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津河水绿如蓝

2019-04-25刘福田

城乡建设 2019年8期
关键词:孟津孟津县渡口

■ 刘福田

湛蓝的孟津河,发源自邙山。一条孟津县横水镇东部的瀍河,另一条滥觞于孟津县朝阳乡瓦店村沟壑的图河,两河都是注入孟津河的支流,孟津河最后汇入黄河。站在邙山冈上鸟瞰,可见孟津河两岸郁郁葱葱,楼房鳞次栉比。

在经历崤山的险峻、函谷的幽深之后,崤山支脉自西向东蜿蜒到洛阳时,已没有了关中的崔嵬险峻。英雄迟暮,逶迤成岭,这便是邙山。邙山之南,伊洛盆地边沿,雄踞着一座千年帝都——洛阳。邙山之北,携泥带沙狂飙突进的黄河从小浪底夺路而出与邙山相遇。山不再乱石穿空,水不再惊涛拍岸。一个舒坦的懒腰之后,邙山北边便铺展出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

江山本无主。地老天荒中,山在这儿亘古高卧,水在这儿万古奔流,芳树花自落,寒尽不知年。随着中国第一个朝代——夏代的出现,邙山黄河之间的这块土地,成了孟涂氏的封国。不知又过了多少年,有人在河边开了个渡口,这片山川便有了自己的名字——孟津。

孟津河源于《乐府诗集》中的《折杨柳歌辞》:“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到了唐代,在孟津居住了19年之久的王维在《杂诗三首》中沿袭并光大了这种称呼。诗曰:“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的这首千年情歌,就诞生在孟津河。

“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孟津河不只荡漾着离情、爱情与风情,在它汹涌澎湃的泥沙里和夕阳明灭的乱流中,有时也激荡着血腥的殷红。公元528年农历二月,北魏胡太后鸩杀亲生儿子孝明帝,控制政局。权臣尔朱荣以“匡扶帝室”为名,率军从孟津渡过黄河,打进洛阳,将胡太后和她所立的幼帝元钊投入黄河。农历四月十三日,尔朱荣又以祭天为名,将朝中百官诱至河阴的陶渚(今孟津县东),纵兵围杀,2000多位王公大臣命丧河阴,黄河为之变色。

有河就会有渡口,孟津河有个著名的孟津渡。其实,“津”本身就是渡口的意思。有记载道:“孟津者,孟地置津之谓也。”还有种说法:“孟”意为第一;“津”,渡口之意。孟津,即洛阳北部黄河第一个重要渡口。《史记·周本纪》载,周文王死后,武王曾“东观兵,至于盟津”。

八百诸侯会盟津,皆曰:“纣可伐矣。”周武王说:“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两年后,“纣昏乱暴虐滋甚”,于是武王再次把诸侯召到孟津会师,历数商纣之罪,要求大家“共行天罚”。二月,牧野大战,一举克商。武王伐纣,两次孟津会盟,赋予了这个黄河古渡特殊的历史意义。

唐代胡曾的《咏史诗·孟津》:“秋风飒飒孟津头,立马沙边看水流。见说武王东渡日,戎衣曾此叱阳侯。”

东汉时,孟津渡又变成了孟津关。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孟津河,历史在这里澎湃成河。孟津关,历史在这里峭峻如关。孟津渡,黄河上的千年古渡,摆渡着沉重的历史,摆渡着历史的走向,摆渡着天下苍生的命运……

春来河水绿如蓝的孟津河,或许得益于小浪底工程吧。这河流两岸的村落,存留在我的镜头里,在那一河湛蓝和一片青黛的村落之间,有生机勃勃的杂树草木。按下快门的一刻,我感觉有河风吹过脸颊,并轻轻摇动柳枝,这个瞬间将永存于我的记忆。

猜你喜欢

孟津孟津县渡口
为君守卫
界首渡口缅怀红军
汉江渡口——两代艄公的“价值观”
每一个彷徨的人生渡口,唯有自渡
孟津县
孟津县
梨为媒 奔小康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孟津县帝源养殖专业合作社
河南孟津新庄汉代烧窑遗址