附件,优势众多[3]。本研究采用经SVA进行人工TKA,对其术后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78例,均进行单侧人工TKA。纳入标准:机械轴对齐,下肢全长位X线下测量膝内翻小于10°或外翻小于15°;屈曲畸形小于10°;膝关节活动度(ROM)>90°;体质量指数(BMI)<30 kg/m2。排除标准: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手术史,伴有严重的内科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肿瘤等。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将患者分为SVA组(A组,39例)和标准内侧髌旁入路组(B组,3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膝关节Harris评分(HSS)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进行,采用全身麻醉,切皮前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术中患肢使用止血带,术中使用“鸡尾酒”注射镇痛法(罗派卡因+曲安奈德),缝合前常规使用氨甲环酸局部浸润。A组:39例患者采用SVA进行TKA;取膝关节前正方纵向切口,从髌上极到胫骨结节,长约10 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确认深筋膜,沿股内侧肌内下缘切开深筋膜,游离股内侧肌下方软组织,“L”形切开关节囊。不翻转髌骨,将其外推至股骨外侧,依次切除部分滑膜及髌下脂肪垫,清理骨赘、前交叉韧带及内外侧半月板;常规进行胫骨和股骨截骨,假体试模满意后安装人工假体,见图1。B组:39例患者均采用经典内侧髌旁入路进行TKA。

1.2.2术后处理 术后穿弹力袜,于术后12 h予以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24 h内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术后1 d嘱患者进行踝泵运动及抬腿、屈膝训练,术后2 d拔除引流管。

1.2.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2 d引流量、术后可直腿抬高时间、术后VAS评分和HSS。

2 结 果

2.1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所有患者均随访至少2年,平均28个月(24~36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9);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后2 d引流量及可直腿抬高时间均小于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1 两组术前相关指标比较(n=39)

A:手术切口;B:关节腔显露;C:胫骨、股骨截骨(伸直位);D:胫骨、股骨截骨(屈曲位);E:安装假体试模;F:缝合后切口,长度约9.5 cm

图1经SVA的TKA操作过程

2.2两组术后VAS评分和HSS比较 术后1周,A组患者VAS评分为(2.3±1.2)分,B组患者为(3.6±1.2)分,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和术后2年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H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和术后2年两组H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术后VAS评分和HSS比较分)

2.3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B组术后2例患者发生切口皮肤坏死,经清创换药及使用抗菌药物后治愈;两组各1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后治愈。两组均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 论

人工TKA常用于严重膝关节病患者的治疗,可缓解疼痛,恢复解剖力线,改善日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效果确切,接受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数量大幅增加。膝关节置换的手术入路有多种,其中内侧髌旁入路被认为是标准方法,充分暴露便于关节内清理和假体安装,远期疗效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充分肯定[4]。然而,该方法会破坏股四头肌,切断髌骨血供,可能会增加髌骨脱位、髌骨骨折和膝前疼痛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大多数患者术后仍需要辅助镇痛或理疗至少6周甚至更久,直到股四头肌愈合[5]。

随着设备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创膝关节置换近年来得到长足的进步。微创TKA技术的优点包括减少疼痛、加快术后康复及缩短住院时长。微创TKA包括SVA、经股内侧肌入路(midvastus approach,MVA)及保留股四头肌入路(quadriceps-sparing approach,QSA)等[6]。其中SVA是唯一保留了髌骨内侧股内侧肌附件的方法,有学者认为它是唯一严格意义上的TKA微创入路[7]。相较于传统的标准内侧髌旁入路,微创SVA没有外翻髌骨,通常可以使髌骨关节脱位的发生率最小化;同时不损伤膝上动脉,保留了髌骨的上半部血供的同时,也降低了手术的出血量,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的术后2 d引流量低于B组(P<0.01),亦证实了这一点。

SVA最重要的优点是完整地保留了伸膝装置,能够为患者术后提供更好的股四头肌控制和力量,减少股四头肌瘢痕形成,减轻术后疼痛,从而缩短术后康复过程,缩短住院时间[8-9]。本研究显示,A组患者可直腿抬高时间、术后1周VAS评分和HSS均优于B组(P<0.01)。但是,这种增加了股四头肌力量的方式似乎并不提供任何长期优势。DUTKA等[10]通过对169例患者(180膝)进行2年的随访研究,发现分别采用SVA与内侧髌旁入路进行膝关节置换术的两组患者术后24周、52周和术后24个月的最终评分无明显差异。本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二者的远期效果均比较确切。

同时,与标准内侧髌旁入路相比,SVA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有:(1)膝关节的整体暴露减少,导致假体植入位置不正的发生率增加;(2)增加破坏神经血管结构的风险;(3)股内侧及下血肿形成;(4)过度牵张和缺血导致股内侧肌相关损伤[11]。因此,采用该入路行TKA时对手术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对患者也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过度肥胖和伴有严重膝关节挛缩或内外翻畸形的患者进行TKA时,暴露难度会明显增大,易导致髌韧带撕裂和内侧副韧带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应慎用该手术方式[12]。本组研究排除了肥胖、严重畸形及复杂膝关节病的患者,具有一定的选择偏倚。

综上所述,微创经SVA的人工TKA可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失血,减轻疼痛,有利于术后早期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是一种良好的手术入路,对于无明显肥胖和无严重膝关节畸形的患者尤为推荐使用。

猜你喜欢

髌骨假体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一例犬髌骨内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全髋翻修术后组配式与一体式假体下沉率比较
髌骨钢板治疗髌骨骨折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对术后疗效的影响研究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